APP下载

大学新生军训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1-08-15张赛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教官军训新生

张赛宜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

大学新生军训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赛宜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

大学新生在军训的四个不同的心理阶段中会出现适应不良、畏难、逃避、逆反等几个常见的心理问题。为保证军训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做好军训前的宣传工作及新生心理准备辅导工作、军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军训后的总结工作。

大学新生;军训;心理阶段;常见心理问题;对策

军训作为大学新生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我们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新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在新生入学后即进行军训活动,一般为期两至三周左右的时间。入学伊始,新生要面临生活环境、人际等方面的变化,会因此而产生身心不适应;另外,由于军训的特殊要求,有的新生无所适从,产生心理冲突,甚至无法完成军训课程。因此,要对大学新生在军训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对巩固军训效果、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新生军训的几个心理阶段

从军训前动员到军训训练和军训快结束的汇操到结束后,新生的军训心理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期待兴奋期、疲倦消极期、平静适应期、回味怀念期。

1.期待兴奋期。一般发生在军训动员和军训初期,新生在动员后对军营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他们好奇、兴奋、激动,在穿上军装时心理充满了自豪感,能服从教官的安排,积极主动配合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在言行上能遵守部队的纪律和规章制度。

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跟他们以往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学阶段,他们的生活目标几乎都是放在学习上,生活简单枯燥,较少参加户外训练,对军营生活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很多学生把军训看作大学生活的起点,因此,军训在他们心目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2.疲倦消极期。发生在军训中期,进入实训阶段,新生开始体会到军训的艰辛,军训的神秘感消失,封闭式的管理、严格的要求、体能的透支、对同一动作的单调重复打破了他们对军训的美好期待,许多新生产生失落、埋怨、愤怒、悲观、逆反甚至出现对抗等不良情绪。

这一时期出现的心理特点也跟教官的训练态度有关,有的教官不了解新生这阶段的情绪状态,对表现欠佳的新生采取粗暴的方式进行惩罚,使学生产生消极逆反心理,与教官的关系紧张,原有的和谐亲密关系受到挑战。

3.平静适应期。发生在军训后期,新生对军训逐步适应,体能上开始能应对军训的要求,同学之间以及同学与教官之间产生了情谊,那是一种同甘共苦的宝贵经历,他们也慢慢适应了军训生活。同时,新生也在训练中磨练了意志,理解了军训的意义,开始肯定自己,自豪感和集体意识增强,在内务评比、拉练、拉歌比赛、队列汇操中表现了高度的热情和关注,争强好胜、不甘落后。年轻人争强好胜心理在这个阶段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们开始在军训中体验快乐,从中肯定自己,对军训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4.回味怀念期。发生在军训结束后,艰苦的军训生活结束,新生要面临新的学习生活,这时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因军训而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会理性地总结军训给他们带来的收获。大部分同学认为,军训使他们弄清楚了恒心与毅力的含义,体会到锻炼身体与磨练意志的内在联系,对军训的意义有了真正的、全面的理解。回顾军训的整个过程,他们有了经过刻苦努力而挺过来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这种感受在开课的很长时间内都成为他们回味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以致于他们在开始上课时还很怀念如火如荼的军训生活。另外,新生在军训的几周中,与教官建立了一定的情谊,而他们对军训的追忆,都是以教官为载体,因此,在军训结束后,许多新生对军训的怀念均体现在对教官的依依不舍的情怀上,教官的军姿、训练态度,教官对他们的关怀都成为军训宝贵的记忆。

二、大学新生军训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适应不良

大学新生刚一入学,即开始军训生活,许多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要适应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少部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学生还要开始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往往会产生孤独无助、心理脆弱、情绪波动等适应不良的特点。

由于军训内容的特殊性和强制性,训练强度大、时间长,学生必须面对体能的高度挑战,加上绝大部分院校军训的时间均安排在八、九月份,天气炎热,训练动作刻板、单调,面对艰苦的军训生活,很多新生一时身心难以适应。有的学生因为部分动作无法顺利完成而产生自卑感、焦虑、压抑等情绪,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丧失正确的评价,消极悲观,不少女生情绪低落、极度脆弱。

军事训练要求新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不管是行为上、思想上、时间管理上都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如:对集队时间、军容风貌、队列要求、拉歌、叠被褥等都提出明确、量化的规定,对教官要绝对服从,连走路都要求“两人成行,三人成列”,这种严格要求的军事化管理使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天真烂漫的新生产生焦虑、抵触情绪。

2.畏难、逃避心理

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新生在军训期间会出现畏难、逃避心理,军训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新生体能的高强度挑战,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出现畏难、逃避心理,如在高难度动作、长距离拉练、紧急集合等训练中。这种心理往往发生在军训中期,新生对军训不再感到新鲜,不再充满激情,枯燥单调的动作、整天的训练、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使部分新生开始出现体能不支、疲劳、厌倦军训课程,体现为身体不适,全身疼痛,情绪伤感、低落、消极,缺乏自信,心情沮丧。有的学生开始抱怨训练太紧张、要求太严格、生活条件太差等等。有些性格内向的新生在陌生环境中不善表达和沟通,对一些项目不能按要求完成,产生自卑、畏难、逃避心理,表现为请假次数、真假病号明显增多,学生意志薄弱,部分学生寻找借口逃避训练,对教官的命令反感,甚至与教官公开对抗,破罐子破摔,怨声载道。这种心理在新生中会互相传染,并取得共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形成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训练。

3.逆反心理

新生刚结束高考,还没有完全从冲刺状态中恢复过来,许多学生还存在着“分数第一”的心理,存在学科专业思想第一的观点,不理解军训或对军训存在误解,这种思想使他们在军训中不能很好配合教官的工作,消极被动,有的还存在抵触心理,造成较坏的影响。

大学新生的年龄在十八九岁左右,是个体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的年龄,他们往往讲求“自由发展”、“张扬个性”、“绝对民主”,而军训的要求恰恰与此相悖,这使得部分新生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情绪波动大,形成逆反心理。

军训要求新生能在课程训练中形成刻苦、坚毅、果断、坚定、乐观、敢于挑战困难的性格品质,这与部分在家中娇生惯养的90后长期养成的性格有很大的差距,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会使部分无法完成的学生产生反感心理,使部分无法适应军训生活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影响军训课程的顺利进行。

三、大学新生军训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对策

针对大学新生军训期间出现的以上特点,帮助大学新生在心理上顺利渡过军训期,提高新生的心理、体能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军训前的宣传工作

首先要做好训前宣传工作,使学生在思想上真正做好吃苦的准备,通过进行我军优良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明白军训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艰苦的军训中,锻炼和提高自己,自觉加强组织纪律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坚强意志,提高独立生活和适应艰苦生活的能力。其间可以通过播放前几届新生训练过程的录像资料,以及展示前几届学生军训心得等,让新生充分了解在军训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了解师兄师姐是如何克服困难并顺利完成军训任务的,使新生对未来的军训有较为现实的认识,从而避免他们把军训课程过分理想化。

2.做好新生军训前的心理准备辅导工作

为了避免新生在军训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在训前要辅导新生做好训前的心理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做好军训中培养耐挫能力和磨练个人意志的心理准备,使新生在军训中遇到困难时能调整心态,激励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其次,要树立起军训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心理准备。在军训过程中,往往以小队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训练和比赛,通过活动使新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在集体荣誉感中更好地完成军训任务。再次,要做好军训是提高人际关系认知能力的心理准备。这点对于新生尤为重要,在陌生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军训任务甚至今后的大学学业,因此,要在军训开始帮助新生建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的意识。

3.做好军训期间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要与一线教官保持联系、互通有无。根据新生们当前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心理讲座、播放心理影片、张贴心理健康海报等,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会照顾自己的身体,学着去思考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得到提高,为其更好地完成大学学业及适应社会生活铺路。在艰苦的训练期间,教官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心理进行疏导,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沉着、冷静、积极、稳定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个别确实无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的学生,要做好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顺利完成军训课程。

4.做好军训后的总结工作

多年的经验表明,军训对于大学生军训后开始的学习、人际等方面都有良好的迁移作用。军训后,新生一般能养成的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服从学校管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比较容易接受学校开展的各项教育,因此,要充分利用新生这种习惯,做好军训总结工作,把军训中一些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水平,通过多种形式把军训中的良好习惯转变为常规理念,为接下来的新的学习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军训教育成果化为学生的行动,把军训作为学生成才的第一块基石,使军训中培养起来的铁的纪律、良好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巩固下去。

[1]彭芳,姚善桃.针对大学生军训心理特征的思想教育初探[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0).

[2]陈乙玮,付飞.浅谈大学生军训期间心理辅导以及思想教育[J].时代教育,2007,(6).

[3]朱兴成,刘敏.大学新生军训面临的问题及心理应对措施浅谈[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4]傅蓉,项传军.大学军训期间多发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

[5]范韶维,王增国,李建.大学生军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7).

G64

A

1673-0046(2011)03-0094-02

猜你喜欢

教官军训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动物入学也军训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教官之吼
尴尬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