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分析

2011-08-15胡茂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景区

胡茂伟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分析

胡茂伟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热点和潮流,虽然在我国旅游业体系中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被重视和关注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和业内人士的预测。强劲的市场需求、雄厚的资源基础、成功的经验借鉴,成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比较优势。

生态旅游;需求;基础;优势

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选择,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迅速的发展,并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流。我国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具有较多的优势,充分认识和发挥这些优势,必将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强劲的市场需求优势

生态旅游的产生除了全球性环境问题与旅游环境的衰退影响因素外,最重要的还是旅游需求方面的内在动力因素,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强劲的市场需求。

(一)利益驱动,促使人们发展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作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其年平均增长率为20%-50%,是所有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全球用于生态旅游的花费每年增长20%,相当于整个旅游业平均增长率的5倍左右。就我国而言,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仅森林公园,年吸引游客近5000万人次,而50%以上的自然保护区是从生态旅游中获取收入。像生态旅游发展较快的海南省,1999年的生态旅游总收入就占到了全国生产总值的15.4%左右,生态旅游也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兴的优势产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强大的社会、环境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各地政府和业界在生态旅游项目上做足文章,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培养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需求增加,促使人们选择生态旅游。旅游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们为了得到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的那种生活体验的精神活动。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通过饱览优美的自然景色,观赏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放松心情,消除疲劳与紧张。而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等,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与良好生态环境的本能渴望愈加强烈。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到静谧、优美、开阔的环境中放松身心,已经成为一种既难得又必要的享受,生态旅游成为国人旅游的首选也就成为必然。我国生态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仅自然保护区的年生态旅游人数也近50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近5.2亿元人民币,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来多的人青睐生态旅游,这必将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需求动力。

二、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雄厚的资源基础优势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地貌区域性特点明显,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色既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生态旅游环境,也为旅游者提供了广阔的生态旅游空间,成为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并独具特色的国家。丰富而奇特的生态环境,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一)自然保护区资源与森林公园资源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发展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资源基础之一。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截至2006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达到2349个(不含港澳台地区),总面积14994.90万公顷,约占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的14.99%。在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占保护区总数的10.34%,省级自然保护区773个,地市级保护区421个,县级自然保护区912个,其中28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我国已初步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这些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的保护区(园)的建立,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众多的资源基地。

森林公园则是在社会文明发展中形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是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又一重要资源基础。我国具有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条件,从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突飞猛进,截至目前,我国共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746处,规划总面积11776634.65公顷,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想区域环境。

(二)世界遗产资源及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资源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截至2010年8月1日,中国已有40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这些都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资源。

我国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资源丰富,主要有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这些生态旅游景区成为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独特的资源。

三、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成功的经验借鉴优势

我国的生态旅游虽然刚刚起步,但国外许多国家在生态旅游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环境同我国许多地方有异曲同工之处。结合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实际,并借鉴这些经验,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

国外发展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在于将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结合起来。这些经验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将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纳入公益事业,每年由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在2000年有43亿美元用于国家公园,包括保护、科研、管理的开支。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国家公园局每年预算为1.148亿澳元,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拨款和市政税收。正是由于这种公益性质的正确定位,因此从规划建设到立法和管理,一切与基本目标相抵触的活动,均在禁止之列,以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自然属性。二是许多国家的国家公园法规定实行分区制,“山上游,山下住”,即功能分开,把旅游服务设施安排在区外,使区内保持一个完整的真实的自然文化遗产。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国家公园内见不到宾馆饭店,有的只是供游人野营的古朴而简易的基地、高质量的游景道路和各种向导性的指示牌。日本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高于我国的黄山、泰山和张家界多数游览胜地,但是不但不设缆车,就是上山公路也只修到2000多米,剩下的路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平等自己去爬,连台阶都不修筑。这不仅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富士山的本来面貌,而且徒步登山更能体现生态旅游的真谛,这种发展理念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三是发展生态旅游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平衡发展,以当地居民为出发点发展生态旅游,保证当地居民从生态旅游中受益。肯尼亚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为参与者不仅包括当地居民、社会精英、政府官员,还有许多国际保护组织都发挥了力量。这不仅是肯尼亚的经验,更是一个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四是政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对旅游设施进行仔细设计,把对当地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既保持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又保护了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受破坏,而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又使当地的生态旅游业更加繁荣。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第2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230-258.

[2]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379-385.

F59

A

1673-0046(2011)03-0047-02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景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生态旅游对野生鸟类行为的影响探讨
出实招发展老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品设计与规划研究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