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一般策略

2011-08-15吴安辉沈庐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职业

吴安辉,沈庐静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完善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一般策略

吴安辉,沈庐静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在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科学化的职业素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针对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策略

一、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具体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理解是指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狭义的理解主要是指人们胜任未来职业活动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用人机制市场化、经济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整体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我国目前高校对职业素质教育本身及其作用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教育模式过于单一化,成效不容乐观。因此,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也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进而使不少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出现畸形发展。许多大学生在对未来的职业定位时,大有“人往高处走”的心态,总希望到那些有名气的大公司、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政府机构工作;就业方向紧盯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择业条件只看是否“工资高、效益好、福利优越、环境宜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涉世未深,雄心勃勃,年轻气盛,将自己的工作目标、就职计划设计得风风光光,甚至颇具浪漫色彩。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这种规划无疑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从而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未来职业和发展过程中屡屡受挫,最终对前途丧失信心、无心学习,出现厌学甚至退学的现象。

二、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职业素质教育理念模糊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教育始终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目前,很多高校主要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些课程学习中,高校多是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择业观念、求职技巧方面的教育和指导。这种指导固然重要,但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选择和适应职业的能力,进而出现部分高校往往把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着重“就业指导”而不是“职业素质教育”。事实上,真正的职业素质教育不是就业指导,职业素质教育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唤醒学生职业素质意识,确定职业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准备等。而就业指导只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相对于就业指导而言,职业素质教育是全程、全面的教育,富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二)职业结构变迁速度加快,职业素质教育理念更新迟缓

在当前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变迁速度加快,导致了社会职业结构变迁速度也在加快。正是较高层级职业的增加,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而正是有了这样向上流动的机会,许多大学生一进入大学便“眼高过顶”,着眼于高层职业和财富的追求,相当多的大学生将其内化为个人追求的最高标准,这在选专业及就业、择业中就充分体现了出来,这是人之常情。可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之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渐由较高层次的就业转向了基层就业。高校针对此种情况,也根据学生就业的需要,在职业素质教育中灌输了面向基层、走向一线的择业观,在相当程度上帮助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与价值观。但是,仅仅从社会需求的层面进行理论灌输,没有根据社会职业结构变迁的变化及时地更新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急功近利的职业选择,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结果是做着不喜欢的事,做着力不从心的事,一旦没有实现自己的功利目标,生活似乎再没有快乐和希望,只能在无奈和哀叹中沉没。因此,职业素质教育要根据职业结构的变迁及时更新理念,培养大学生应该基于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

(三)缺乏专业和有针对性的科学职业测评体系

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包括科学的职业素质测评工具和专业的职业素质师资队伍。职业素质测评是职业素质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测评能使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能力等多方面的特点,可以为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职场能力提供重要的参考。现在社会上,包括很多高校出现了不少职业测试(职业测评)工具,大部分用的工具是已经被淘汰了的,如卡特尔性格类型、九型人格等,也有一些性格分类不够规范。而且这些测评工具大部分参照西方国家的测评工具进行模仿,忽略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差异、职场环境的不同。再者,现在的职业测评工具中无论是哪套测试题,只是通过简单地回答测评软件或书面的测试题来确定性格类型,这些测评的准确率都不高。同时,职业测试的报告往往只有笼统的建议或许多选择,又缺乏专业的职业测评师进行咨询讲解,导致被测试者常常无所适从。

(四)高校缺乏完整的职业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把关注点投在教学和科研上,没有把职业素质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甚至部分高校还将职业素质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同,交由就业指导中心附带完成,其服务对象大多局限于毕业生。目前,大部分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了职业素质的课程教育,但同样由于职业素质教育不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正规”课程或重要教学环节,多以选修课的方式进行教育。而在选修课的学习过程中很难摆脱以报告会或讲座等形式开展大课指导,班主任或辅导员简单布置课程考核要求等,使得多数学生则以完成“作业”而草草结束。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其过程、内容、师资以及考核等重要环节在实施过程中都无法得到保证,难以对学生所学专业和个人志向及特长建立不同阶段努力目标等进行个性化指导。

三、完善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一)转变职业素质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转变现有职业素质教育的观念,不仅包括学生,同时也包括学校。学生应通过职业素质教育认识到职业素质的目的,不仅仅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而是通过相关教育过程真正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能力培养之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之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全面发展之路。同时,学校也要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观,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突出科学专业的测评功能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科学职业素质测评体系在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科学的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应该包含硬件与软件的建设。

1.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硬件建设

高校在职业素质测评硬件建设中,应该结合高校自身情况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购置职业生涯测评系统软件、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系统软件和职业素质测评机构所需的测评电脑、投影仪、沙盘治疗系统、宣泄放松系统、团体活动训练系统等设备。

2.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软件建设

对于高校职业素质测评的软件建设,应该重点从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着手。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职业素质教育指导教师应具备职业素质教学理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等。在软件建设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聘请业界专家来校兼职,选派部分职业素质教育教师到机关、企业挂职顶岗、参加行业培训等。

(三)加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构建全方位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指导,需根据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形成构建一个全方位职业素质教育模式。首先,高校应着重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根据本校实际,把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专业建设,修订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适当设置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合理安排科学、丰富、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学除了常用的理论讲授法,还应灵活使用教学调查法、模拟实践法、案例教学法等。同时,高校要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定期举办相关的职业素质拓展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互动性,更好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最后,要注重职业素质教育的阶段化、全程化,并且增强针对性。职业素质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而且应向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与指导内容。同时,由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老师负责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辅导咨询,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供符合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解决方案,以达到实现个人职业素质的最大化。通过上述三个方面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锻炼和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拓宽大学生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渠道,充实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体系

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更应注重拓宽大学生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渠道,从反馈的信息中,及时根据新问题、新现象研究策略,不断更新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进而不断充实职业素质教育的工作体系。对于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在校大学生的跟踪调查。比较他们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总结实践经验,积累案例,为及时更新职业素质教育内容提供依据。二是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后续跟踪调查。毕业生到了工作单位后,能更好地体现大学职业素质教育的结果,能及时反馈出高校在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所存在的缺陷,从而为学校教学工作调整提出指导性意见。三是要做好用人单位的回访工作。通过回访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意见,能及时为高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提出社会需求的意见。四是邀请各阶段、不同层次的校友回校交流。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向在校学生讲述他们不断调整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过程,加深在校学生对于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解。通过不断探索、比较、研究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之后的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规律性,能够为学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起到充实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作用。

[1]苏东民.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改革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8-100.

[2]吴秀霞.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历程与趋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8,(4):86-89.

[3]杨金梅.大学生职业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1):61-64.

G718.5

A

1673-0046(2011)03-0022-02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素质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