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用经济法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2011-08-15广东程雅伽

职业技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效果案例

广东 程雅伽

活用经济法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广东 程雅伽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案例;经济法;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说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启发学生思维,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与传统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是对某种具体背景的记录,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殊的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事例。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巧用案例,活用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尤其是应用在一些较为枯燥的理论课上,如《经济法》、《财会法规》等,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法,已应用在经济法教学上,但因为多种原因,未能广泛开展起来。当前,在经济法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势在必行。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提高教学效果这一目的,因此,衡量经济法案例教学成败的标准是教学效果是否得到了提高。笔者以为,要使经济法案例教学获得成功,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必须具备以下几下要点。

一个周密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案例,实行案例教学也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教师首先要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案例化,即把经济法理论寓于案例之中,把抽象的法律条文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出来。案例教学的组织者一教师一需在经济法课程开课之前制定一个详细、周密的案例教学总计划,其内容包括本课程计划安排教学案例的总个数、各个案例实施的时间;此外,教师还应为每个教学案例制定一个具体的案例教学的组织计划,内容包括:案例类型、案例来源、向学生发放案例素材的时间、案例讨论的具体组织步骤、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为了把经济法这一课程教好,笔者专门购入一套中央电视台编写的《今日说法》丛书以及相应的光碟,为以后的经济法案例教学作了充分的准备。

一个高质量的案例。教学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目的性。进行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良好的案例,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过于简单,要有让学生思考的余地,至少应该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2)启发性。一个好的案例必须蕴含一定的问题,问题要能启发人们思考,问题越能诱人深入,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此外,问题的正确答案是不能纯粹地从书本上得到的,而是通过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才能得到。(3)实践性。教学案例应符合社会经济工作的实际,不能随意主管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应该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实际事例,尽管可能对某些情节进行虚构,但其内容必须有客观依据。(4)生动性。案例必须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展开深入的讨论。例如一个名为“换房风波”的案例开头是这样的:“在农村,生活条件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住房的好坏。而本文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拥有一幢漂亮的住房,另一位只有一幢小草房,这两幢房屋的主人却非常愿意把它们成功地换了过来,换房之后,两家却打起了官司,那么其中原因又何在呢?”学生看到这一段话后,出于好奇心,一定会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换房子,打官司,这就会促使他们把这一案例看完,也会非常有兴趣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而且最好能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校园电视教学系统,笔者就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观看《今日说法》光碟,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效果更好。(5)代表性。教学案例应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征,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6)相关性。教学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讨论与教学内容进行挂钩,学生的讨论才不具备盲目性,从而有效解决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

一个优秀的组织者。正如一个好的电视节目离不开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一样,一堂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也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组织者,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与其在传统的讲授教学中的作用一样重要。组织者的作用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负责引导、记录、组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在课堂上参与讨论。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学案指导学生在授课前预习教科书内容,熟悉案例,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依据情况,还可要求学生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其次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应该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最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学案例可以是正面的,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有缺陷的,即教师有时故意把教学案例中的一些已知条件去掉,把学生观察思考,充实案例的内容。学生在这种是与非,正与反,点与面的状态中学习,才能真正学会思考,变“死学”为“活学”。总之,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应该是:(1)学识广博,熟悉所要讨论的案例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善于处理诸如讨论过程中出现冷场、偏题、过激等各种特殊情况,有能力引导和控制局面;(3)师生关系良好。

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我国学生长期以来“习于旧日被动的学习习惯,过度依赖教师的资讯传递”,可能存在一些学生“搭便车”的现象,不积极思维,不积极参与,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因此,一堂良好的案例教学课必须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课程考核成绩挂钩。成绩的评定取决于学生事前的准备、讨论时的参与及事后的总结。当然,为避免因此造成的学生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必须在讨论之前让学生明白在案例教学中根本就不存在判断对或错的“标准答案”,而是对案例结果进行探讨。如上面所提到的“换房风波”这一教学案例结果是有好房子的主人公赢得了官司,赢官司的原因正是学生讨论的焦点所在,最后让学生理解了经济法教程中“重大误解”这个名词的内在涵义。

此外,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还必须让学生明白:积极参与讨论是让自己的观点接受挑战的过程,也是锻炼从业能力的好机会,因为通过参加案例讨论有利于锻炼个人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说服他人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现实工作中所必须的。

[1]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

(编辑 李艳华)

猜你喜欢

经济法教学效果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经济法的立法统合:需要与可能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经济法的私人实施与社会实施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