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的灌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11-08-15李华林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灌输列宁马克思主义

李华林

(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北碚 400715)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的,在当时的革命运动与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今,考察和研究列宁的灌输理论,充分认识其科学内涵,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列宁灌输理论的来源和现实依据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列宁根据当时俄国的实际国情在前人关于灌输的思想观点基础上,从理论高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的结果,有其深刻的理论来源和现实依据。

(一)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和卡·考茨基关于灌输的思想

1.马克思、恩格斯对灌输思想的提出。早在1844年1月,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初步提出了“灌输”的思想。他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在这里,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灌输”的字样,但要求把革命理论输入无产阶级,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和“思想的闪电击中人民园地”深刻地描述了灌输的思想。同年,恩格斯在《新道德世界》中也表述了灌输的思想,并第一次明确提出“灌输”的概念。他在评价画家许布诺尔描绘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一幅画时,“从宣传社会主义的角度”,“给不少人灌输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从总体上看,虽然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深入系统地论述灌输思想,没有形成相关的体系,但是笔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灌输思想的初步提出是列宁灌输理论的思想源头。

2.卡·考茨基对灌输思想的初步论述。1891年,考茨基在为德国社会民主党制定的新党纲作解说时指出:“如果这个革命政党能够认识导向新社会的那些趋势,从而使它的政治活动具有自觉性,而不单纯具有自发性,那么,它对进步事业的补益,就已经很大了。”在这里,考茨基从自觉性的角度表达了“灌输”的思想。1901年,考茨基在谈到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新纲领草案时说:“现代的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从这一阶层的个别人物的头脑中产生出来的,他们把这个学说传给了才智出众的无产者,后来又在条件许可的地方把它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可见,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并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产生出来的东西。”由此可以看出,灌输理论在考茨基那里已经开始走向理论化,但是他没有对灌输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论述,只能被认为是列宁灌输理论形成的萌芽。

(二)现实依据:当时俄国的国情

列宁灌输理论的形成除了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考茨基关于灌输的思想外,更关键的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党内出现的机会主义派别(经济派)主张经济斗争,否定政治斗争、革命理论和革命政党的作用,工人运动的发展受到极大阻碍,工人阶级的思想出现混乱状态。同时,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集团逐步在国际中占据统治地位,以致第二国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实际破产,使得俄国工人组织涣散,工人运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这种种情况,列宁逐步提出了革命运动与革命理论相结合的思想,灌输理论也应运而生,并逐步走向系统化、理论化。

1894年,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列宁第一次通过引用考茨基的话提出:“社会民主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然后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并帮助工人领会它。”1897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任务》中,列宁重申普列汉诺夫的观点,第一次系统阐发了“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的著名论点。1900年,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中,列宁规定了俄国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政党”。1902年3月,列宁发表了《怎么办?》。在这篇论著中,列宁进一步证明和深化了必须把科学社会主义从外部灌输到工人阶级中去的思想。他认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学说也是完全不依赖于工人运动的自发增长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是革命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在《怎么办?》中,列宁对灌输的主体、灌输的客体、灌输的方法与实践、灌输的必要性等等都做出了科学的、系统的研究和论述。《怎么办?》可以被认为是列宁灌输理论的形成标志,在以后的时间里列宁不断坚持和发展了灌输理论。

二、列宁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列宁关于“灌输”的涵义界说

对列宁关于“灌输”涵义的科学界定,是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列宁灌输理论并把其运用于实践的基本前提。笔者认为列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灌输”的涵义进行了界定:

1.列宁明确提出了灌输的过程——从外面输入。列宁在《怎么办?》中分析,由于工人群众受到当时沙皇制度的剥削与压迫,受到当时经济派的经济主义和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观点的影响,广大工人阶级的思想陷入混乱。由此,列宁认为工人本身不会形成“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这里的“从外面灌输”,笔者认为一方面是从工人阶级已经了解的先进意识之外的先进意识进行灌输,不仅仅是单纯地指工人群众头脑的外面;另一方面就是针对经济主义和修正主义的外面进行灌输,即从政治角度、革命理论方面灌输。

2.列宁准确表述了灌输的内容。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1899年)中,明确指出:“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1900年,在《我们运动中的迫切任务》中,列宁进一步指出“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政党。”之后,列宁在《怎么办?》中也指出:“我们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列宁关于“灌输”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

3.列宁科学界定了灌输的主体。列宁认为,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政治意识灌输的主体应该是社会民主党和自己世界观经过改造的知识分子。列宁指出:“现代社会主义意识,只有在深刻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出来……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把认清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其任务的意识灌输到无产阶级中去。”另外,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因此,列宁认为,工人群众自身不能创造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政治自觉,只有有产阶级中像“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的知识分子才能担当起灌输主体的角色。

4.列宁明确指出了灌输的客体。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担负着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历史任务。列宁继承了这一观点,把无产阶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的客体。“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由于无产阶级本身没有社会主义意识和政治觉悟,革命运动要取得胜利,就必须有革命理论作指导,无产阶级必须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灌输。

(二)列宁关于“灌输”的方法论要求

列宁认为,灌输并不是主体单方面作用的结果,也不是把单纯的理论从外面强制输入给客体,而是有其独特的方法论要求。

1.理论灌输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列宁反对单纯地以书本教学来对工人进行理论灌输,而是提倡寓教于革命斗争之中,强调把理论灌输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列宁曾指出:“不要把我们的理论变成枯燥乏味的教条,不要光用书本子教他们理论,而要让他们参加日常斗争”,“在传达这种思想时,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并要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知道的事实”。可见,列宁十分重视通过实践活动来对无产阶级进行理论灌输。

2.灌输内容的科学性与形式的多样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的,列宁强调对无产阶级灌输这些先进思想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形式。在理论灌输的过程中,列宁非常重视宣传教育的方法,要求做到理论灌输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此,列宁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在传达这种思想时,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并要借助于日常生活中他们所知道的事实”,“报纸的作用并不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吸引政治同盟军。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在这里,列宁就强调了利用报纸等多样化的媒介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此外,列宁还论述了正面灌输与反面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也是灌输理论要求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3.灌输过程中主体与客体应做到和谐统一。灌输的主客体和谐统一实质上是外部灌输与内在自我教育的有效结合。列宁曾这样说:“俄国群众的自发高潮来得这样迅速(并且继续在迅速地发展),以致社会民主党的青年们对于完成这些巨大的任务显得缺乏修养。”实际上,列宁在这里就是强调灌输主客体要相互协调,做到相辅相成。他要求灌输主体自身具备丰富的知识、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很强的个人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工人群众的要求;同时,灌输过程中还要做到“从外面灌输”与工人的自主意识一致,工人群众就会不断把灌输内容内化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这样才能够达到主客体的和谐统一,取得实效。

三、列宁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

列宁的灌输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对当时的俄国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发挥了重大作用。如今是21世纪,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列宁灌输理论的一些思想观点和方法论对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列宁强调,社会民主党要加强对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灌输,在很大程度上使社会民主党的地位更加巩固。在今天的中国,这一意义依然存在。

1.有利于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由个人也不是由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如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依然需要发挥列宁灌输理论的重要作用,向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采取各种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抵御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切实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近年来,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等中央重大会议和文件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过重要论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对其灌输党的科学理论与思想,这就离不开列宁的灌输理论。运用好列宁的灌输理论,促进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政治觉悟等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他们充分利用所学的科学理论和思想对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进行分析和把握,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坚持和发展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回顾历史,思想政治工作在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反观当今,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必要的,做好这项工作,列宁灌输理论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时期,列宁指出,灌输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而且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以便工人群众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的今天,与当时俄国所处的时代和国情已大不相同,根据列宁灌输理论的要求,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国际国内形势、不同的群体确定科学的灌输内容,适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满足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

2.灌输方法的多样性与载体的时代化,是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列宁的灌输理论十分强调实践锻炼法和宣传教育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列宁强调的实践锻炼实质上就是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宣传教育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实践,这两种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永不过时。当前,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锻炼和宣传教育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所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还必须拓展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载体。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电子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在利用好大众传媒的基础上,还必须充分利用现代载体特别是网络载体,转变灌输方式,扩大灌输信息量,采取灵活的灌输手段,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弘扬主流文化和主旋律,使列宁的灌输理论在当今信息时代下发挥重要作用。

3.灌输主体素质的提高,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在当时俄国的时代条件下,虽然工人群众的理论水平不高,但是他们自发地倾向于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列宁认识到要提升灌输主体的素质以适应客体的需要。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到其他非主流思想的影响,这就对灌输主体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灌输主体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这些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灌输主体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作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

(三)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

新时期,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有利于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筑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汇聚人心,统一思想,团结力量。

1.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详细论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同时,要继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康发展,还必须加强上层建筑的建设。列宁灌输理论就是我们构建并推进上层建筑建设的必要方法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人民思想解放的同时,也使得很多群众滋生了一些例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的不良思想。这就需要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促使人民群众理解和贯彻党的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所认同的科学理论。同时,我们党也制定了适应国情的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但是,这些理论要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和贯彻落实,列宁的灌输理论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坚持列宁的灌输理论,通过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党的科学理论的“灌输”,使他们对党的科学理论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让他们认识到党是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意志和利益的,帮助他们坚定信念、树立理想、永跟党走,从思想上统一认识,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邵二辉.列宁灌输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5.

[3]卡·考茨基.爱尔福特纲领解说[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63.

[4]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猜你喜欢

灌输列宁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
——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衰老是被灌输的概念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