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辨证治疗疑难“痿症”2例

2011-08-15徐敏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痿证筋脉牛膝

徐敏华

浙江省常山县青石镇卫生院 常山324202

辨证治疗疑难“痿症”2例

徐敏华

浙江省常山县青石镇卫生院 常山324202

痿证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因日久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痿缩的一种病证,以下肢痿软不能步履为临床特点,治疗较棘手。笔者辨证治愈疑难“痿证”2例,报道如下。

1 肺热伤津案

李某某,女,48岁。秋月患感冒发热,体温40℃,咳嗽胸痛,咳吐脓痰带血丝腥臭异常,双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肺脓肿”并“双下肢瘫痪”,住院治疗40余天,肺痈痊愈,但下肢瘫痪病情加重,患者家属要求出院,邀余诊治。诊见患者卧床,身体羸弱,面黄不华,双腿痿软不会活动,不能站立,肌肉痿缩松弛,无疼痛,感觉迟钝,纳少,大便干,小便黄,口干思饮,干咳无痰,烦躁,舌淡红少津,脉细弱而数,体温、血压均正常。

辨证分析:大病之后气血双亏故体弱,面黄肌瘦;后天营养来自水谷精微,经脾气散精归于肺,复经肺之输布转注于五脏,筋骨经脉得此濡养,方能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若肺受热灼耗伤津液,化生乏源,水亏火旺,筋脉百骸失其濡润,则痿软不用。《素问,痿论》说:“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即是此意。因长期不能随意运动则肌肉痿缩松弛;筋脉失养则知觉迟钝无痛感;肺痈已溃,排吐脓血,久则脏腑俱虚,余热末尽,则纳少,大便干,小便黄,口干悬饮,干咳无痰,烦躁,大病日久中焦化生不足,气血津液具虚,不能濡养筋脉百骸,故“痿躄”日益加重,舌淡红少津,脉细弱而数,皆津亏血虚之征象,治法当益气血,滋化源,生津液,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拟方:黄芪25g,当归12g,阿胶10g补气养血;麻仁10g,杏仁6g润燥止咳;沙参15g,麦冬、花粉各12g滋阴生津止喝;知母10g,生石膏20g清除肺胃余热;山药15g,神曲、青皮各10g健脾开胃;牛膝12g引药下行直达病所,5剂水煎服。二诊:病情好转,下肢感觉灵敏,仰卧腿能抬高40度,舌上津生,烦躁已除,大便润,胃纳增,干咳止。原方去杏仁、麻仁、石膏、阿胶,加玄参15g,石斛(先煎)12g以滋阴和胃,赤芍15g以通经络,3剂水煎服。三诊:已能下床站立,双手扶凳走路散步,但下肢仍软弱无力,大便溏,上方牛膝改为15g,山药改为焦术12g以健脾,继服5剂。四诊:两腿较前有力,仅用单手扶杖即可走动,已能出门晒太阳,宗上方加熟地15g以养血,继服3剂。五诊:“痿躄”痊愈,已能上、下楼,上街买菜,行动如故,上方继服3剂以资巩固。半年后随访末复发。

2 脾胃虚弱案

叶某某,男,48岁。主诉双下肢软弱无力3个月余,病情日渐加重,仅能扶杖走平路七、八步,两腿软弱欲倒,大便溏,心慌自汗,全身颤抖,双手无力,不能端碗,腿软不能站立,更为甚者每日突然肌饿1~2次,且难以忍耐,见食物急欲几口吞下,食后15min左右虽觉心中安宁,但逐渐转为腹胀气逆不舒,腹胀雷鸣,上下波动,全身无力,舌淡而燥无苔,脉沉细弱。

辨证分折:脾司运化,主肌肉,主四肢,脾胃虚则化源不足,气血双亏,筋脉失荣则肢体痿软无力,步履艰难;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机体营养乏源则饥饿难忍,饱餐后则无力运化则腹胀、气逆、肠鸣、便溏;脾胃虚则不能生血,故心慌、自汗;阴血虚则风动,故肢体颤抖无力,舌淡而燥无苔,脉沉细弱,皆脾胃虚弱之征象。治法当健脾和胃,补气养血通络,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广木香10g,牛膝12g以理气消胀,引药下行力达病所,服6剂后,病情明显好转,饥饿急食已缓解,食后无腹胀肠鸣,大便成形,肢体较前有力,能上下四、五阶楼梯,原方加茯苓、神曲12g,牛膝改为15g以益肾强筋骨,开胃增食,制蜜丸,每丸10g,1次1丸,1天3次,治疗2个月痊愈。

3 小结

痿证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疗痿症决不能拘泥于“独取阳明”,一方一法。应辩明病因,分清脏腑虚实,辨证施治。痿症的病因除“肺热叶焦”、“因于湿……驰长为痿”,以及邹滋九所谓的“痿乃肝、肾、肺、胃四经之病”外,脾虚也是导致痿症的原因之一。辨证分型,对证治疗,是治疗该病取得疗效的关键。笔者通过实践体会到,治疗痿证,在各证型方剂的基础上配伍强筋骨,通经络药物,有助于增强肌力的恢复,提高疗效。

2010-12-27

猜你喜欢

痿证筋脉牛膝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知足常乐
基于ITS 序列鉴别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名老中医陈卫川治疗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经验举隅
牛膝化学成分及其对细胞增殖影响
徐明涟教授运用治痿汤加减辨治重症肌无力验案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一统天下(龙首)
牛膝配方颗粒中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
我的神奇药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