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志编纂琐谈

2011-08-15谢奎江

黑龙江史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修志篇目志书

谢奎江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方志编纂琐谈

谢奎江

(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世纪80年代新编地方志工作开始后,方志编纂和方志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方志性质的研究,从方志是姓“史”还是姓“地”这个层面上超脱出来,用新思维和新概念来表述方志的性质。尽管表述词语不尽相同,但实质内容趋于一致。经过几年研究讨论,被多数人所认可的是,即地方志是一个地方一定时期内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

既然地方志是资料性的科学著述,那么成为资料性科学著述的前提应有一个科学的符合方志编纂的体例。方志特殊的体例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著述的重要标志。通过历代方志工作者,特别是本届修志工作的实践,已探索出一套较完善的方志编纂体裁,即: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等。以志为主体。图表采用现代技术编制。实践证明,包括以上述、记、志、传、图、表、录、索引构成的地方志编纂体裁所形成的地方志独特的体例,能全面系统地反映一地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基本能满足地方志特定内容的需要,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一、志稿篇目设置把握的几个原则

篇目设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尽管在志书的编纂过程中,篇目还要不断地调整、增删和完善,但开编前的篇目设置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基础工作。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关系到编纂运作和志书质量,就如同项目工程建筑图纸设计一样,要溶实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于一体。我个人认为续志篇目设置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我国的地方志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不断完善,形成了地方志独特的体例。素有“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之称。在第一轮修志时,在批判继承和借鉴以往志书优良传统的同时,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从现实出发,已有了很多创新,如增加了许多门类的图表。第二轮修志,一方面应该继承和发扬上届志书的优点,将其合理的、科学的部分吸收进来;另一方面,由于十几年来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部分旧事物已经消失或衰退,而新事物却不断涌现。因此,如果因循守旧,就很难在我们的志书中展现时代风采,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在体例结构和篇目设置等方面要勇于探索有所创新,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就二轮修志工作实际来说,时间断线大部在1986~2000年,这一时期正是各项事业改革开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期,那么在志书的篇目中如果没有体现出体制改革、开发开放方面的内容,我认为此志书的篇目设计是不合格的。从目前送审志稿的情况看,这一问题比较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科学分类与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分类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依据某些原则将性质相似的事物加以整合,确定每一事物在“系统”中的地位,并阐明它们的相互关系。科学分类决定于人类在理论和实践上把握自然界和社会的程度。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地方志的篇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在二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以社会分工为主设置篇目,紧密结合地情,使志书的篇目体现继承性、发展性与创造性。如:一、二、三次产业在志书篇目中分别独立成篇;财政、税务通常合为一篇,因为二者有其必然性联系,财政的来源主要是税收。一部县志稿《工业 电力》篇中的《经营体制》章列五节内容:第一节《私营个体工业》;第二节《国营工业》;第三节《二轻工业》;第四节《乡镇企业》;第五节《部门工业》。这五节存在两个分类标准,前二节是按所有制性质分类;后三节是按企业的管理部门分类,显然,这种分类违背了逻辑学在同一事物中按统一标准划分的原则。

(三)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有中特色的社会主义,基于这个事实,修志也必须在全局思想的指导下,有一个大体一致的基本篇目和一般的编纂要求,这就是修志工作的普遍性、共性,否则各地编纂出版的志书就可能出现各行其道,五花八门的混乱现象。然而,地方志顾名思义,又是一定地域内的地情载体,要在统一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删、有所侧重、详略不同,否则就会千志一面。如: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重工业城市和轻工业城市、山区和平原地区均有区别,各地的不同点就是地方特色,就是特殊性、个性。因此,我们在设计志书篇目时,在统一原则的指导下,既要借鉴其它志书,又要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把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特殊性、个性于普遍性、共性之中。

(四)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的原则。体例是志书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由志书的内容和性质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志书的体例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横分门类,仍是当今修志通行的一种体例。

什么叫横分?所谓横分,是指志书在篇目设置上按照事物一定类别属性分门类、列纲目、明档次、定归属的过程。它要求按事物性质进行横分门类、做到层层相属相辖,合乎逻辑,档次适中。而横分到目这一层次,我们称之为编写目,它便是横分的终点,纵写的起点。它规定了纵述的内涵和外延。如果篇目横分不科学,则会产生含混、交叉、重复、遗漏等问题,从而就撰写不出高质量的条目。比如农业篇,从章这一层次上应列:机构、农村经济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五荒”资源的承包经营、集体企业的承包经营)、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税费改革(2002年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绿色农业(机构、基地建设、产品认证、生产管理、技术合作、产品推广、生态工程)、农村经营管理等;种植一章到节这一层次上应列: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种子经营等。有一部县志稿中的《城乡建设》篇将《城市规划》章列到《城市建设》章之后,显然这是违背常理和逻辑关系的。总之,志稿的篇目设置,应合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的实际,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形式上不强求一律。大编辑家胡乔木同志曾经说过,过去的地方志,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在各个门类之间看不出相互间的影响和逻辑关系,新的地方志应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不仅要在门类设计上既要合理,又要得当,而且要力求表现出多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志稿的纵写把握的几个环节

什么是纵写?就是以时间为序,反映某一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现状或终结的全过程,使之始末俱见,主线突出,阶段分明,彰显事物兴衰起伏的一种记述方法。

志书记事,应做到纵不断线。不断线,并不是给一事物逐日记帐,(志稿编纂忌讳四种手法:编年纪事式、总结报告式、教科书式、论文式)而是要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起点、转折点、终点,写深写透。志稿中的具体内容都要通过“纵写”来实现,所以,纵写的成功与否是决定志稿成败的关键,从而决定志书质量的优劣。那么在编写过程中如何体现其科学性逻辑性呢?笔者认为应该把握三个环节:

(一)记述好起点。起点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事物的发端,就是事物发生或发现时的状态。二是指起笔点,即志稿上限时(我省二轮市州、县(市、区)志的上限大部为1986年)事物的状态。只有记述好了起点,即交待了“来龙”,才能为下步的“去脉”作好铺垫。

(二)记述好转折点。转折点就是事物兴衰起伏阶段性的时间和标志。有了起点以后,纵写就有了前提和基础。此部分内容要体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前因后果,要有对比性,凸显出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同时要注意在纵向记述中又要体现出一事物不同时期的的连续性,做到始末清晰。写好转折很重要,任何客观事物都是在曲折中发展的,因此,志书一定要将一事物兴衰起伏记述到位,方才达到记述内容的深度。从而更好地发挥志书“资政、教化、存史”的三大功能。

(三)记述好终点。终点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事物消亡时的状态。二是指事物在志书中下限止笔时的状态。在此当然是第二种情况。这是志稿纵写的最后一个环节。终点资料一定要到位(是哪一年就写到哪一年)。记述内容让人一看就知道一事物在一定时期内是发展了,还是倒退了。在记述时既要用准确的事实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又要实事求是地对工作中的失误如实记述,以便于发扬成绩修正错误。

以上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的,环环都重要。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互为因果的。就篇幅而言,往往形成两头小、中间大。因为起点和终点的时间跨度小,故文字量少,而转折变化时间跨度长,需用大量的文字来记述,故篇幅较大,这是极其正常的。例如:《集安市志》(1984~2003)在记述固定通信一章设一子目为“国内电报”。这个子目用200多字记述了从1984年到2003年集安市此项业务发展变化的情况。文中写道:

“1984年,集安市国内电报开办特急、加急、邮送3种特别业务。电报成为人们传递信息快速有效的工具,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年业务量62732份。1985年,电报业务种类为天气、水情、公益、政务、新闻、普通、汇款、公电8种。同年10月,开办专递电报业务。1989年9月,正式开办礼仪电报业务,分为庆贺、慰问、请柬、吊唁。1994年7月,开办鲜花礼仪电报业务。1996年后,随着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的发展,电报业务量逐年大幅度下降。2003年,各种电报业务量仅有873份。”

从上面引述的资料可以看出,20年间,集安市国内电报业务变化的过程是:以1984年开办3种特别电报业务,此项业务成为人们生活中快速传递信息的有效工具——作为起点。以1985年、1989年、1994年从电报业务不断增加种类,到1996年随着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的快速发展导致电报业务量逐年下降——为转折点。以2003年全县电报业务量仅有873份——为终点。思路清晰、理由充分地将当地电报业务这一事物20年间从兴盛到衰弱这一变化过程记述下来。

三、志稿记述的内容要反映本地域特色

志书中讲到的特色通常指三大特色,即地方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

(一)地方特色(在此将地方、民族两大特色一并说明)。众所周知,一部志书就是对一个地域在某段历史时期从自然到社会的真实反映。地方志即志地方,顾名思义那就是紧紧围绕本属于你当地的情况来记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一是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风光上突出地方特色。即在对地质、地貌、山水、河流、气候、花草、树木、鸟兽等记述上要抓住本地域的特点进行详细记述。二是从民族风俗方面突出地方特色。民族风俗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群在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等的总和。各个民族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即使同一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不同,他们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因此,在记述时要抓住本地域主要民族和具有特点的少数民族的源流、分布、社会经济、生活习惯、风俗人情、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体生活等方面进行详细记述。三是从地域文化上突出地方特色。地域文化是指一定范围内经过较长历史的发展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地域文化不仅表现在具体文化的门类上,也表现在其它门类上,对其它事物的记述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特征。因此,在记述上要抓住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从一般的事物中彰显出本地域文化的特征。四是从特色经济上突出地方特色。特色经济是指一地区利用自身独有的地域、资源、文化、科技等优势,形成具有独特色彩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对经济部类记述时一定要抓住这一点,从而突出地方特色。五是从名、优、特产品上突出地方特色。名、优、特产品是指具有一定知名度、质量优良和独具特色的商品。在记述时要将本地的此类产品作重点记述。

(二)时代特色。在本轮修志的时限中,改革开放、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贯穿始终,且是这一时代的主题。不言自明,改革开放是这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点。因此,对各行各业方方面面改革的记述是绝对不可回避的问题。改革的要点: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体制改革、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企业经营改革、行业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开放。二是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民主法制建设、司法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是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险制度及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医疗、公伤、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四是文化事业改革。包括教育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卫生药品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育体制改革。从目前送审的志稿看,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表现在一是漏记;二是记述内容简单,隔靴搔痒;三是记述内容不够全面。我认为工作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改革是反映时代特点的重点,在记述上改革的主线、主页、主要进程都不能少,记改革不能重结果轻过程,更不能无过程。在具体编写工作中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全方位地、立体地、动态地反映改革,将主要过程、主要方面、主要措施、主要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记述进来,这即是志书本身性质的要求,又是对每一位修志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其次,记述内容要反映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多样化。如:经济成分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这些变化都是反映历史变化的依据。三是要反映出人民生活的变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记述时要把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写进来,要具体反映出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从收入、消费、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深刻变化。发展生产力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志书理所应当重视对人民生活的记述。

四、编纂志稿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归纳整理了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从而确保志稿的质量。

一是模仿。就是照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方志,一方之志。如果这样就不是地方志了,失去了方志的本来面目。如:篇目设置、记述内容等;二是移植。如:对地形、地质、土壤、气候等方面内容的记述。有人认为相邻地区这类情况是完全一样的,其实不然;三是失实。翔实的资料是方志的生命。所以保证资料的真实性,是每位修志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也是修志道德的核心。如:记成绩失实。我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有的志稿反映出来似乎已达到了高级阶段;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尚处在改革之中,而有的志稿反映出似乎“正通人和”了等;四是越境而书。如果越境而书,“借人财于异地”,“移景物于一方”,就失去了修地方志的意义;五是枉加评议。方志是资料性著述,其观点的体现是寓事物的记述之中,是褒是贬,全凭资料说话,而不是编者去评头论足;六是资料堆砌。对手中的资料不去进行筛选、组合,仅合并一下同类项便塞进志书,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七是用华丽词藻、修饰词语。方志讲究言必及事。用事实说话。因而词藻堆砌、华而不实的语言以及大话、套话均为方志之大忌。如:狠抓、积极、进一步等;八是称谓不准。志书是传世之作,称谓应该科学、准确,不出秕漏,使后人看得懂,以历史为借鉴。如:有的志稿中对时间的称谓——80年代末、1988年以来等模糊概念;九是数据矛盾。志书所含内容广泛,除文字记述外,还必须引用准确的数字,以确保志书的真实性。如:同一个数据资料在不同篇章中出现就矛盾;同一个数据资料在文字记述中和统计表中不一致;统计表中合计栏的数字与各分项数字之和不一致等;十是滥用表格。表格是方志中配合文字记述、形象地表达内容的一种形式,是方志体例的有机组成部分。恰当地使用表格对事物的记述更加全面,甚至收到文字所不及的效果。但是滥用表格,就会适得其反。志,记也。方志以文字记述为主。如果主次颠倒,方志就要改“姓”为“方表”了。因此,志稿中使用的统计表格不宜过多。目前看存在的问题如:表格中只有一栏内容;统计表格设计不够科学;统计表题、单位不准确、不规范等。

以上是我通过多年来工作,对方志编纂业务上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肯定存在不当之处,诚恳同行们批评指正。

谢谢!

猜你喜欢

修志篇目志书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为做好修志和用志工作尽职尽责——哈尔滨市委修志工作情况的简要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