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当代》2011年第3期

2011-08-15季亚娅

西湖 2011年9期
关键词:王岐山当代女婿

季亚娅

红柯的长篇《好人难做》采用了一种攒珠式的结构,由渭北民间故事母题“凉女婿”引出故事整理者马奋棋、戏剧改编者王岐山、民间文化研究者薛道成三人的人生故事,高校、戏坛、文化馆,珠花三瓣,各有精彩,“凉女婿”是解开这朵珠花的结扣,或者索引。

从最形而下的层面,“凉女婿”是一句谶语,对应着故事整理者马奋棋的命运之局。如编者在目录页所加点评:江湖规矩,人生真谛,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马奋棋早年一段荒唐情事,虽有某个“凉女婿”式的人物替他偿还这段情债,但似乎作者要暗示某种因果报应的观念,让马奋棋的女儿也经历类似的情劫,更为马奋棋“瞅下个”真正的“凉女婿”。这部分故事作者于嬉笑嘲谑中有隐藏的现实感慨,借唐璜式人物张万明之口,暗讽现今情妇职业化,情欲产业化的世态人情。

“凉女婿”并非尽是痴傻,也指向某种淳厚、仁义、良善的民间道德传统,这就是在小说中一再出现的“好人”一词。在马奋棋的往事追忆部分,作者耍了个小小套盒式的花招,嵌入三篇作者的短篇旧作,但这并不能简单视为小说叙事的机巧或者情节内容的补叙,却更像是进入小说的另一个途径,即它们或多或少构成了这篇小说的互文本空间。这些拼图式的往事与马奋棋女儿的故事相比,结构相似而叙事笔调一悲一喜,最后一个短篇更有着与此小说相似的名字“好人难寻”,暗示着作者对于现时代的价值取向。但小说并非仅是这句感慨的放大与延伸,或何谓好人的简单伦理判断,而指向远为复杂的意蕴。

另一个人物,“凉女婿”的秦腔改编者,入戏甚深的王岐山,也有着与“凉女婿”相类似的命运结构。作者让王岐山出生在周文化的源头崛山,父亲有着“凉女婿”的软弱与良善,信奉尧舜相让古人访贤的传说,是王岐山自小叛逆、轻视和想要割裂的印记,却在终于摆脱之后发现,原来父亲才是自己灵感和激情之源。王岐山的故事还隐含着另一个民间故事母题,“公主落难”和“劈山救母”,“崛山其实是哭山”,于乡村父权政治下被摧残被掩埋的无数 “白牡丹”一般的“母亲”,正是靠着父亲这般“凉女婿”的守护者才得以幸存。“凉女婿”于是成了父权社会价值体系的调整、对立和补充,是传统民间社会在数千年父权制严苛伦理之外的善、宽容、弹性和生命力。

薛道成的故事则更复杂些。他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形而上层面,他将“凉女婿”、养子、祈子的故事回溯到了崛山所代表的“周文化”之源。周文化有两条生长脉络,一个是周公和诗经所代表的官方祭祀认可的男性祖先,一个是民间祭祀的姜嫄圣母,后者是生殖创造之源,是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永生之源。小说这部分并没有直接对应的“凉女婿”故事,“好人难寻”或者“难做”的感慨在薛道成身上,转化为作者对于高校学术政治、对于现实文化政治体制、对于当下文化生态的绝望之情。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乌鸦”意向,象征着作者心中完美的“周文化”传统在现代的凋落,以及作者某种末世之日礼失求诸野的情结。

唯一难以忍受的是作者对“女性的美好感觉”的定义,以及对女性的悲悯同情之中仍然隐含的男权等级观念。但小说写得细密,摇曳,从容,叙事本身亦深得民间故事一路闲情野性的潇洒之致。从西域边地回到渭北古原,红柯似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精神之根。

邓一光仍在坚持自己对深圳工业区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在龙华跳舞的两个原则》是稀有的描写青工爱情与生活的短篇小说。“他”放弃来之不易的管理职位,千方百计想要考入“她”所在的工厂,工友,台干,无时不在的挖墙脚假想敌逼迫他要分分钟钟地守候;“她”死心塌地爱他想让他放心,放弃自己工厂的职位投奔他的工厂。两人在相互投奔中错过,“他”考上了,“她”却辞职了。在人群如蚁聚如洪流的龙华工业区,爱情竞争和生存竞争一样惨烈,需要拼搏,战斗,守候。作者写的是爱情的社会学或者爱情的政治经济学,写爱情中竭尽全力的守候和对未来无法确定的绝望。在洪水一般的人群中,找不到彼此的恐惧是如此真实,他神经质般歇斯底里的占有欲和她的柔弱与委屈,具有特写镜头般的画面感。

本期的四个中篇中,头条谈歌的《豆腐脑年谱》讲述农民刘双喜进城卖豆腐脑、招工做炊事员、转干提升、读书深造而后从政从学,官至副省长进而退隐任博导的传奇人生经历,采取流水纪年式的朴实叙事方法,也提供某种知命豁达、不昧良心、不贪不执、进退知止的传统道德观念。夏天敏的《月色晦明》则描写基层派出所在责权与利益之中艰难生存的困窘,对这一形象暧昧的群体抱有某种“同情的理解”,但叙事太过用力。这两篇无论风格或内容,可算一般水准的现实主义作品。陈然的《野猪之舞》则带有几分荒诞或者喜剧的超现实主义因素。小说虽选自农村野猪成患的现实题材,却将主人公农民企业家陈火打处理成了堂吉诃德式的浪漫游侠,他组织的猎猪行动变成了巴赫金式的狂欢之舞,而他对农村官僚政治文化的疏离和最终落败,更像是小说中所言“不满足生活在农民社会,争取生活在市民社会”主张的漫画化行动。《黑夜飞行》可算本期最有想象力的作品,作者苗炜的叙述风格让人想起前几年出道的晓航,一种都市小资们生活与想象、奇遇与偶然相交织的叙事方式似曾相识。英语教师陈皮是摄魂大法这一类旁门左道修炼者和现代心理学的专业人员,相信自己能看到旁人所不见的黑夜飞行一类神迹。与流浪狗老杜的邂逅导致陈皮结识了会狗语者张子语,张子语牵引出命理大师金爷,金爷带来了另一次邂逅,失眠女孩余毛毛。两人维持一种亦医患亦情人的相处模式,陈皮在余毛毛的策划下,开始经营专业睡眠治疗。但陈皮所治疗对象的噩梦会传染给余毛毛,女孩终于离开,进而离开还有流浪狗老杜。如露如电如白日幻梦,一切仿佛从来没有发生,只剩陈皮喃喃自语的毁灭,飞行和离开。也许作者想说,每个人想要拔地而逃的日常生活,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飞行,梦想是你会融化的坐骑,但你毕竟飞过,在空中留下过你的痕迹。这两篇小说带有年轻一代作家的特色,追求一种轻盈智性的文字趣味。

《当代》2011年第3期推荐篇目:

邓一光《在龙华跳舞的两个原则》(短篇)苗炜《黑夜飞行》(中篇)

猜你喜欢

王岐山当代女婿
王岐山达沃斯演讲备受瞩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王岐山简历
王岐山来到云南代表团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为智障女儿找个健康女婿
亲“女婿”莫丢“儿子”
藏族女婿杨昌林 一辈子的援藏坚守
《当代》背后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