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预后评估中使用C反应蛋白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的作用分析

2011-08-13彭洁闫卫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27期
关键词:存活肺部我院

彭洁 闫卫国

重症肺炎,是临床死亡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预后较差,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尤其在老年患者中高发。使用传统的血常规等检验方法并不能有效地反应患者的病情变化[1]。而我院在临床判断患者病情时,使用C反应蛋白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联合,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3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3例。患者年龄在62~88岁之间,平均(76.28±6.83)岁。患者在我院住院天数为8~90 d,平均(21.28±10.33)d。

将患者按照预后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存活组51例,死亡组22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于患者入院当天为其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并给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经过7日的治疗后,再为患者进行第二次评价。

C反应蛋白使用透射免疫比浊法,仪器为东芝GA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反应蛋白在0~8 mg/dl[2]。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包括体温、白细胞计数、分泌物、气体交换指数、X线胸片浸润影和气道吸出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其得分越高,患者情况越严重。

1.3 数据处理 将本次试验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即(±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取95%可信区间,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临床检查发现,存活组患者在入院后第1周的C反应蛋白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活组患者治疗1周后的各指标与死亡组患者比较,差 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后首日及治疗1周后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入院后首日及治疗1周后的指标比较(±s)

周后C反应蛋白 肺部感染评分 C组别 例数 首日1反应蛋白 肺部感染评分存活组>0.05 >0.05 <0.05 <0.05 51 7.93±2.88 7.95±5.28 6.03±2.11 7.03±5.22死亡组 22 7.89±2.75 7.97±5.04 7.78±2.54 7.89±5.07 t值 3.11 2.97 11.36 10.46 P值

3 讨论

重症肺炎的临床治疗,一直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其多发生在机体免疫力较低,患者应激反应性较差的患者中,为肺炎的发生,会加重患者的病情,造成患者更加虚弱[3]。如此循环,造成其临床死亡率较高。

而C反应蛋白是肝脏在细胞因子IL-6作用下形成的非特异性蛋白[4]。在正常健康患者中,其值较低。而当机体处于感染状态下时,C反应蛋白会明显增高。其值已经作为反应机体组织损伤情况和感染情况的较为敏感的指标,被应用到各种疾病的辅助诊断中。而一般在患者预后较差时,其值会持续升高。动态对C反应蛋白进行监测,有助于观察到病情的变化。

肺部感染评分是由Pugin在1991年提出的,其能够用于对肺部疾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并判断其预后。如肺部感染评分持续在较高水平,则说明患者预后不佳。但此方法特异性较差。

联合使用C反应蛋白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对重症肺炎患者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经过我院的本次试验发现,存活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两个指标的检查值均有所下降,而死亡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并值无明显变化。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

[1]赵静,秦俭,杨淑芳,等.C反应蛋白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4):450-453.

[2]李辉.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和C-反应蛋白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843-844.

[3]赵静,秦俭,杨淑芳,等.C反应蛋白检测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评估中的作用.//2006年北京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06:107-110.

[4]孙文丽.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动态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03(3):170-174.

猜你喜欢

存活肺部我院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飞利浦在二战中如何存活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131I-zaptuzumab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存活的影响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拯救营地
清肺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肺部感染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