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作业式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1-08-13王兰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3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患肢置换术

王兰英

近年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发展迅速,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广泛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出院患者的护理干预缺乏系统性,使部分患者出现后期并发症、手术效果不理想。近两年来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了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随访工作,对于出院后需健康指导的患者给予系统的信息传递。我们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布置作业形式给予出院指导,定期随访评估效果,总结其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患者生存质量,随时给予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42~86岁;文化程度:文盲20例、小学42例、中学以上14例;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股骨头坏死8例、骨性髋关节炎10例。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时首先与医生沟通,共同评估患者病情,根据假体固定、手术类型、患者对疼痛耐受性、肌力等因素制定详细的出院指导方案,布置出院后每周总结记录进展情况,随时保持电话联系,并要求定期来院复诊。分别在3个月、6个月复诊时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同时应用HHS和SF-36进行评分。具体要求主要有:第一阶段:出院后至术后8周,要求患者继续床上行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及行髋膝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应少于90°,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1]。正确使用助行器练习,行走时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助行器向前,注意保持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转弯时髋关节随身体一起转动,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要求下床方法先移动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少于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住助行器站起,上床时顺序则相反,即患肢先上床,4周内禁止侧卧或90°坐位,患侧髋关节屈曲勿<70°,4周后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可扶双拐下地练习。上楼时健肢先上,拐随后或同时并进,下楼时拐先下,患肢随后。第二阶段:术后8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单腿平衡练习,10~15次/d,1~2 min/次,直至患肢能单腿站立,术后持续使用双拐6周,改用单拐4周,活动量不能过大,坚持锻炼,方法正确。保持患肢髋关节外展位,屈髋少于90°。第三阶段:术后3个月以后,如无疼痛跛行,可弃双拐行走,但避免外出或长距离行走,可以试做较轻家务劳动,为防止关节脱位,患者做到“三不”不可过度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五避免”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等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患侧倾斜去取东西等。6~8周内避免性生活,避免在不平衡或光滑路面行走。可总结为:渐进性负重行走训练作业:助行器或双拐练习-单拐-弃拐徒步(始终保持双侧对称),其间综合考虑病情、手术类型等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增加患肢负重,以最大限度恢复正常步态。另外注意防止骨质疏松:配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做好饮食调节,以及尽量增加假体周围骨的应力刺激[2]。

1.2.2 评估方法在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医院复诊时进行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评分,并应用HHS和FS-36进行髋关节评分和患者生存质量评估。

2 结果

2.1 本组76例患者在6个月内作业得分为74~100分(每周记录一次训练计划完成得4分,6个月约25周,满分为100分)

2.2 HHS在术前和术后2次评估的结果见表1。表中显示术后HHS评分都有明显进步,最明显的是疼痛范围的缓解(P<0.05或P<0.01)。

2.3 SF-36在术前和术后2次评估8个范畴的平均分数见表2。表内项目相比各项都有明显改善,最明显是由于情绪疾患而致的功能限制的改善(P<0.05或P<0.01)。

表1 家庭作业式护理干预7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HHS评分的对比(±s,分)

表1 家庭作业式护理干预7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术前和术后HHS评分的对比(±s,分)

种类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 16.9±8.541.2±4.741.5±4.7功能步态14.2±8.127.4±4.929.1±4.5活动6.5±2.610.4±2.610.9±2.4畸形4.2±1.15.0±0.25.0±0.1运动范围2.9±1.34.8±0.74.9±0.4总分个月疼痛44.7±18.988.9±10.791.3±9.2

表2 家庭作业式护理干预7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前和术后SF-36评分对比(±s,分)

表2 家庭作业式护理干预7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术前和术后SF-36评分对比(±s,分)

62.5±13.371.0±13.072.2±11.3项目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 49.3±21.773.7±16.776.9±18.9功能限制(躯体)25.7±37.947.0±37.942.1±35.4机体疼痛54.1±21.674.9±17.872.2±19.9社会能力55.3±17.665.0±15.969.1±13.2机体知觉58.0±16.463.1±14.663.7±18.5生活能力62.5±21.880.8±34.478.9±16.9功能限制(情绪)35.5±43.081.8±34.476.3±40.3精神健康个月躯体功能

3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已引起高度重视,但出院后康复指导因各种原因仍处于落后状态。本文重点研究出院后患者延续的康复指导问题,总结了一套系统的出院指导方式,通过出院3个月、6个月的HHS和SF-36评估方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有明显提高。

SF-36测定方法是全身健康的调查而非特殊设计的评估关节疾病的,在这点上说,它不完全适合于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因而,所以我们将HHS和SF-36评分方法联合应用,这样既评估了髋关节功能,又评估了全身健康状况,同时因为在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肢体疼痛方面HHS的总分和SF-36分数呈明显相关性,发现除疼痛缓解和肢体功能改善外,其他因素的变化,包括情绪变化、社会交往能力和精神健康对术后患者健康恢复同样重要。所以,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能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全面康复。

另外,本文研究通过责任护士在全面评估病情后,制定出院护理计划,并以布置作业形式指导患者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能有效提高患者遵医率,有利于护患沟通[3],使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监督、指导下尽快康复,确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满意效果。

[1]金荷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166例.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8A):30.

[2]陆娟,张启峰.力学原理在下肢骨折患者压疮预防性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19-20.

[3]刘新英,李红英.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B):31-32.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患肢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特殊的家庭作业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