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2011-08-01陈绍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截肢糖尿病足下肢

陈绍会,陈 华,江 秀

(1.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肾脏内分泌科,重庆,402260;2.重庆市西郊医院内科,重庆,400050)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足(DF)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日益增加。国外糖尿病足发生率高于我国,占糖尿病患者的5.08%~6.3%。在欧美国家患病率较高,约占糖尿病患者的10%,有关文献报告我国糖尿病足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1%~2%[1]。本文将本院收治的83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回溯式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4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护理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9~71岁,平均(59.7±7.6)岁;患者的糖尿病病史为5~22年,平均病史为(13.1±5.0)年;糖尿病足的病程为3个月~4.5年,平均病程为(1.4±0.6)年。选择同期收治的43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其中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及合并症、糖尿病足病程、治疗方式等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所有患者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下降、皮肤颜色发绀等现象。

1.2 护理干预方法

循证方式: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包含健康教育的循证护理如下: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综合对患者临床存在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以及严重程度进行观察及测评,参考同类文献的护理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干预方案。

饮食护理:遵照定时、定量、营养搭配合理的原则,为护理组患者制定合理的糖尿病患者饮食方案,补充患者每日必须的能量及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为稳定病情禁止食用含糖量高的食品及高胆固醇食品。

足部护理:①足部清洗。患者应保持足部的绝对卫生,通过每日用温水(37~40℃)洗脚5~10 min,但应避免长时间浸泡。患者的足部洗干净后使用柔软毛巾轻轻擦拭,避免趾缝擦破。对于冬季皮肤干燥者应在足部涂抹润肤霜。②足部保暖。患者应选择柔软宽松的棉袜及圆头、厚底、面料软、透气性好的布鞋,尽量避免足部受压。冬季避免使用热水袋取暖,以免足部被烫伤。③足部检查。患者在进行足部清洗后应仔细检查,看是否存在皮肤皲裂、红肿、变色、皮温高、鸡眼、足癣等症状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触感是否正常;一旦出现皮肤干裂、湿冷、水肿、肤色变暗、感觉迟钝、趾甲变形或局部红肿等现象,则预示发生了足部病变应及时确认并处理。④足趾修剪。应由患者家属进行,待足部清洗完成后趾甲变软时修剪,剪趾甲时避免太过靠近皮肤,以免损伤甲沟皮肤导致感染。⑤足部按摩。足部的按摩有利于血液循环及足部感觉功能的恢复。一般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约5 min,从足尖开始以手掌的大、小鱼际肌做双足及下肢的动作轻柔按摩。

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常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足患者由于多半均有较长的糖尿病史且存在多种并发症,因此伴有不同类型与程度的心理障碍。对糖尿病足的治疗及预后效果往往抱悲观情绪,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绝望的心理,这些负面情绪都会促使血糖一定程度的升高而影响足部伤口愈合。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保持热情的态度及给予必要的帮助,通过心理辅导与安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之保持情绪稳定以配合治疗及加强自我管理。

健康教育:①通过临床上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基础知识、病因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介绍,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到糖尿病足的防治方式,以便在护理工作中得到配合。②通过健康宣教,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由家属主要负责监督,禁烟禁酒以及刺激性饮食,适量运动,防止运动损伤。③嘱患者进行血糖自控,向患者及家属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式与测定方案,并告知血糖控制对糖尿病足治疗效果的关键意义,使得患者在家属的协助下能将血糖控制在临床理想水平。④通过与患者家属间的沟通以取得家属的信任支持,使患者及家属尽量纳入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以便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护理效果的评价:参照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值(FBG)、餐后血糖值(PBG)、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关键指标。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糖尿病足健康知识及自护能力的评价:使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及糖尿病足相关知识评价表进行评价。

2 结 果

两组患者间的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的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临床指标的对比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效果见表2。

表2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效果比较[例(%)]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会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之中,导致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肢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3]。人体的足部由于距离心脏最远,导致闭塞现象最为严重,进而可能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因此及时识别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尽早发现糖尿病足,并对糖尿病足高危人群给予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双下肢末梢麻木和疼痛,双足更严重,因痛觉及温度觉减退或消失,在受伤后足部易破溃,加上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差,容易形成坏疽,如不积极治疗可因截肢致残。糖尿病足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截肢。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可以明显减缓病变的进展,避免截肢[5]。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及降低截肢率,是糖尿病足护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患者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职业以非脑力劳动者居多;既往糖尿病治疗不正规者较多。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足的截肢率明显增加。糖尿病足患者的病史普遍较长,感染是糖尿病足坏疽的重要诱发因素。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持续处于高血糖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脂代谢紊乱,血液的高黏稠、高凝状态以及下肢动脉硬化等诸多因素使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容易发生血管病变,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同时微血管和微循环也有不同程度的障碍。

[1] 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05.

[2] 张凤清,韦香葵.健康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足的效果[J].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78.

[3] 傅代秀,应秀华.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0):22.[4] 张晓义,崔世维,吴爱娟,等.鲜蟾皮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151.

[5] 刘美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0):32.

猜你喜欢

截肢糖尿病足下肢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