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

2011-07-17

化学教与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氧化铜玻璃管反应物

刘 彬

(徐州市铜山中学 江苏 徐州 221100)

碳的还原性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而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又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中学化学中首次接触的固相反应,而且是典型的高温固相反应。碳和氧化铜均为黑色物质,如果配比不当,其中任何一种物质的剩余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再者,该反应活化能较高,800℃才开始反应,在此高温下较易生成铜镜,现象明显。但是这又会因试管局部受热而变形甚至损坏,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试剂的用量也较大,无论从实验教学效果的角度还是从经济与环保的角度看,该实验都需要改进。

为此,国内外有关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该实验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改进,许多学者从实践和实用的角度提出了改进方案,例如通过颜色比较来判断生成物的化学成分,然后根据所生成的铜镜效果来确定最佳配比;有的是利用逐一验证法反复实验,然后选择最好的加热方式和最佳配比。究竟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反应条件是什么?到底应采用什么实验装置和方法呢?经过探索,我采用微型实验并利用正交试验这种数理统计方法来分析,同时分离并称量出反应生成的单质铜的质量。这样不仅实验效果明显,而且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将反应物用量由常规用量的3g减少到0.050g,反应时间缩短到1min左右,这样更易于找到最佳的反应条件。

将常规试管改为Φ7×85mm的硬质玻璃管,微缩后的氧化铜很容易被还原为光亮的铜镜。采用微型实验能节省药品,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显著提高了实验效果。微型实验仪器精致小巧,很适合学生分组实验。另外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这样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实验仪器与试剂

Φ7×85mm硬质玻璃管,陶土塞,酒精喷灯,尖嘴半球型玻璃管[1],乳胶塞,322B微量分析天平,碳粉与氧化铜,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步骤

1.仪器制作

陶土塞:如图2所示,用陶土做成双层塞晾干后,1000℃焙烧即可。

2.实验方法

(1)将18支称量瓶洗涤,烘干。制备蔗糖脱水炭并研细,烘干活性炭和木炭,研细备用。

(2)按照 m(C)∶m(CuO)=1∶11 的比例分别称取三种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研磨10到20 min后分别装入三个称量瓶中,贴上标签。 同样以 1∶11.5、1∶12、1∶12.5、1∶13、1∶13.5的比例分别按照步骤(2)称取研磨后装入称量瓶。将18只称量瓶放入干燥器中。

(3)设计正交试验表,按表格称量反应物进行实验。检测铜和氧化铜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

1.收率实验因素水平表

表1 收率实验因素水平表

2.收率实验方案表

表2 收率实验方案表

3.铜的收率的计算

表3 铜的收率的计算

接上表

五、理论分析

在 C(s)+2CuO(s)=2Cu(s)+CO2(g)反应中,

由计算知,△Hθ298<0、△Sθ298>0、△Gθ298<0,从理论上分析,该反应在常温下为自发过程,但实际上该反应在常温下很难进行。在高温体系中,可能存在更多的物质:C、CuO、Cu2O、CO、CO2等,产物之一的二氧化碳与碳又存在如下平衡:CO2+C=2CO,高温下如在900℃,平衡气相组成中一氧化碳占34.0%,而二氧化碳只有0.2%[2],具体反应的热力学计算(数据来自文献[3])如下:

表4 相关反应的热力学数据

由表4知,四种反应均有可能发生,随温度升高,反应更易进行,由于△GθT(1)与△GθT(2)、△GθT(3)与△GθT(4)接近,反应物应含有氧化亚铜和铜,故要求强化还原气氛(即碳量稍多些),使生成的氧化亚铜进一步还原为铜。

六、正交实验的结果分析

1.因素主次的确定

比较三个因素的极差,可见A(即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的极差最大,其次是C(即混合物的总质量),而B(即碳的种类)的极差最小,极差越大,反映该因素水平变动时指标的变化越大,因此可以按照极差的大小顺序排出因素由主到次的顺序为:A→C→B。

2.反应条件的选择原则

将各个因素的好水平组合起来,一段会得到较好的反应条件,但是,我们还应同时考虑因素的主次,在同样满足指标要求的情况下,对一些比较次要的因素可以按照制取方便、价格便宜的原则来选取水平。

3.反应条件的确定

本例中因素A是主要因素,必须取它的好水平A2,因素C是第二重要的因素,取水平C2较好,因素B是次要因素,取水平B2时收率约为90.220%;取水平B1时收率约为89.587%,收率降低不多,但制取蔗糖脱水炭却很麻烦,可取活性炭代替蔗糖脱水炭,因此,A2B2C2或A5B1C2都可能是较好的反应条件,但从实验方便的角度考虑,A2B1C2为最佳的实验条件。

七、讨论

1.碳的选择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的碳主要有以下五种:木屑、碳棒、活性炭、蔗糖脱水炭、木炭。经过反复定性实验,选择活性炭、脱水炭、木炭作为一个因素的三个水平。

2.确定比例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理论值 m(C)∶m(CuO)=1∶13.3,但是按这种比例实验效果并不好,为此我在 1∶11~1∶13.5前后展开, 确定了六种配比进行实验:1∶11、1∶11.5、1∶12、1∶12.5、1∶13、1∶13.5。

3.反应物质量的选择

刚开始, 分别将反应物质量定为 0.003g、0.006g、0.009g,实验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实验的产物中几乎都有黑色物质存在,其中0.009g效果稍好。后来,将反应物质量增加到 0.009g、0.018g、0.027g,完成 18 个试验后,由结果看出 0.027g 效果更好, 最后, 选择了 0.050g、0.075g、0.100g作为一个因素的三个不同水平进行正交试验,效果明显。

4.反应装置的选择

由于微型试验中反应物用量少,反应温度高,故采用硬质玻璃管Ф7×85mm制作微型仪器,用酒精喷灯作热源,现象明显,而且不会破裂,玻璃管可以反复使用。

5.二氧化碳的检验

采用尖嘴半球型玻璃管检验二氧化碳,因为尖嘴可以使二氧化碳有较长的停留时间,体系与大气相通,而半球型玻璃管易于存放澄清石灰水,此装置检验现象明显,而且可以反复使用。

[1] 王锦化.微型无机化学实验仪器的设计[J].教学仪器与实验,1997,(4)

[2] 叶大论.实用无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3] 陈达辉,龙光宇.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1994,(Z1)

[4] 向庆华,李慈.用木炭和氧化铜做“铜热剂”实验[J].化学教学,1999,(12)

[5] 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物理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5

[6] 董耀华.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讨与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0,(11)

猜你喜欢

氧化铜玻璃管反应物
由托里拆利实验想到测量液体密度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玻璃管搬运机械手设计
不同铜源在蛋鸡腺胃吸收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纳米氧化铜在腺胃肝脏的分布
初中化学中气体的制取、净化与干燥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考点点击
实时动态监测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L细胞的毒性效应
阳光下的生命
某氧化铜钴矿硫酸浸出试验研究
化学平衡移动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