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6例儿科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2011-06-27闫修香杨利芬

中国药业 2011年15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肌肉注射器官

闫修香,杨利芬,闫 军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由于药物代谢酶发育不成熟,全身各脏器功能不完善,因此在用药方面与成人有很大区别。而且一些药物对儿童使用的经验不如成人,更应重视儿童的用药安全[1]。为了保障儿童用药合理、安全、有效,就必须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6年2月至2010年1月的儿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06份,从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

2 结果

10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患儿男68例,女38例;年龄0~18岁,最小14 d,最大18岁。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 80例(75.47%),肌肉注射 16例(15.09%),口服 5例(4.72%),雾化吸入 4 例(3.77%),外用 1 例(0.94%)。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和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见表1和表2。

表1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

3 讨论

我国0~18岁人群约占1/3。由于儿童比成人更易罹患疾病,且对药品的敏感性较高,故极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在本次调查的106例患儿中,男孩比例较女孩高,男女比例约2∶1,与相关报道相符[2]。但性别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现尚无定论,本次调查样本数量少,性别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表2 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以及临床表现

静脉给药比其他给药方式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多。由于静脉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另外如热原、pH、渗透压、微粒大小等很多诱因都可能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除药品内在因素外,药品不良反应还与药物配制、药物浓度、药液放置时间、滴速等密切相关[3]。因此,从合理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应提倡“能够口服给药的,不要肌肉注射;能够肌肉注射,不要静脉用药”的治疗原则[4],对某些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应提倡序贯疗法。在我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比例约占门诊总人次的60%,应避免这种情况。同时,医务人员在操作时应尽量避免药液配伍不当,或浓度过高、配制输液放置时间过长、滴速不恰当等问题,尽可能在各个环节上避免引发不良反应。既往认为,雾化吸入用药比较安全,不易产生不良反应,但本次调查显示,雾化吸入用药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关注。

表1显示,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且以头孢菌素类药物最多,其次是青霉素类药物,这与儿科的疾病特点和用药特点有关。因儿科抗感染治疗药物主要是前两类,而喹诺酮类及氨基苷类在儿科均很少使用。《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指出,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生素,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而本次调查资料中,静脉用抗菌药物时间很多都超过5 d,没有及时改为口服给药。头孢菌素类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特别是第1代头孢菌素,儿童患者由于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的代谢较慢,药物在体内的时间比较长,易引起不良反应。另外,在使用抗菌药物的56例报告中,两药联用的有40例。儿科患者年龄小,接触抗菌药物的机会、所患疾病的种类和时间均较成年人少,耐药菌株的发生率也较低,故儿童不宜盲目联合使用抗菌药物[5]。

表1还显示,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抗菌药物,这是因为对成分复杂的中药注射剂无法制订专属性强的定性、定量指标来控制其质量。注射用的中成药提纯难度非常高,杂质不容易除尽,且中药制剂内的植物蛋白与鞣质分离不出去而成为致敏原,易引起药品不良反应[6]。而使用过程中,溶液调配不当或配伍不当,很容易引起pH、色泽变化或产生沉淀,甚至产生有害物质而引起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希望临床医生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谨慎应用中药注射剂。

表2显示,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为主(50.94%),这主要是因为皮肤是全身最大的器官,容易受累,且皮肤是一个免疫器官,有丰富的免疫效应细胞,容易发生变态反应;皮疹位于体表,往往伴有瘙痒,和其他器官不良反应相比易被发现[7]。

10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有2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分别发生在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中药制剂(炎琥宁),均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抢救,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后遗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因其发生迅速、后果严重,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高度重视。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寒战、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一般在给药后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主要是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原的多样性(药物分子、分解物、聚合物、杂质)和抗体的不均一性,使预测过敏反应的现有方法皮肤过敏试验缺乏可靠性,故即使皮肤过敏试验结果阴性也不能放松警惕。如果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同时给予抗休克、抗过敏治疗,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李 荣.儿科用药与医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检测[J].药物警戒,2006,3(5):289 - 292.

[2]Kimlaad E,Rane A,Ufer M,et al.Paediatric 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ported in Sweden from 1987 to 2001[J].Pharmacoepidemial Drug Saf,2005,14(7):493.

[3]金桂兰,唐 文,赵美菊.52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247.

[4]韩联合,冯国清,王奎棚,等.4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8):1 045.

[5]谢军平.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J].中国药学杂志,2006,1(41):157.

[6]赵向阳.761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安徽医药,2007,11(10):959.

[7]葛蒙梁.药疹的临床类型与诊治[J].药物警戒,2006,3(1):43.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肌肉注射器官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类器官
ORGANIZED GIVING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
肌肉注射给药致臀部大出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