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婴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2011-06-09强瑞华张京硕卢滨俐

河北医药 2011年19期
关键词:苏醒插管婴儿

强瑞华 张京硕 卢滨俐

由于婴儿多以短小手术为主,且疼痛刺激强,选择合理的麻醉性镇痛药尤为重要。瑞芬太尼作为新型的μ受体激动剂已大量应用于临床,但应用于婴儿全麻较少,此研究观察瑞芬太尼应用于婴儿心血管反应及术后恢复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瑞芬太尼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行全麻腹部手术患儿120例,美国ASAⅠ~Ⅱ级,年龄3个月~1岁,手术种类:肠切除、肠吻合,幽门环肌切开术,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脐膨出还纳术,疝囊高位结扎术,睾丸引降固定术等。体重4.2~11 kg,无先天性肝、肾、心血管疾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及芬太尼组(B组),每组60例。2组一般资料有均衡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6 h,禁饮4 h,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术前开放上肢静脉通路,入室后监测无创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A组静脉给予瑞芬太尼1.5μg/kg静脉推注,2 min 后静脉推注丙泊酚2.5 mg/kg,入睡后静脉滴注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插管,成功后辅以氧-安氟醚维持麻醉,静脉瑞芬太尼 0.25 ~0.5 μg·kg-1·min-1)持续输注,B组静脉给予芬太尼5 μg/kg静脉推注,2 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2.5 mg/kg,入睡后静脉推注阿曲库铵0.5 mg/kg诱导插管,气管插管成功后辅以氧—安氟醚维持麻醉,静脉芬太尼0.03 μg·kg-1·min-1持续输注。术中均采用麻醉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手术结束前3 min停止吸入安氟醚,手术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芬太尼的输注。

1.3 观察指标 (1)2组麻醉前、诱导期、插管后的心率、血压变化;(2)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3)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麻醉诱导及插管时心血管反应情况 A组插管后1 min SBP、DBP、HR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BP、HR与插管前1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麻醉诱导及插管时心血管反应n=60,

表1 2组麻醉诱导及插管时心血管反应n=60,

注:与B组比较,*P<0.05;与插管前比较,#P<0.05

组别插管前插管后基础值SBP(mm Hg)DBP(mm Hg)HR(次/min)1 min SBP(mm Hg)DBP(mm Hg)HR(次/min)1 min SBP(mm Hg)DBP(mm Hg) HR(次/min)A组 77±10 51±8 122±12 65±8 48±5 87±11 68±6* 46±3* 90±9*B组 78±9 52±7 120±13 66±7 48±4 88±12 80±10# 50±8 125±12#

2.2 术后恢复情况 2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睁眼时间、拔管时间A组要快于B组(P<0.05),术中烦躁A组要多于B组(P<0.05)。见表 2。

3 讨论

表2 2组术后恢复情况 n=60

由于患儿重要脏器系统发育不成熟,尤其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气管内径小,肺表面活性物质少,肺泡发育差,功能余气量小,呼吸储备差[1]。婴儿在全麻后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极高,这常与其解剖特点和麻醉药的残余作用有关。应用短效的麻醉性镇痛药,可显著缩短婴儿术后恢复时间,并提高患儿的清醒程度,降低呼吸道的合并症。小儿的痛阈较低,对疼痛敏感性强,大脑控制能力差,对疼痛的反应强烈。因此,对婴儿手术必须做到术中稳定血流动力学,术后能够提供足够的镇静和镇痛,从而才能提高手术的麻醉安全性。由于瑞芬太尼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1.5~3倍,是新合成的超短时效的μ阿片受体激动药,具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有研究示新生儿和小儿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与成人相似[2]。对呼吸循环影响轻,代谢迅速,苏醒快,剂量易控制等特点,能有效抑制伤害性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3],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性镇痛药。瑞芬太尼主要经组织和血浆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且不依赖于肝肾功能,具有安全、高效、苏醒迅速、不蓄积等特点。且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和心率,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和手术刺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以及维持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要比芬太尼更有效[4]。瑞芬太尼在婴幼儿应用起效更快速,单次注射后达峰浓度时间为1.5 s[5]。因此可以缩短麻醉诱导时间降低返流误吸的发生率。芬太尼组插管后心率、血压增加,而瑞芬太尼组则较稳定,瑞芬太尼组麻醉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较快,苏醒完全、拔管时间短,但苏醒期患儿躁动明显多于芬太尼组,因为瑞芬太尼停药后半衰期短,血药浓度很快下降所致。患儿因疼痛而躁动。因此,在临床上使用瑞芬太尼麻醉时应注意术后镇痛治疗,减少患儿疼痛。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抑制患儿气管插管和手术时血流动力学的反应,使之更加平稳,使患儿术后苏醒早、自主呼吸恢复快,无呼吸抑制等危险,与传统相比,它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13-1417.

2 曾因明,邓小明主编.麻醉学新进展.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7-78.

3 郭向阳,易杰,叶铁虎,等.瑞芬太尼用于术中麻醉.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66-69.

4 张燕,李翃斌,胡佳燕,等.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67.

5 裴芩,张桂华,李坤.瑞芬太尼丙泊酚用于婴幼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6-177.

猜你喜欢

苏醒插管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植物人也能苏醒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婴儿为何会发笑?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