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地区复发转移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激素受体状况的相关研究

2011-06-04吴向华张海添覃新干桂小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5期
关键词:根治淋巴结年龄

吴向华 张海添 覃新干 桂小龙

乳腺癌是目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20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乳腺癌的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1]。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病理因素是乳腺癌分期和预后判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激素受体状况可用来指导乳腺癌术后治疗。本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中临床病理因素和激素受体状况及两者间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常规病理蜡块来自1994~2006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及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住院接受根治手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原发癌组织共100例。收集临床资料并随访,获得复发转移情况。实验组(复发转移组)为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半年以上出现复发转移者共46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4例,小叶原位癌1例,导管内癌1例;对照组(无复发转移组)选取手术时间相近(差别≤5 d)、发病年龄相近(差别≤5岁)的乳腺癌根治手术后未发生复发转移者共54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1例,导管内癌2例,粘液癌1例。

表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1.2 主要试剂 免疫组化试剂:鼠单抗ER、PR、CerbB-2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

1.3 步骤和方法 ER、PR、CerbB-2的蛋白水平检测均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

1.4 评定标准 在细胞膜或细胞核内出现棕褐色或棕黄色颗粒或染色为阳性结果,采用阳性细胞表达率与阳性细胞染色强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判定[2]。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因素间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K-M)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P<0.05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实验指标在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表2)。

表2 各实验指标的表达与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例,%)

图1 乳腺癌组织中ER、PR、CerbB-2、TrkC的表达情况

2.2 各实验指标间相互关系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R的表达与PR正相关(r分别为0.606,P<0.01),与CerbB-2负相关(r为-0.364,P<0.05);CerbB-2的表达分别与 ER、PR 负相关(r为-0.364、-0.390,P <0.01)。

2.3 各实验指标与临床病理因素相互关系 ER在有腋窝淋巴结转移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67.50%(P<0.05),但ER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pTNM分期并无明显关系。

2.4 单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况、pTNM分期、ER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累积复发转移率有关(P<0.05)。肿瘤所在象限、手术方式与乳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后累积复发转移率无关(P>0.05)。有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3、5、8年累积复发转移率均比无腋淋巴结转移的高,乳腺癌原发癌灶最大直径>5 cm的患者1、3、5、8年累积复发率均比≤5 cm的患者高,见表3。

2.5 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 发病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况、pTNM分期、ER共5个因素作多因素COX分析,最终进入COX模型的仅有ER 1个因素,见表4。

表3 各因素的乳腺癌根治手术后累积复发转移率的寿命表法分析结果

表4 COX模型分析结果

3 讨论

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制定乳腺癌术后综合治疗方案及分期的重要依据。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易复发转移,预后比无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这个结果与大多数研究的结论相符[3,4]。研究发现,乳腺肿瘤标本的大小是乳腺癌最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5,6]。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乳腺癌原发癌灶大小确实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而且乳腺癌原发癌灶最大直径>5 cm的患者比≤5 cm的患者经根治术后更易发生复发转移。关于发病年龄与乳腺癌的关系,既往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Diab SG等[7]的研究表明,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的增长与更佳的肿瘤生物学特性相关;Muller AG[4]对从1978到1985年间经历外科手术的56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及分析,认为发病年龄不是影响该组患者预后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病年龄确实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与前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态、发病年龄、pTNM分期均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但均无法进入COX模型,我们认为,这是因为以上四个临床病理因素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混杂因素,故无法进入本研究COX模型,不能成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乳腺癌是一种雌激素依赖肿瘤,ER、PR的检测对判断其预后、指导内分泌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研究发现实验组ER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经分析显示ER能进入最后的COX模型,说明ER是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保护因素,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与Ravdin PM等[8]的报道一致;本研究还发现ER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这表明ER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可能联合应用来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与Lydia L等[9]的结论一致。有文献报道,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或总生存率,PR是一个有意义的预后因子[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PR不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本研究入组病例数不足或患者群体差异有关。

CerbB-2扩增与肿瘤分化有关,CerbB-2过表达的乳腺癌对常规辅助化疗反应性不敏感,容易较早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预后差[12]。本研究结果未显示CerbB-2是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入组病例数不足,或者由于所采用的免疫组化方法欠敏感(由于经费有限,本研究未能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对CerbB-2进行检测)。

综合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状况、pTNM分期有关;ER可作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指标。

[1]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

[2]纪小龙,施作霖.诊断免疫组织化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25-26.

[3]Maehle BO,Skjaerven R.Prediction of prognosis in axillary lymph node 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a statistical study.Br J Surg,1984,71(6):459-462.

[4]Muller AG,Van Zyl JA,Joubert G.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in 568 patients treated for breast cancer by surgery.J Surg Oncol,1989,42(2):126-131.

[5]Russo J,Frederick J,Ownby HE,et al.Predictors of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Am J Clin Pathol,1987,88(2):123-131.

[6]Merkel DE,Osborne CK.Prognostic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1989,3(4):641-652.

[7]Diab SG,Elledge RM,Clark GM.Tumor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elderly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 Natl Cancer Inst,2000,92:550-556.

[8]Ravdin PM,Green S,Dorr TM,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progesterone receptor levels in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tamoxifen: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outhwest Oncology Group study.J Clin Oncol,1992,10:1284-1291.

[9]Shek LL,Godolphin W.Model for breast cancer survival:relative prognostic roles of axillary nodal status,TNM stage,estrogen receptor concentration,and tumor necrosis.Cancer Res,1988,48:5565-5569.

[10]Skasko E,Paszko Z,Mazur S.A new look at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estrogen,progesterone an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in breast cancer tissue.Neoplasma,2005,52:10-17.

[11]Van Belle V,Van Calster B,Brouckaert O,et al.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HER2 improves the nottingham prognostic index up to 5 years after breast cancer diagnosis.J Clin Oncol,2010,28(27):4129-4134.

[12]Staaf J,Ringner M,Vallon-Christersson J,et al.Identification of subtypes in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breast cancer reveals a gene signature prognostic of outcome.J Clin Oncol,2010,28(11):1813-1820.

猜你喜欢

根治淋巴结年龄
变小的年龄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通江县:“三集中三联合”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日本:一招根治乱停车
年龄歧视
算年龄
根治融资难需要多方发力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