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超凡的介入女教授——介入名家:李槐

2011-05-31胡珊珊

当代医学 2011年30期
关键词:病房医生病人

文:胡珊珊

★人物小传

李槐,女,1956年出生,吉林省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医学专业,1982年以来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2000年任主任医师。1993年至今任影像诊断科副主任。1993年~1994年曾在日本冈山大学医学部放射科做客座研究员,1995年~1999年在美国 ST.JOSEPH医疗中心放射科培训。自1982年12月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工作至今。熟练地掌握了常规X线,B超,CT,MRI及血管造影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和介入治疗技术,以及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专长于乳腺肿瘤和肝、胆、胰、脾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常见各种肿瘤的介入治疗技术及介入治疗前后病人的管理,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前专门从事肿瘤介入治疗工作,对于各种肿瘤的介入治疗适应证、治疗方法较为熟悉。作为主要完成人,李槐参加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和诊疗技术的应用研究”及“胰腺癌介入诊疗技术的应用研究”等项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十五”攻关课题:“胰腺癌介入诊疗新技术的临床研究”。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多项国际中心临床试验工作。

领导介入治疗病房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是一个具有完整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规范,形成强大影像学专业学术队伍,拥有先进的大型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的综合性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科室,在肿瘤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位居国内先进水平,在体部肿瘤影像诊断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影像诊断科分为介入组、CT组、磁共振组、超声组、常规组。

负责影像诊断科的介入组,或称作介入治疗病房的便是李槐主任,治疗最多的还是肝癌或肝转移瘤的病人。李槐既是影像诊断科的副主任,又是核医学科的主任,但在核医学科李槐只做行政工作,自己所有的业务都在介入治疗方面。

医科院肿瘤医院的介入治疗工作始于1986年,创始人包括著名的介入治疗专家翟仁友教授。从那时起介入治疗病房就一直隶属于影像诊断科,没有被单独称过“介入治疗科”。因此很多在介入组工作的医生都是从影像科医生出身,并且现在已经不做诊断方面的工作了,比如CT或磁共振诊断。初始阶段,介入治疗病房并没有自己独立的病房,而是借用了急诊室的床位开展介入治疗工作,那时病人做完介入治疗后,就住在急诊室里。后来一点点做多了、做大了,有了需求,就和医院申请了床位,开始是和生物治疗病房共用一个病区,逐渐发展到现在成立了自己独立的病房,拥有了46张床位。

“医教研”缺一不可,齐头并进

李槐认为,医生应该深谙医术,临床工作固然是最主要的,但是“医教研”任何一项又是缺一不可,应当齐头并进的。

“科研可以推动临床”是李槐的观点,而目前的转化医学也正是致力于将科研成果推向临床。李槐认为,科研的确需要花去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可能研究了很长时间并没有什么结果,但总要有人去做相关方面的研究,做出一些牺牲。最近她刚刚访问了美国加州的斯坦福大学,那里的临床医生每年就都有几个月脱离临床工作,专门从事科研和临床工作的总结,这对于推动临床经验的总结以及科研工作的深入都非常必要。李槐觉得“科研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从我的角度或者学生的角度来说,都是一个锻炼队伍的过程。”同时李槐还参与了许多介入治疗新药的临床试验工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学相长是毋庸置疑的。李槐同样在意她作为教师的身份。在临床工作和科研过程中带学生,因为她始终认为科研、临床和教学是相互联系的。李槐说,这样虽然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快乐的过程。

心系患者,情系病房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李槐一直都在肿瘤医院工作,因此见到了许许多多的肿瘤病人,这其中有很多事件对她的思想冲击非常大。

众所周知,肝癌病人常常会伴有肝硬化、肝破裂等症状。曾经在介入病房,李槐接收治了一个30岁出头的年青病人,得的就是肝癌,介入治疗效果一直很好。但是就在一个十一假期,他突发肝破裂。当时李槐参加了对他的抢救。“一个挺帅的小伙子,个儿挺高。他躺在床上,用求生的眼神望着我,拼命地拽住我的手,说‘李主任,你救救我’。” 李槐说永远都忘不了当时他那求生的眼神。

即便患者得病时就清楚这个残酷的现实——不久后就将死亡。但是他的求生欲望仍然异常强烈,他希望自己能够被治好,能够活更长时间。30多岁的男人,事业刚刚开始,生活还很美好,本来他还想跟妻子相伴到老,还想继续看孩子在面前玩耍。但是此时对于他来说,时间奢侈到成为即便再努力也难以得到的东西。

还有一个很年青的病人,肝癌治疗了一段时间。一天,男孩的母亲找到李槐询问咨询,李槐说病情挺稳定的。男孩的母亲紧接着问孩子能结婚吗?“你要知道,病人才28岁啊!我当时脱口而出:‘能’。”一个28岁的男孩想结婚,母亲想看着自己的儿子成婚,虽然他们都知道男孩可能不久于人世。但是当男孩的母亲在问到这个问题的一刹那,“你儿子生命已经不久了,不行的。”这样的话李槐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口。李槐给了男孩的母亲肯定的答案,她听过后高兴的几乎跳了起来。但是这之后,男孩就再也没来复查或治疗过了。可以肯定,在那不久后,男孩就去世了。

做医生,情商很重要

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在当前如此不良的医疗环境下,面对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生或多或少的戒备心理,在处理医患关系上,怎样将个人人格融合到工作当中?利益和医生的道德底线之间怎么去权衡?李槐认为作为医生,尤其是治疗肿瘤的医生,需要非常高的情商。没有较高的情商,和患者的关系可能就不会处理的那么好,还有可能会把医生和病人之间本来存在的疑问扩大、加重。

李槐始终认为,医生和患者之间,医生和患者家属之间实际上需要的是一种信任。得到了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治疗与被治疗关系,同时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预期效果。

“也许别人不这么认为,但我觉得做肿瘤的医生情商很重要。肿瘤的介入治疗具有特殊性,从病人诊断出得病到死亡一直都在反复治疗。因此肿瘤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也很重要。”李槐认为,医生当然可以面无表情的去给病人治病,并不会受到什么责备,也没有某个标准规定医生看病的时候是不能这样的。然而治疗只是医生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可能是去关心他们的心理、生活,甚至是情绪的变化。肿瘤病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出现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的情况。这时,即便是手段再好,医术再高,治疗方法再先进的医生,也可能很难挽留住他的脚步。

肿瘤病人是一群看到生命尽头的特殊人群。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微妙,有的人甚至可能自暴自弃。李槐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来自深圳的三十多岁的女病人,医院还按照疗效较好的患者定期对她进行随访。但是不久后就传来消息——她自杀了。“面对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将手中的技术和对得病的‘人’的关注完美结合起来,就显得更为重要。”李槐感慨道。

总以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是律师、老师或秘书,最终却成为了医生

因为父亲对自己能力、性格的影响和潜移默化,养成了李槐头脑清晰、思路敏捷的能力。但是在报考大学的时候,选择医学院并不是自己的初衷。因为高考时分数较高,并且数学成绩一直都不错,李槐一开始想读的专业是吉林大学数学系,但父亲没有同意。

李槐原本认为,一生中最适合自己的三个职业是:律师、老师和秘书。虽然自己的外表给人风风火火的感觉,其实做事却很细致,想问题也很全面,就某件事情自己可以讲得很透彻。李槐笑着说,如果自己当初读的是吉大数学系,现在可能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数学老师了。也曾经认为自己还可以做律师和秘书,偏偏不是医生。李槐16岁去部队当了文艺兵,复原回来工作了一年后国家恢复了高考,由于当时年纪小,于是就听从了家里的选择,填报志愿时便选择了白求恩医科大学。

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是父亲

李槐说,父亲对自己的性格养成、世界观形成,甚至是方方面面的影响都非常大,而自己的很多风格也非常像他。包括接人待物,迎来送往,组织和交往能力。父亲是一个条理非常强的人,文笔也特别好。李槐介绍,文革前自己的父亲就是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校长秘书,其后又担任了校长办公室主任等职。现在李先生已经是82岁高龄,但思路依旧很清晰。平日里家人们聚在一起谈到一些新鲜事物,李先生还特别喜欢打听清楚,非要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才肯罢休。现在李先生还会经常和女儿用短信沟通。

得益于当年的文艺特长,和她的兴趣广泛,并热心集体活动,李槐同时还担任着医院女工委员会主任和女教授联谊会主任的职务。影像诊断科每年一次科室内部的春晚,也都是李槐担任晚会的策划和主持人。在今年医院十月份刚刚举行的运动会上,李槐一如既往担任了宣传报道组的组长,负责运动会的主持和宣传报道工作。这些使李槐理所当然成为了医院的“金牌主持”,并且连续两年获得医院内部合唱比赛的最佳指挥,还多次被上级单位评为优秀工会先进工作者。

能干的大女人与生活中的小女人

大女人主要指事业上的强者。她们大度、放得开,但未必不细腻、粗枝大叶。女人在事业上通常是靠女人性格的优势与男性对手抗衡;而小女人与“大女人”和“大男人”相对应。小女人有其好的一面,并且充分展示女人温柔美好的一面。其实大女人也能干小事,小女人也能干大事。

就整个工作而言,李槐从来都没有觉得因为自己是女性所以比别人差,只是可能在工作的某些方面精力上无法顾及得到。“女性除了生理上的特殊,其他跟男人比是没有弱点的。只是可能会比别人更辛苦一些,付出更多一些。带孩子也好,管理家庭也好,做家务也好,也许浪费了一些时间,让我在学术上没有那么多的成就,或者进步会比别人慢一点,但是对于我的整个人生而言却是完整的。”李槐说,自己的孩子在出生后102天便送去上幼儿园,而自己也同时返回单位上班了。

李槐称自己不喜欢别人称自己为女强人,自己也并不是女强人。对一个女人来说,生活同样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李槐说,并不觉得做小女人会对自己的事业造成怎样的遗憾,也不会觉得因为培育孩子所以耽误了自己。因为当她看着儿子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高兴、很快乐,也很幸福。

最后,应笔者的要求,李槐翻出自己不同时期的照片:有16岁当兵时的照片,梳着长辫子,天真无邪的灿烂笑容;26岁刚到肿瘤医院时的照片,比16岁稍显成熟,但是仍然是一张年轻靓丽的笑脸;50岁时的照片,虽然脸上有了岁月的痕迹,但是却有了成熟女人的风韵。李槐笑着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是挺漂亮的。

现在,55岁的李槐依旧美丽动人、风韵典雅。从她各个年龄段的笑容中都能够看到:能力卓越的她,素质超凡的她,用心关爱病人的她,认真呵护家庭的她……她身上散发的气息随着岁月累积,宛如陈年酒越发醇厚。

猜你喜欢

病房医生病人
谁是病人
最美医生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