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宅基地置换改革成效分析——以嘉兴市姚庄镇为例

2011-05-28王小来赵维清

中国林业经济 2011年4期
关键词:宅基地一致性矩阵

王小来,赵维清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正经历着一个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需求旺盛的时期。与此同时,政府从国家粮食安全和代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了世界上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要求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实现耕地数量的动态平衡。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发展普遍遭遇了严重的土地资源瓶颈。由于在历史上我国政府对农村宅基地一直都缺乏必要的规划与指导,广大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人均宅基地利用粗放、严重超标和过剩闲置等问题。为了缓解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各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宅基地整理运动。通过宅基地置换,拓展了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进而节约土地资源。

1 样本点概况

姚庄镇位于嘉善县东北部,东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相连,是嘉兴市中心镇、浙江省接轨上海的第一站。全镇总面积30.8km2,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5334户,1.9万人,其中农户4805户,18049人。现有农民住宅建筑面积896326m2,户均187m2;生产性辅助用房 499989m2,户均 104m2;农民宅基地372.53hm2,户均0.08hm2。67.5%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80%以上的农村住房建于20世纪80、90年代。通过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换租”、“增保障”政策,社会保障基本覆盖全镇农民。

姚庄镇的首期农民社区建设就顺利完成了20.73hm2的18幢标准公寓房、85幢复式公寓房和3幢包括农民会所在内的社区公建配套用房的建设。自愿报名参加首期“两房”置换的农户达到1230户,远远超过预期的500多户,二期置换在还未动员的情况下已有1200多户报名。通过置换,每户平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187m2增加到400多m2,而户均宅基地面积则由原来的0.075hm2下降到0.002hm2,大大节约了土地利用面积。

2 问卷调查及指标体系构建

问卷调查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指标确定阶段;第二个阶段为数据获得阶段。

指标确定阶段的主要调查对象为从事农林研究工作的专家和地方实施宅基地置换改革的政务人员。通过发放问卷和归类分析,确定宅基地置换改革所获得的各个主要方面的成效。指标体系见图1。数据获得阶段是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设计层次分析调查问卷。为了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宅基地置换改革的成效,故该部分的调查对象为从事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专家。

2.1 指标体系

经过对问卷进行反复分析比较,结合文献查阅,确定宅基地置换改革成效的描述指标有市民化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生活环境、农业生产以及农民收入五个一级指标。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用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原则[1],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计了若干个更具体的二级指标,共17个二级指标。

①市民化水平(A1)。改革开放后,生活在农村的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长期从事城市非农产业的社会现象。他们在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融入城市,成为推动城市经济、文化、市政建设的动力之一。近年有的城市则规定在该市工作生活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可直接转为城市市民。

户籍制度(A11)。户籍制度一直是城乡二元结构的顽疾,农民进入城市是否能够实现跟市民同等待遇,关键还是在于户籍制度是否改变。

社区服务(A12)。在宅基地置换后,原有的村集体组织形式被新农村社区委员会取代。由于新农村社区农户居住相对于以前集中,所以,不管是信息的获得与发布,还是资源,都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就业权益(A13)。相对于农户单家独户外出工作相比,一方面,社区委员会相对于村委员更具体,也更适合城市人的思维,在保障和行使农民就业权益的过程中更具优势。另一方面,新农村社区不再是完全的将农村与城市隔开,而是农村融入城市,所以,从区位上来说,对保障农户就业权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教育资源(A14)。教育资源的获得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对当地公共品的投入水平。很显然,宅基地置换将农民融入城市,不仅能够使他们的子女享受到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农户自身也可以通过政府加大对农户技能培训的投入,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提高就业优势。

生活习惯(A15)。农民将宅基地置换为城镇住房不仅意味着居住地点的改变,还意味着生活习惯的巨大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适应农村环境,包括可利用的公共面积、自然资源等。但在城镇,由于实行的是社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模式,有限的社区公共面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活动范围,但确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模式。

②社会保障(A2)。社会保障是公共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环节,由于农业的相对弱势和早期政策因素,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只是在最近几年才有所进展。相对于城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呈现出水平低、覆盖面窄等特点。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医疗保障(A21)。随着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民“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宅基地置换成城镇住房后,农民能够加入城镇的公共医疗体系,享受较低成本和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养老保障(A22)。一方面,随着80年代人渐渐成为社会有生力量,老龄化将是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之一,养老保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农民通过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能够享受到相对于农村更高水平的城镇养老保障水平。

③生活环境(A3)。卫生状况(A31)。城市的小区规划和管理水平都要优于农村,新社区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比较高。农民通过宅基地置换,其生活的卫生状况将得到很大改善。

交通便利程度(A32)。相对于农村,城镇道路建设具有较高水平。加上城镇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得农民生活和工作在城市相对于农村方便得多。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A33)。新社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其布局和面积都按城市标准进行建设。所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可以作为衡量宅基地置换成效的指标。

④农业生产(A4)。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使得大部分农民的居住房屋与农田的距离加大。在加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新社区房屋所有权的获得基础上,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地的集中,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

经营规模(A41)。宅基地置换使得农村土地粗放利用的情况有所缓解,除了新置换出来的宅基地实现再规划或复垦外,农户的承包地也将进一步集中,流转到农业龙头企业或者种植大户,从而小规模、分散的家庭农业方式得以改善,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经营效益水平(A42)。在技术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农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宅基地置换降低了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的规模经营。按照经济学的成本理论,农业的投入成本通过扩大经营面积而平摊到每一单位的产出中,从而平均成本下降,效益提高。

组织制度创新(A43)。宅基地置换促进了土地集中,农民一方面放弃了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也将承包地的使用权实行流转。现行的流转方式除了租赁、转包等方式,各地都实行股份合作的形式来实现流转。一方面承包地通过股份合作的形式流转到企业或大户手中,保障了农户的权益,实现了土地使用权的增值。另一方面,少数企业或者大户成立合作社,实行公司化管理,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效益。

⑤农民收入(A5)。宅基地置换改变了农民的收入结构和收入来源。

资产收入水平(A5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城市有限的人口容量;另一方面是进城务工人员收入水平较低,没有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从而使得城郊农村住房通过租赁给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而有了一定的增值水平。严格来说,这种租赁关系是违法的。但通过宅基地置换,新社区的住房产权属于农民,其建设水平要高于农村,而且地段较靠近城市,所以不管是租赁还是出卖,都有巨大的增值空间。

非农收入水平(A52)。这里的非农收入水平指的是除了经营农业所得的收入外的、诸如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收入。农民生活在城镇,将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从事第二三产业不仅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能够帮助他们融入城市。

股权收益水平(A53)。通过宅基地置换,承包地保障功能削弱,农民更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将承包地按面积折成股份加入合作社,每年按经营状况进行分红,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收入,实现了承包地的使用权增值。

2.2 层次分析模型

通过以上的五类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构建宅基地置换改革成效层次分析模型(见图1)。

2.3 指标权重的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结合层次分析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6个判断矩阵,通过专家问卷的方法获得各指标的权重数据。对于权数分配是否合理,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以免出现甲比乙极端重要,乙比丙极端重要,而丙又比甲极端重要的违反常识的现象。

而且,当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过大时,排序向量计算的特征根将出现某些问题[2],因此,在求出最大特征根后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

?

式中:CR为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I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指标,其中CI=(λmax-n)/(n-1),λmax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R I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示重复500次以上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计算后,取算数平均值得到的数值。本研究选取重复1000次的计算结果作为RI值,不同阶数判断矩阵对应的RI值见表1。

?

当CR<0.1时,即可以判定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权数分配合理;否则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达到满意的一致性为止。以图2中获得的数据为例,通过MATLAB软件计算获得最大特征根为5.1755,归一化向量即为各个指标所具有的权重,CR值为0.039<0.1,故通过了一致性检验。本研究采用专家咨询法获得的数据进行的一致性检验,均符合要求,故数据符合研究要求。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2)。

图2 相对于目标层的指标赋值矩阵极其归一化特征向量

从上述得到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宅基地置换改革成效依次体现在市民化水平(0.366);生活环境(0.277);农民收入水平(0.191)三个主要方面,比重占到83.4%。具体为户籍制度(0.173)、交通便利程度(0.165)、非农收入水平(0.128)、医疗保障水平(0.089)和就业权益(0.086)五个方面,比重达到65%。

3 结论

宅基地置换改革涉及到农民身份的改变、居住区域的改变、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变、工作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是一项关系到城市化建设和农村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对现有改革试点的调查中发现,宅基地置换工程在农民市民化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的各项权益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促进农民融入城市。在诸如交通、非农收入、医疗保障等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另外,通过宅基地置换改革置换出来的土地一方面通过市场流转实现收益,另一方面,政府实行统一规划相对滞后,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总之,政府在实施宅基地置换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这些方面的问题,使得宅基地置换能够真正在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使得农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切实得到提高。

[1]沈群芳.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5.

[2]刘晓嘉,刘鹏.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27(5):25-28.

猜你喜欢

宅基地一致性矩阵
县级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关于宅基地的几点法律常识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