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豆根中蝙蝠葛碱的稳定性研究

2011-05-26刘全宇刘文义

中成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苄基喹啉生物碱

刘全宇, 刘文义

(1.黑龙江省兽药饲料监察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cmD的干燥根茎,始载于《中国药植志》[1],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约1%以上[2]。其总碱具有祛痰镇咳作用[3],制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咽喉炎。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中的酚性总碱和蝙蝠葛碱(Dauricine)对脑梗塞和心肌缺血有良好的治疗作用[4],梁文杰等[5]证实北豆根的醇提物,主要成分为蝙蝠葛碱,对人红白血病细胞株、人胃癌细胞株及TE13肿瘤细胞的增殖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肿瘤组织原代培养细胞增殖反应具抑制作用。在开发新药研究上,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蝙蝠葛碱为双苄基异喹啉类结构,白色粉末,研究中发现,其化学成分稳定性较差,光照或室温长时间放置后均变黄,受外界环境的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而发生含量下降成分降解的现象。总生物碱中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量最高[6],作为主要的活性成分,其稳定性直接影响了制剂的性质。王楠等[7]对北豆根酚性总碱粉针剂中蝙蝠葛碱量进行了室温下3个月的初步稳定性考察。通过HPLC法测定,3个月内总碱中蝙蝠葛碱的质量分数在70%左右。在剧烈还原条件下,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杂环可发生裂环反应生成季铵盐[8]。陈勇等[9]在对北豆根生物碱的质谱研究中,发现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亦可氧化开环并失去N甲基而生成季铵盐。在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氧原子的研究中发现,某些生物碱中含有酚羟基,在酸碱条件下,如遇到酸酐、酰氯及羧酸等酰化剂作用,可得O-酰化物[10]。

稳定性研究目的是考察原料药或制剂的性质在温度、湿度、光线等条件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和有效期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11]。本试验对蝙蝠葛碱单体的温度,光照等因素进行探讨。

1 方法学考察

1.1 仪器、试剂和样品

LC-2010型HPLC(日本岛津);真空恒温干燥箱;紫外灯;乙腈、甲醇为色谱纯;三乙胺、磷酸为分析纯;蝙蝠葛碱对照品(纯度99.15%),蝙蝠葛碱供试品均为实验室自制。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ODS-C18柱(Hypersil ODS2,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缓冲液(将 0.68 mL 磷酸和0.71 mL的三乙胺加纯净水至500 mL,过0.45 μm水系微孔滤膜)-乙腈(76∶24);检测波长281 nm;柱温40℃;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 10 μL[4]。

1.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蝙蝠葛碱对照品0.012 6 g置于50 mL量瓶中,加缓冲液超声20 min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过0.45 μm水系微孔滤膜,配成质量浓度为0.252 0 mg/mL的对照品溶液。

1.4 线性关系 取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2、4、6、8、1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进样量(质量)为横坐标,峰面积积分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382 796X-21 727,r=0.999 9。表明蝙蝠葛碱在 0.504 0 ~2.520 0 mg质量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1.5 精密度试验 取上述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重复进样5次,其峰面积的积分值。RSD为0.18%,表明试验设备精密度良好。

1.6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样品的5个试样按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平行测定,记录峰面积值,RSD为1.05%,表明样品测定方法重现性良好。

1.7 稳定性试验 按1.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每隔2 h测定1次,测定5次。记录其峰面积的积分值,RSD为0.36%,表明10 h内该测定方法稳定可靠。

1.8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定5份,分别加入蝙蝠葛碱对照品10 mL(相当于2.520 0㎎)量瓶中,加缓冲液超声20 min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按样品测定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5份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9.99%,RSD为0.37%(n=5),回收率较高方法可靠。

2 温度对蝙蝠葛碱的影响

采用经典法(恒温加速试验法),将蝙蝠葛碱适量分别放置于40、60、80、100℃的恒温箱中进行加速试验,每隔5 d取样进行定量分析。称取每批样品约5 mg置于50 mL量瓶中,加缓冲液超声20 min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过0.45 μm水系微孔滤膜。使用1.2项下HPLC法测定。见表1~2。

表1 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条件下蝙蝠葛碱的测定结果

将上述数据以lgC对反应时间t作回归方程,符合方程:lgC=-K/2.303t+lgC0。可确定蝙蝠葛碱随时间,温度变化符合一级降解反应。求得各温度点的K值及lgK。

表2 不同温度条件下蝙蝠葛碱稳定性参数

蝙蝠葛碱的降解速率常数随温度增大而逐渐增大,根据Arrhenius公式:得 lgK= -2 622.6/T+4.973 1,r=0.957 5。外推得K25℃=1.502 6 × 10-4,K0.925℃=0.105 4/0.000 150 264≈701.4(d)=1.92(年)。表明在25℃室温条件下蝙蝠葛碱下降1 0%需要大约1.92年。

3 光照对蝙蝠葛碱单体的影响

将蝙蝠葛碱适量分别放置于避光阴凉处、4 500lx光强度的日光灯光照箱及365 nm紫外灯照射下,每隔5 d取样进行定量分析。称取每批样品约5 mg置于50 mL量瓶中,加缓冲液超声20 min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过0.45 μm水系微孔滤膜。使用1.2项下HPLC法测定。见表3,图1。

表3 光照因素下蝙蝠葛碱的测定结果

避光阴凉条件下:lgC= -6.397 5×10-5t+2,‘r=0.999 4,K=1.473 3 × 10-4,K0.9=715.4。日光光照箱下:lgC= -1.987 6 ×10-4t+2,r=0.995 6,K=4.577 4 × 10-4,K0.9=230.3。365 nm 紫外光条件下:lgC= -3.344 1 ×10-4t+2,r=0.999 1,K=7.701 5 ×10-4,K0.9=136.9。

蝙蝠葛碱变化速率K紫外光>K日光>K避光。光因素影响明显。

图1 蝙蝠葛碱稳定性色谱图

4 讨论

药物的稳定性包括物理稳定性、生物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蝙蝠葛碱由两个苄基异喹啉类结构通过醚键连接,含有酚羟基与N原子,为酚性生物碱。单体长时间放置或经历高温光照等因素后,颜色由白色转向淡黄色,含量下降。对其化学稳定性进行探讨,蝙蝠葛碱单体在室温条件下t0.9大约1.92年,比较稳定。随着温度增加,其变化速率加快,以lgC对t做图,|r|均大于0.99,线性良好,表明蝙蝠葛碱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由于吸收给定波长的光子往往是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性质,所以光化学提供了使分子中某特定位置发生反应的最佳手段[12]。蝙蝠葛碱结构中有苯环的不饱和共轭体系与酚羟基,既有发色团又有助色团。本试验在HPLC上发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蝙蝠葛碱含量降低,两侧出现小的杂质峰,推测其在光照条件下分解成其他成分。本试验以考察蝙蝠葛碱单体的含量变化出发,根据2010年《中国药典》[13]规定,光强化试验应以装有日光灯的光照箱,光强度以4500lx±500lx的条件下第5、10天取样检测。本试验选择避光、450 0lx日光光照箱及365 nm紫外灯条件对蝙蝠葛碱,每隔5 d取样测定至30 d,结合试验数据得出蝙蝠葛碱在避光、日光以及紫外灯情况下降解均符合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蝙蝠葛碱单体光因素下不稳定,应保存在避光阴凉处。

[1]高学敏.中药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32-533.

[2]方立琼.中药山豆根与北豆根的质量评价[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2,19(2):124-128.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5.

[4]苏云明,李永强,周 瑗.蝙蝠葛酚性碱对实验性心肌缺血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师,2002,5(6):326-328.

[5]梁文杰.中药北豆根提取物抗肿瘤抗突变及免疫学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4:17.

[6]徐国钧,徐珞珊,何宏贤,等.中国药材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481.

[7]王 栋,王 楠,刘 岩,等.HPLC法测定北豆根总碱粉针剂中蝙蝠葛碱质量分数[J].中医药学报,2006,34(1):8-9.

[8]Everette A J,Lowe L A,Wilkinson S.Revision of the structures of(+)-tubcurarine chloride and(+)-chondrocurine[J].J Chem Soc D,1970,12(5):1020.

[9]陈 勇,陈怀侠.北豆根生物碱电喷雾质谱电离规律及其特征图谱研究[J].分析化学研究简报,2006,34(5):675-678.

[10]Ogino T,Sato T,Ataski H,et al.Four new bis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from root of Stephania tetrandra[J].Heterocycles,1988,27(5):1149.

[1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司.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S].2005:1.

[12]格里菲思著.侯毓汾,吴祖望,胡家振等译.颜色与有机化学结构[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84-251.

[1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XIXD.

猜你喜欢

苄基喹啉生物碱
适应性驯化选育高产吡咯喹啉醌的生丝微菌突变株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喹啉降解菌Rhodococcus sp.的降解特性与生物强化作用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欧盟禁止在化妆品成份中使用3-亚苄基樟脑
聚苯乙烯/苄基木粉复合材料的染色研究
木醋液与6-苄基腺嘌呤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
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4-基)-3-氯-N-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