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加工方法对厚朴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2011-05-26胡慧玲卫莹芳马雪玮卢君蓉

中成药 2011年5期
关键词:阴干切丝包装袋

胡慧玲, 卫莹芳, 马雪玮, 潘 拉, 闫 婕, 卢君蓉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1137)

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Rehd.et Wils.var.biloba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能,主要用于湿滞伤中,脘痞吐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痰饮喘咳,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良药,又是多种中成药,如半夏厚朴汤、厚朴三物汤的主要原料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1-2]。厚朴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3](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挥发油[4-5](主要为桉叶油)、生物碱[6](主要为厚朴碱)等。为了保证厚朴的质量,历版《中国药典》均规定采收后的厚朴干皮应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方能使其达到“油性大,气味浓厚,断面紫红色,嘴嚼后残渣少”[7]的目的。但目前在厚朴的产地加工中,除了按《中国药典》规定的“发汗”方法加工外,不少产地采用不经“发汗”直接干燥的方法。而采用“发汗”加工的,其“发汗”方法亦有所不同,如文献中报道的还有蒸后“发汗”[8]、切丝置厚型包装袋中密封“发汗”[9]等多种“发汗”方法,且目前还存在厚朴是否需要“发汗”的分歧[10]。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不同加工方法的厚朴中主要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及挥发油和生物碱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寻找厚朴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Shimadzu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SPDM20AT检测器,LC-Solution工作站);德国Sartorius公司BP121S电子分析天平(万分之一);德国Sartorius公司BP211D电子分析天平(十万分之一);DL-720超声波清洗机(上海之信仪器有限公司)。

1.2 试药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照品均购自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均大于98%);甲醇(色谱纯,美国天地公司);水为重蒸水;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药材

厚朴新鲜树皮由作者2010年6月采收于四川都江堰市虹口乡虹口村,经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教研室卫莹芳教授鉴定为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2 方法与结果

《中国药典》规定厚朴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故本实验仅对干皮进行不同加工方法的研究。

2.1 未“发汗”品与不同“发汗”品的制备

将4棵树龄均为20年的厚朴整株的干皮平均分为8份,分别按下述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备用。

2.1.1 直接阴干品 将厚朴新鲜干皮放于阴凉通风处,摊开阴干。

2.1.2 鲜品切丝后阴干品 将厚朴切丝后的鲜厚朴丝(5~10 mm)放于阴凉通风处,摊开阴干。

2.1.3 煮后“发汗”品[1]将厚朴新鲜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此方法是历版《中国药典》所规定的方法。

2.1.4 蒸后“发汗”品 将厚朴新鲜干皮置沸水中微蒸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

2.1.5 直接堆置“发汗”品[8]将厚朴新鲜干皮置通风处或早晚太阳弱光下晒1 d,堆置阴湿处,上部和四周用青草覆盖“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即可取出。阴干或早晚弱光太阳下晒干。

2.1.6 煮后切丝厚型包装袋中“发汗”品[9]将厚朴新鲜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切制成厚5~10 mm的厚朴丝,用厚型复合膜包装袋密封“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取出,干燥。

2.1.7 蒸后切丝厚型包装袋中“发汗”品 将厚朴新鲜干皮置沸水中微蒸后,切制成厚5~10 mm的厚朴丝,用厚型复合膜包装袋密封“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取出,干燥。

2.1.8 鲜品切丝厚型包装袋中“发汗”品 将厚朴新鲜干皮切制成厚5~10 mm的厚朴丝,用厚型复合膜包装袋密封“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取出,干燥。

2.2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测定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厚朴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中国药典》厚朴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故本文将其总质量分数作为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厚朴项下所规定的方法对不同加工方法的厚朴药材进行HPLC测定。

2.2.1 色谱条件:色谱柱为 Amethyst C18柱(250 mm ×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8 ∶22),体积流量为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94 nm。理论板数按厚朴酚峰计算应不低于3800。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厚朴酚对照品、和厚朴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质量浓度为 40、24 μg/mL 的溶液,即得。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5 mL,摇匀,密塞,浸渍24 h,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2.4 线性关系的考察:分别取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混合对照品溶液 0.5、1、2、4、8 mL,加甲醇定容至 10 mL,重复进样2次,每次5 μL。以峰面积值Y为纵坐标,以质量浓度X(μg/mL)为横坐标,得线性方程。厚朴酚:Y=8310.7X-6982.6,r=0.999 9,线性范围:19.965 ~ 319.44 μg/mL;和厚朴酚:Y=8549.7X-4062.5,r=0.999 9,线性范围:12.01 ~192.16 μg/mL。

2.2.5 样品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得峰面积值,代入线性方程,计算样品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质量分数,结果见表1。

2.3 生物碱测定

厚朴主治胸腹胀满与所含的季铵生物碱,如厚朴碱(木兰箭毒碱)等相关。故本实验将生物碱(以木兰箭毒碱计)亦作为重要的质量评价指标,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114非水溶液滴定法进行测定。

2.3.1 0.02 mol/L 高氯酸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0.1 mol/L高氯酸滴定液”项下进行配制与标定,得实验所用高氯酸浓度为0.019 mol/L。

2.3.2 样品的制备[11]:取待测样品粉末(通过四号筛)约1.0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40 mL,称定质量,摇匀,室温放置过夜(16 h以上),再称定质量,补足损失的溶剂量,振摇后放置,用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 mL,置水浴上蒸干。

2.3.3 生物碱的测定:残渣加无水冰醋酸15 mL使溶解,加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02 mol/L)滴定至蓝色,即得。样品含生物碱以木兰箭毒碱(C19H24NO3)(314)计算。

2.3.4 空白试验:取供试品测定时所用的试剂,在同条件下做空白试验,用高氯酸滴定液(0.02 mol/L)滴定至规定的突变颜色为终点,其读数用于校正供试品滴定的读数结果。

2.4 挥发油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项下测定。

每份样品分别取200 g,称定质量(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置2 000 mL烧瓶中,加水1 200 mL,摇匀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约5 h,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置片刻,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至油层上端到达刻度0线上面5 mm处为止。放置1 h以上,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读取挥发油量,并计算供试品中挥发油的量(%)。结果见表1。

表1 厚朴不同加工样品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生物碱、挥发油质量分数(n=3)Tab.1 The contents of magnolol,honokior,alkaloidal and the volatile oil by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n=3)

2.5 实验结果

以上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加工方法中,以历版《中国药典》所述的厚朴加工方法制得的厚朴药材(即煮后“发汗”品,以及相似的蒸后“发汗”品)中主要的药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质量分数较高。

3 讨论

3.1 厚朴“发汗”之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量增加,本实验中最高增加了15%,有报道[12-13]指发汗能使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大幅度提高,最高可达40%[13],提高了厚朴的质量。发汗后为什么酚类成分增加,其机制是什么尚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发汗后可使挥发油、生物碱降低,但其降低对厚朴质量有何影响?亦需进一步结合GC-MS,药理试验等进行探讨。

3.2 与直接阴干品相比,煮后“发汗”品、蒸后“发汗”品其主要的药效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质量分数增加;同样,与鲜品切丝后阴干品相比,煮后切丝厚型包装袋“发汗”品、蒸后切丝厚型包装袋“发汗”品总酚亦增加,初步说明在“发汗”过程中,“微煮”、“微蒸”等加热过程是影响其主要成分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在采用非水滴定法测定生物碱时,按照中国药典所述方法采用0.1 mol/L的高氯酸滴定液进行滴定,但向待测样品中滴入1滴即变色,无法准确计算样品中生物碱,将0.1 mol/L的高氯酸滴定液稀释成0.02 mol/L后,重新进行试验,效果较好。另外,在测定过程中,空气的相对湿度影响滴定终点的判定,进而影响测定结果,故应注意工作环境中水分的干扰。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35.

[2]斯金平,童再康.厚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9-90.

[3]Chen FaChing,Lee JuhShyong,Lin YuhMeei.Biphenyls from the Heartwood of Taiwan Sassafras[J].Phytochemistry,1983,22:616.

[4]楼之岑,秦 波.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第二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

[5]Pu Q ,Parnnell L K,Ji X D.The Essential oil of Magnolia officinalis[J].Planta Med,1990,56(1):129.

[6]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39.

[7]中国医学科学院陕西分院中医研究所.陕西中药志:第一册[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61:3.

[8]刘志斌.厚朴发汗的探讨[J].中药通报,1985,10(10):18.20.

[9]冯 斌,陈文文,张大永.厚 朴 及 其 加 工 工 艺:中 国,200810055725.5[P].2008-12-31.

[10]吕江明,陈 景,梁剑雄,等.厚朴干皮“发汗”(加工)前后的毒性实验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03,23(2):25.

[11]杨红兵,石 磊,詹亚华,等.湖北恩施产厚朴的生物碱定量分析[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2):28-29.

[12]余盛贤,张春霞,陈承瑜,等.“发汗”对厚朴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4):1831-1835.

[13]杨红兵,詹亚华,陈科力,等.发汗与去皮对厚朴中酚类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药材,2007,30(1):22-23.

猜你喜欢

阴干切丝包装袋
洗后干燥条件对防水效果的影响
包装袋
不同干燥方式对连翘花主要成分的影响
碳纤维短切丝对水泥混凝土梁性能的改善试验研究
不同干燥方法对布渣叶中牡荆苷含量的影响
由包装袋变身的花盆
TOBSPIN切丝机和SD504切丝机的对比分析
卷烟切丝设备中的SIMOTION电气控制技术
包装也疯狂
卖萌的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