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血磷脂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关系研究

2011-05-10冯东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亚组脑血管病缺血性

冯东泽

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干部神经内科 南阳 473009

急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虽然溶栓的方法对脑梗死的治疗比较有效,但对治疗时间要求过于严格,使大多数患者失去溶栓的最佳时期,而不能应用这一方法。而且溶栓可能导致的脑出血这一严重的可能危急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也决不容忽视。目前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早期防治的重要性,临床迫切需要寻找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前的标志物。溶血磷脂酸(LPA)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笔者2005-01~2007-03对我院符合以下条件者检测 LPA并进行临床观察:(1)急性脑梗死组。(2)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组。(3)健康对照组。旨在探讨:(1)LPA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2)LPA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变化的平行关系。(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后LPA水平下降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05-01~2007-03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病人符合以下条件者检测LPA并进行临床观察:(1)脑梗死组:诊断依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均经脑CT或M RI证实。近2周无感染性疾病,无严重心肝肾疾病,不伴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共80例,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2.20±7.40)岁。(2)TIA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81±6.02)岁,临床有明确TIA临床表现,即迅速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体征,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不遗留后遗症,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相似,并且CT未见脑梗死证据。诊断后即刻取血。(3)健康对照组:共 40例,男 26例,女 14例,平均年龄(60.50±6.26)岁。年龄性别危险因素与上述2组匹配的健康者,无感染性疾病,无严重心肝肾疾病,不伴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CT或MRI检查除外无症状性脑梗死,不伴TIA。

1.2 治疗方法对于诊断为TIA或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早期积极给于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等干预,所有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

1.3 LPA测定方法用由北京泰福仕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溶血磷脂酸测定套试剂,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步骤如下:(1)空腹采静脉血4 m L加入特殊抗凝剂0.75 m L立即以8000 r/min离心10 m in,取上层血浆1m L用于测定。(2)依次加入分离液待沉淀出下清液后取出弃之。(3)进行第二次分离待沉淀出下清液,取出置另一试管,入90°C水浴箱水浴20 min。(4)加入融解分层液取出上清液置特殊过滤器过滤,收集过滤液,置恒温电炉160℃~240°C中 2 h,取出后冷却,加入高灵敏度显色剂2.65 m L,35 m in后比色。(5)计算:实测值/标准×系数=测定值。

1.4 数据采集方法急性脑梗死者组、TIA组2组患者于发病24 h内、第 3天、第14天、第28天采清晨空腹静脉血,健康对照组当日、第 3天、第14天、第28天采空腹静脉血,分并测定其LPA值。

1.5 LPA判定标准 LPA:(1)正常:0~2.9μmo l/L。(2)可疑值:3.0~ 3.2μmol/L。(3)轻度升高:3.3~ 4.0μmol/L。(4)中度升高:4.1~5.0μmo l/L。(5)重度升高:>5.5 μmol/L。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方差分析,不同组间进行对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及TIA患者,在发病24 h内、第 3天、第14天外周血 LPA均高于正常,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增高,随着病情的变化逐渐降低,4周后恢复正常,是一个反应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脑损害的敏感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3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内LPA检测结果比较

表2 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低LPA与高LPA组MAS评分比较

表3 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低LPA与高LPA组M BI评分比较

本组研究中80例脑梗死患者经治疗28 d后,根据其LPA值分为2组,低LPA亚组与高LPA亚组。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低 LPA亚组与高LPA亚组比较,治疗前MAS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MAS评分MBI评分及提高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表 3。

结果总结: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增高,随病情发展于恢复期基本恢复正常,提示LPA检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LPA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后遗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中,脑梗死组80例患者经治疗28 d后,低LPA亚组与高LPA亚组比较,治疗前MAS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MAS评分MBI评分及提高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治疗后LPA水平恢复较低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ADL能力改善较好,提示急性卒中后LPA水平下降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TIA患者,在发病24 h内、第3天、第 14天外周血 LPA均高于正常,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增高,随着病情的变化逐渐降低,4周后恢复正常,是一个反应缺血性脑血管病早期脑损害的敏感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L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提示体内血小板存在活化反应,血小板激活,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释放反应易于发生,致使血流缓慢,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1]。LPA含量变化与血小板激活程度直接相关。LPA值于2~4周内均能降至正常,进而说明:LPA增高是血栓形成的反应,它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增高,这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后LPA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报道很少,本实验做了这方面的研究。本实验脑梗死组80例患者经治疗28 d后,根据其LPA水平分为低LPA亚组与高LPA亚组,2组比较,治疗前MAS评分MB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后MAS评分MBI评分及提高分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脑梗死患者治疗后LPA水平恢复较低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好,LP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恢复中有重要的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治疗后LPA水平越低,其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其原因可能与LPA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3]。LPA对其他体系细胞缺乏毒性,甚至于具有抗凋亡作用,提示对LPA发生反应的细胞具有神经元特性。目前,该特性仅在海马神经元和某些类交感神经元细胞中证实。有研究报道,LPA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神经毒性作用;LPA诱导内源性活性氧(ROS)形成而发生氧化应激是导致神经元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4]。LPA与神经细胞凋亡二者之间的关系依 LPA的浓度变化而变化。较低浓度的LPA有抗凋亡的作用。低浓度的 LPA是促进神经细胞存活的有力因子,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LPA还可以抑制星形细胞对谷氨酸盐和葡萄糖的摄取,导致细胞外谷氨酸盐水平升高,减弱细胞的神经保护功能,从而导致神经细胞死亡[5]。另外,LPA可诱导钙超载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样作用。钙超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作用,LPA对正常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均有影响[6]。基础研究表明,LPA可以增加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此外 LPA也与Ca2+动员、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性递质的释放、炎症反应等有关。这些效应可能在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7]。

本研究结果证明,LPA检测为急性脑梗死及 TIA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脑梗死患者治疗后LPA水平恢复较低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好,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降低我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1]伍期专.缺血性脑卒中血浆溶血磷脂酸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33(4):361.

[2]沈宏锐,刘俊艳.溶血磷脂酸及其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5,32(1):92-95.

[3]Gueguen G,Gaige B,Grevy JM,et al.Structu re activity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ysophosphatidic acid on platelet agg regation[J].Biochem istry,1999,38(26):8 440-8 450.

[4]谷月宇,郭阳,李强,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颗粒大小关系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 038-3 039.

[5]杨静,马丽丽,邢秀苹,等.溶血磷脂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观察[J].临床荟萃,2005,20(9):515-516.

[6]孙玉衡,伍期专,姚存姗,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的初步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29-231.

[7]黄世昌,伍期专.溶血磷脂酸与缺血性(心)脑卒中[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1):7-11.

猜你喜欢

亚组脑血管病缺血性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