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2011-04-25郑志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丹红红花黏度

郑志奇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近年来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冠心病研究的新领域。其临床表现以发作性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倦怠,动则出汗为主,心电图检查异常。2008年 1月至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缺血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心电图发作或静息状态下 ST-T改变;年龄 40~70岁。排除标准:冠心病心肌梗死、重度心绞痛、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有左室肥厚、传导障碍或其他可能影响正常解释 ST-T改变者;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剔除标准:符合入选标准,并且已经分组,但因各种原因未实施治疗的患者。

1.2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均符合 1979年 WHO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稳定型心绞痛,伴或不伴有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及次级量运动试验阳性者;或动态心电图有发作性缺血改变,伴或不伴有心绞痛;或有可疑心绞痛伴有次级量运动试验阳性者。入选观察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组。治疗组 48例中,男 23例,女 25例;平均 (58.62±7.6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5.32±4.47)年。对照组 48例中,男 26例,女 22例;平均年龄(60.24±6.7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92±5.17)年。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扩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线公司生产)40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溶液 250m 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 2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原口服降血压、降血糖药不变。

1.3.2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查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分析、空腹血糖、血清电解质、心电图及 24 h动态心电图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心绞痛疗效标准 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上所修订的标准[2]。显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80%;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症状有较大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 50%~80%;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次数减少≤50%,或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50%。

1.4.2 心电图疗效标准 按照《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中的标准[3]。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复查 ST段及 T波基本恢复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症状减轻,心电图复查 ST段低平,T波倒置有所纠正;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心电图复查 ST段低平或 T波倒置无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年龄、高血压病史、吸烟例数、酗酒例数、性别比、SBP、DBP、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流变学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之间的血流变学除全血黏度低切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除红细胞变形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血脂各指标比较 在治疗前后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血脂在治疗后比较除 HDL-C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心电图在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1 Comparison of general situ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比较 (±s)Table2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比较 (±s)Table2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between two groups

全血黏度低切(mPa/s) 12.89±0.25 11.91±0.19 12.75±0.22 12.06±0.17全血黏度高切(mPa/s) 6.48±0.35 6.02±0.27 6.53±0.26 6.29±0.24血浆黏度(mPa/s) 2.26±0.18 1.28±0.17 2.23±0.19 1.87±0.16红细胞聚集指数 4.58±0.43 4.22±0.45 4.48±0.49 4.41±0.39红细胞变形指数 0.53±0.16 0.44±0.15 0.59±0.17 0.47±0.18纤维蛋白原(ng/ml) 4.97±0.48 4.10±0.37 4.78±0.39 4.35±0.36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比较 (±s,mmol/L)Table3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比较 (±s,mmol/L)Table3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between two groups

治疗组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TC 6.13±0.25 5.38±0.18 6.18±0.23 5.46±0.17 TG 1.79±0.16 1.23±0.31 1.77±0.14 1.45±0.56 HDL-C 0.96±0.38 1.31±0.41 0.98±0.39 1.25±0.21 LDL-C 3.82±0.37 3.29±0.31 3.85±0.41 3.52±0.39

表4 两组心电图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 〔n(%)〕Table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表5 两组心绞痛治疗后改善情况比较 〔n(%)〕Table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对其治疗首要目的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防止死亡的发生,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其次是减少心绞痛发作及减少心肌缺血的发生,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4]。在冠心病所有的危险因素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降低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如何,HDL-C均与冠心病和中风的发病率呈反比。研究表明,脂代谢紊乱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5]。而血液流变学则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黏滞性、变形性和凝固性的学科。临床很多疾病可出现血液流变学和 (或)成分凝固性的改变,同时,这些变化也是影响疾病发展和转归的因素之一[6]。血流流变性异常也可加重组织细胞的缺血缺氧,促进红细胞膜的功能障碍,加重了组织细胞损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血液流变性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两者均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7]。高脂血症可引起血流变的异常,主要表现在使血管内容物增加,致血液黏度增高;而高脂血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收缩压增高,小动脉收缩,微循环灌注不足,刺激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致使 HCT增高而呈全血黏度增加[8-9]。

丹红注射液是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提取的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Ⅰ、丹参酮Ⅱ、丹参酮Ⅲ及丹参素,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并能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 Ca2+内流,改善 ATP酶活性的作用,同时也可提高心肌组织耐缺氧能力,对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10],而红花黄色素的作用主要是抗凝集,可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红花黄色素还可通过增加纤溶酶的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而发挥抗血栓作用,并可有效改善微循环[11]。治疗组中的血流变学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丹红注射液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缺血患者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丹参另有肝素样作用,且比肝素更安全,可促进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从而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本次的治疗组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患者的心电图和心绞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红花被称为 “活血化瘀之要药”,含有红花醌苷、红花苷、红花黄色素等。红花黄色素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或酸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有防治血栓的形成和发展或促进血栓溶解作用。红花醌苷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缺血心肌供血,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0],治疗组的血脂在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丹红注射液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缺血患者在血脂的改善情况下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丹红注射液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状动脉阻力,改善微循环,促进缺血和损伤心肌恢复功能,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1 叶任高.内科学 [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1-282.

2 侯静,蒋红平.临床用药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89.

3 胡晋红.全程化药学服务 [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0.

4 那开宪.血栓心脉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72例临床研究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3):196.

5 李银福,申跃云,刘建林.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缺血性 ST下移和血脂的影响 [J].中国微循环,2007,11(5):292.

6 Fujino,Watanabe T,Kunii H,et al.Lipoprotein(a)is a potential coronary risk factor[J].JPN Circ J,2000,64(1):51-56.

7 田少林.阿魏酸钠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89-1190.

8 贺善东,邓景忠,张银桃.血脂与血流变指标关系的研究 [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8,8(2):28.

9 吴汉卿,陈诼,黄伟,等.214例心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J].微循环杂志,1998,8(4):31.

10 米秀娟,李光勤.丹红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870.

11 许保华.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5):603.

猜你喜欢

丹红红花黏度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红花榜
超高黏度改性沥青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水的黏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SAE J300新规格增加了SAE 8和SAE 12两种黏度级别
高黏度齿轮泵径向力的消除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