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脉泰胶囊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1-04-25上官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脑缺血胶囊神经功能

上官稳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脑梗死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病残率高、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因此,提高脑梗死的疗效,对于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和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自2009年 9月—2010年 9月应用脑脉泰胶囊治疗恢复期脑梗死患者 3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7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 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 CT和 (或)MRI检查确诊。排除意识障碍及合并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和重症糖尿病、关节病、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 22例,女 13例,年龄 48~79岁,平均(62.92±8.34)岁;病程 15~30d,平均 (22.16±7.38)d;基底核区梗死 18例,脑叶梗死 6例,脑干梗死 3例,多发性梗死 5例,丘脑梗死 3例;合并高血压 19例,合并糖尿病者 9例,合并冠心病 7例,合并高脂血症者 11例。对照组 35例,其中男 20例,女 15例,年龄 46~78岁,平均 (61.04±9.26)岁;病程 15~28d,平均 (21.34±6.87)d;基底核区梗死 19例,脑叶梗死 5例,脑干梗死 4例,多发性梗死 4例,丘脑梗死 3例;合并高血压 18例,合并糖尿病者 10例,合并冠心病 8例,合并高脂血症者 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开始治疗时间及合并症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 75mg,每晚 1次口服,对伴随疾病均给予相应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脑脉泰胶囊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Z19980094,0.5g/粒),2粒/次,3次/d,4周为 1个疗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DS)及疗效评定,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定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NDS)评分。按 1996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 《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建议》[2]中通过的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数降低 90%以上;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降低 46%~89%;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降低 18%~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数 <18%;恶化:缺损评分分数增加 18%以上。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评分为 (14.32±6.57)分,对照组为 (13.94±4.68)分;治疗 4周后,治疗组评分为 (9.04±2.78),对照组为(11.07±3.42)分。治疗组治疗 4周后 N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显著 (P<0.01),对照组也有明显降低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N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 4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但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见表1)。

2.3 治疗 4周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Table1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between two group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Table1 Comparison of some indexesbetween two groups

组别 例数 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比 (mPa.s)高切 低切血浆比黏度(mPa.s)还原黏度(mPa.s)纤维蛋白(μmol/L)治疗组 35 治疗前 46±3 7.23±0.84 12.09±0.79 1.68±0.41 12.08±3.07 3.48±0.47对照组 35 治疗前 46±4 6.95±1.02 11.89±1.03 1.71±0.43 2.23±2.38 3.39±0.58治疗组 35 治疗后 37±3 5.96±1.87 10.24±1.41 1.55±0.34 9.98±2.56 2.27±0.88对照组 35 治疗后 40±4 6.48±1.59 11.13±0.27 1.62±0.63 10.87±3.60 2.79±0.51

表2 两组疗效比较Table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脑梗死是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脑梗死恢复期是急性期到后遗症期的过渡阶段,此阶段仍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有复发可能,因此,恢复期是决定患者预后及生活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时期。现代医学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血循环及营养代谢药物,仍缺少更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脑梗死已成为疾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在祖国医学中发掘有效方法以寻求突破,是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脑梗死在祖国医学属 “中风”范畴,病因方面,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中风之发生,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所致。从中风全过程来看,致病因素有虚、火、风、痰、气、血六端,病理关键是“痰湿瘀互结、痹阻脉络”,仅因个体差异而临床表现侧重不同[3]。因此,中风恢复期益气活血、熄风豁痰尤为重要。

脑脉泰胶囊由红参、三七、当归、丹参、鸡血藤、红花、银杏叶、山楂、菊花、石决明、何首乌 (制)、石菖蒲、葛根组成,组方专门针对脑血管病,具有补气、活血、化瘀通脉作用。现代药效学研究证实[4],脑脉泰胶囊可明显减轻神经行为障碍,减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血清 MDA含量;能使大鼠脑缺血时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毛细血管渗透性降低,含水量下降;增加家犬脑血管血流量;明显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及脑缺血大鼠动脉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质;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降低脑缺血所致脑组织血管渗透性,增加脑血管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本研究资料表明脑脉泰胶囊治疗恢复期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神经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组总有效率 91.43%,优于对照组77.1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为中药治疗本病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为今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提供了方法和经验。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上官稳.郑绍周主任医师治疗中风病的经验 [J].陕西中医,2004,25(10):912-913.

4 邹节明,潘佐静,王淑霖.脑脉泰胶囊药效学及毒理研究 [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7):408-413.

猜你喜欢

脑缺血胶囊神经功能
Shugan Jieyu capsule (舒肝解郁胶囊) improve sleep and emotional disorder in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nvalescence patient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
Shumian capsule(舒眠胶囊)improves symptoms of sleep mood disorder in convalescent patient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聚焦“毒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