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老年颅内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2011-04-13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肺栓塞患肢下肢

李 蓉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五病区,江苏南京,210002)

颅内出血是指由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颅底或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是导致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重要因素。对高血压颅内出血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治疗,对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本科收治了1例老年颅内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70岁,农民,因颅脑外伤行保守治疗卧床10 d后,发现右下肢肿胀,于2010年4月8日转入本科,经头颅MRI扫描发现患者右侧脑室内仍有血肿,入院时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 20次/min,血压 125/8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 cm,对光反射灵敏,右下肢肿胀,皮肤发硬、紧绷、触痛,周径比左下肢粗 6 cm,皮肤潮红、皮温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右下肢深静脉血栓。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行绝对卧床休息,右下肢呈梯度抬高,次日在放射科局麻下行患肢足背造影,确定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后经股静脉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采用Cordis下腔静脉滤器)。回病房后采用周围静脉抗凝治疗,将止血带扎于患肢踝关节上方,阻断患肢浅静脉血流,使用静脉留置针离心逆向穿刺足背浅静脉,0.9%生理盐水60 mL+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4 100 U通过推注泵经足背浅静脉※交通支进入深静脉,以2.5 mL/h持续注入7 d,同时辅以抗生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每日静脉滴注,隔日进行生化、常规、凝血四项化验,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药物用量。

1.3 结果

患者治疗后4 d右下肢肿胀逐渐消退,皮温逐渐下降,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治疗后7 d复查凝血功能正常,患肢肿胀完全消退,皮温正常,疼痛消失,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股静脉、髂动脉复通,用药期间无出血性疾病发生,且未发生严重肺栓塞并发症,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外伤,精神负担重、易怒,担心治疗效果及费用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带来很大痛苦和恐惧,患者本身高龄、文化层次低,因此护士向其耐心讲述本病相关知识,将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安全性、可靠性、必要性介绍给患者,消除顾虑、减轻负性心理,同时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2.2 一般护理

将病房温度调至适宜温度(22~26℃),注意保暖,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呈梯度抬高30°,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缓解疼痛[2]。头部抬高20°,保持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禁止下床活动、局部按摩患肢,以免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每班测量腿径,观察患肢皮肤颜色、皮温、动脉搏动及肿胀消退情况。

2.3 饮食护理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流瘀滞、血管壁损伤、血液粘滞度增高[3]。应进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因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且用力排便可引起腹内压和胸腔内压力增高,压力可通过无瓣静脉直接传导至颅内,使颅内静脉压增高静脉回流受阻,脑压增高。因此告诫患者切勿用力大便,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

2.4 抗凝药物护理

使用推注泵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性能完好,安置在患者不宜碰到的位置,严格无菌操作,低分子肝素用0.9%生理盐水稀释,现配现用,使用60 mL注射器配药,调节好速度再接入穿刺静脉内,保证药物按时按量输入,患肢末端不能接其它液体以免加重病情。加强巡视,每班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以防药液渗漏至皮下,如有渗漏反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检查推注泵工作状态,管道有无渗漏或脱落。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用药期间隔日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四项,注意全身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有无青紫、瘀斑,鼻腔牙龈有无出血、血尿、黑便等。牙刷用软毛刷以防牙龈出血。禁止抠鼻、剔牙、挖耳,进行穿刺等有创操作后局部穿刺点按压15 min,以防出血。

2.5 并发症观察和处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大的危害在于致命性的肺栓塞。肺栓塞是由于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等症状。患者出现以上症状要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并通知医生抢救。本例患者已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有效地防止了肺栓塞的发生。

2.6 出院指导

告诉患者合理安排生活,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不从事重体力劳动,戒烟戒酒。活动时着弹力袜并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卧床时患肢仍需梯度抬高,高于心脏水平30°。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1] 吴克谅,衣美玉,样华进.尿激酶股动脉溶栓治疗脑出血合并DVT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0,8(5):591.

[2] 黄红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

[3] 范淑华,陈宝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6):447.

猜你喜欢

肺栓塞患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肺栓塞16例误诊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56例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以肺栓塞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报告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