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护理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

2011-04-13张玉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控制目标社区糖尿病

张玉梅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日益老龄化,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患病人群大量增加,在18岁以上的人口中,城市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5%,农村为1.8%,估计糖尿病患者总人数为2400万人[1]。糖尿病患者一旦被确诊,就需要面临饮食习惯、活动方式、服药治疗等多方面的综合和长期防治措施。这些措施的有效执行,需要医务工作者的指导,同时也有赖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2]。而社区护理工作能够更贴近和深入了解每一个患者,所以在糖尿病患者患病后的自我管理和监测方面,社区护理工作者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针对个体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正确和安全地调整自己的习惯和行为,这对于控制糖尿病可以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对社区护理工作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1 灵活开展疾病知识的培训

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自我管理建立在掌握正确的疾病知识的基础上。只有糖尿病患者拥有相应的糖尿病有关知识,即该做什么和如何做,才能使得患者针对病情变化做出正确反应,行使有效的自我管理[3]。

社区健康教育中,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的学习成效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4],一是社区教育者的施教能力和策略,另一个是患者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随着社区基层医疗单位慢病管理工作的加强,社区护士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主动跟踪服务,尤其对于新诊断和病情复杂的糖尿病患者重点关注,体现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此外,争取与街道和居委会的配合,采用分发宣传图片、糖尿病防治手册以及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组织糖尿病患者的学习,宣教内容重点讲解糖尿病定义、临床表现、饮食知识、运动疗法、并发症、足部护理知识以及胰岛素注射技术,血糖测定等,充分利用图片、手册、实物模型和幻灯片等教学工具,组织患者进行相互讨论,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研究表明社区护理的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5-6]。

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老人以及文化程度偏低人群为主的特点,他们往往存在一些固有的、不利于糖尿病控制的非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执行也存在偏差。因此,针对这一部分人群,应因人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7-8]。社区护理应多采用一对一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而不要灌输太多患者难于理解的医学原理,对患者的指导尽量避免原则性的提示,如“降低你的胆固醇”、“增加运动量”等,而应将教育内容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如“每天饭后散步30 min”、“少吃动物内脏”等,使患者能较容易地遵循医疗指导和行使自我监测。

2 鼓励自我管理和制定控制目标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监测发挥重要作用[9],所以,在健康教育中,首先要使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改变患者完全依赖于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其次,要帮助患者了解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患者的有效自我管理与诸多因素有关,如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社区的环境、家庭经济状况、甚至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影响等[10-11]。首先,应评估患者已有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不利于糖尿病控制的因素,明确患者应做出哪些行为方式的转变;其次,制定一个在一段时间内逐步实现的控制目标,这个目标要注意渐进性、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目标太高,造成患者难以实现和抗拒,例如饮食的控制可采用逐步调整,最后达到合理化的饮食习惯,而运动治疗则采用逐步增加的方式。最后,建议患者采用笔记或表格的方式,记录下每天饮食、运动、用药、血糖等糖尿病控制相关的指标[12-15],让患者清楚记录下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过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这对于鼓励患者实现不良生活方式的转变有着显著的作用。但是记录表格不可过于复杂,例如对于每天的饮食、运动、血糖等采用简易打钩的方式表明实现的情况,是患者最易接受的方式。个体化的自我管理方式是提高糖尿病管理成效的另一保证,每个患者的血糖高低、病程、经济状况、家庭背景、个性不尽相同,自我管理措施应体现个体化差异。例如有的患者不太接受严格的饮食控制,而有些偏于喜欢运动,这些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应在制定控制目标和措施中加以考虑。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控制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患者的家人和家庭环境的支持,所以加强与患者家庭成员的沟通,帮助患者家属正确对待疾病,建立适合患者康复的家庭环境,也是实现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3 建立互动和反馈机制[16]

社区中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应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社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机制十分必要。可以通过定点咨询、网络交流、电话或家庭访问帮助等形式建立起患者和社区护理人员的紧密联系。通过互动和反馈,定期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成效进行评估,为下一阶段控制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17-20]。

首先,让患者将自我管理过程中对各种干预措施的自我了解和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护理人员,后者可以及时纠正和调整糖尿病患者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其次,反馈过程也能反映出每个患者实现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个性差异,帮助患者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自我管理方案。例如,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常常发现糖尿病患者存在两种不良心理状态:一种是满不在乎,认为没什么了不起,表现为不重视饮食,不严格用药等;另一种是表现为过于小心,谈“病”色变,焦虑、悲观等,对于这两类人群,制定不同的心理疏导和自我管理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控制目标。再譬如,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常常发现有些老年人容易听信一些不科学的宣传,购买一些所谓可以根治糖尿病的假药,停服糖尿病药物,这些行为也往往可以通过及时的互动而加以制止。

总之,糖尿病是具有病程长、易反复、慢性并发症多等特点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治疗过程重要的部分,而社区护理的特点提示其在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通过社区护理,促进患者的自身管理和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糖尿病防治事业中的重要环节。

[1]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

[2] 张瑞芹,汪晓宁,李文景,等.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中华护理杂志[J].2004,39(4):303.

[3] 孟 丹,龙 梅.社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临床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3):1055.

[4] 苏华琴.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1,8(6):275.

[5] 刘晓明,房彦红.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72.[6] 徐珍兰.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0,26(12):32.

[7] 汤洁慧.糖尿病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6):273.

[8] 刘莹菁.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131.

[9] 刘勋梅.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57.

[10] 路 影,杨华章.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进展册[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4,24(6):391.

[11] 徐 雄.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应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1):43.

[12] 刘英丽.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和运动干预指导[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7):787.

[13] 胡可芹,任伶俐.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3):116.

[14] 雪 琴,蔡红卫.塘尿病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205.

[15] 席箍华,王云霞.社区护理下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06,13(4):9.

[16] 陈亚梅,黄 金.糖尿病病人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20.

[17] 陆 群,陈明珠,孙海峰,等.社区护理对中年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4):17.

[18] 张爱芳.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2):47.

[19] 叶露芳.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71.

[20] 沈柳艳.综合护理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2):183.

猜你喜欢

控制目标社区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全方位管理方法
血糖控制目标应“因人而异”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