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1-04-08周培红

护理与康复 2011年7期
关键词:袖带心电监护粘贴

周培红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宁波 315020)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1],心律失常多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48~72 h内[2],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十分重要。心电监护不但能显示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更重要的是使早期恶性心律失常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但心电监护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某些负面影响,甚至有些患者因种种原因拒绝心电监护,因此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心电监护的依从性。2009年1月至12月,本院心内科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心电监护患者加强观察,总结心电监护对患者负面影响的原因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43~90岁,平均66.5岁;文化程度:文盲26例,小学8例,初中及以上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

1.2 方法 自行设计心电监护对患者负面影响的内容,包括焦虑和恐惧、体位受限制、睡眠障碍、上肢酸胀麻木疼痛及手指疼痛、电极粘贴部位皮肤过敏、经济压力、对医护人员误解。责任护士经常巡视病房,通过观察和与患者沟通,了解心电监护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1.3 结果 40例患者中,出现焦虑和恐惧26例、体位受限制18例、睡眠障碍17例、上肢酸胀麻木疼痛11例、电极粘贴部位皮肤过敏5例、有经济压力6例、对医护人员误解3例。

2 心电监护对患者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1 原因分析

2.1.1 焦虑和恐惧 进入CCU病房的大部分患者对监护仪有不同程度的神秘感,面对仪器闪亮的指示灯,看到心电、呼吸曲线的变化和医务人员紧张的表情,会引起不安、恐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这种心理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3],可诱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等。

2.1.2 体位受限制 在监护过程中,患者全身多部位被导联线和各种导管牵连,各条导线交织在一起,甚至压在患者身下,活动受到限制,难以保持舒适的体位,使患者有一种强迫静卧和被捆绑的感觉。

2.1.3 睡眠障碍 CCU环境和患者不良心理及疾病的困扰,使患者难以有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表现难以入睡、易醒或睡得不深。

2.1.4 上肢酸胀麻木疼痛及手指疼痛 测压频繁、测压间隔时间太短可引起肢体缺血、酸胀麻木,严重时出现皮下淤血、疼痛,特别是老年人上肢血运障碍,表现较明显。SpO2仪器探头的热感和压力会引起患者手指皮肤损伤[4]而疼痛。

2.1.5 电极粘贴部位皮肤过敏 电极粘贴部位皮肤过敏,轻者发红、瘙痒,重者出现水疱,粘贴时间越久过敏者越多。

2.1.6 经济压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抗凝溶栓、吸氧、心电监护、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医药费用较大,自费患者显得更为担心 。

2.1.7 对医护人员误解 患者认为使用心电监护是医护人员过分依赖仪器提供的信息而忽视患者的感受,个别患者甚至认为是医院为了收费赚钱、医护人员为了工作上的省力,因而拒绝使用心电监护。

2.2 对策

2.2.1 做好解释指导 在心电监护之始,对患者进行详细、耐心的解释,告知患者心电监护的重要性,说明使用仪器目的及安全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因监护导线限制了患者的活动度,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并告知如何活动可不影响监护结果;在安置电极时对患者做好解释,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恐惧;告知心脏疾病患者宜右侧卧位或仰卧位,不宜左侧卧位,以减轻对心脏的压力[5];有些患者对收费特别敏感,护理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告知患者病情稳定后会及时停用心电监护,减轻患者的压力。

2.2.2 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使患者安宁、愉快,及早适应监护室环境,减轻焦虑和恐惧。在严密监护的前提下,将监护仪器声音调到最低[6],减少因监护仪报警引起的噪声,监护仪显示屏上暂时不需监护的项目及时关闭,以消除不必要的报警音;仪器的指示灯避免直射患者的视觉范围,调整适宜的光线,减少对视觉的刺激;抢救危重患者时保护好周边患者,可用床帘隔开;规定探视时间;护理时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患者的干扰,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

2.2.3 做好心电监护相关护理

2.2.3.1 电极放置 放置电极前清洁局部皮肤,用70%乙醇擦去皮肤上的油脂、汗迹;电极粘贴避开心电图检查的定点部位及除颤部位;及时更换电极,更换时用温湿纱布擦净粘贴部位皮肤并略移动电极粘附的位置,观察患者电极安放部位的皮肤变化。

2.2.3.2 血压监测 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认真检查袖带管路连接处是否漏气,确保软管不扭结,袖带环绕上臂松紧合适,以插入1手指为宜;血压监测避免长时间频繁的在一侧肢体进行,连续监测的患者必须做到每班放松袖带1~2次,病情允许时,间隔6~8 h更换监测部位1次,防止连续监测同一部位造成肢体麻木、皮肤淤血;连续监测>3 d的患者,注意袖带的更换、清洁、消毒,并清洁局部皮肤,既可防止异味又可增加患者舒适度,袖带尼龙扣松脱时,及时更换、补修;测量血压和输液不在同一肢体进行,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2.2.3.3 SpO2监测 SpO2长时间监测,每2 h更换1次测量部位,防止指(趾)端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青紫、红肿现象发生。

3 小 结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时,由于环境、体位、操作等因素,加上患者对心电监护认知存在一些问题,产生不良影响。心电监护可使患者出现焦虑和恐惧、体位受限制、睡眠障碍、上肢酸胀麻木疼痛、电极粘贴部位皮肤过敏、经济压力、对医护人员误解等负面影响。护理对策是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做好实施心电监护的解释指导,合理、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减少心电监护对患者带来的身心伤害,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心电监护仪的监测。

[1]徐群燕,来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就医原因分析[J].护理与康复,2007,6(10):663.

[2]冯小红,王慧琴,张君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8(12):1013.

[3]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6.

[4]黄晓霞,陈建裕.脉搏氧饱和度监测致手指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7,6(2):121.

[5]曹小萍.内科住院患者睡眠状况调查与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07,11(19):925.

[6]刘庆华,倪信乐,倪慧群.食管癌术后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9,8(8):680.

猜你喜欢

袖带心电监护粘贴
介绍一种防止股部止血袖带下滑的新方法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帖脸谱
《猫头鹰》小粘贴
自己量血压,记住4句话
A ski trip to Japan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监护仪不同袖带绑扎方法对血压测量及袖带破损的观察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