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角度看高校俄语教学

2011-03-31顾佳琪

关键词:俄语俄罗斯语言

顾佳琪

从文化角度看高校俄语教学

顾佳琪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它还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具,是人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媒介;同时,语言和文化又是同步发生的,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而文化的发展又促进了语言的丰富和发展。可见,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它所存在和生长的文化环境,只有正确地理解其蕴涵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地掌握好这门语言。

文化;俄语;教学

一、俄语教学中的俄罗斯文化

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语言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传递文化的方式,注定了它与文化之间会形成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与文化相互制约着,因为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要受到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地域、历史、习俗、宗教、文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那么,倘若在俄语教学中缺乏俄罗斯文化的支撑,那么其内容势必将是枯燥的、贫乏的,甚至可能在语言理解时产生误会。

按照文化间的差异,可以将俄语教学中引入的文化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通常是指由基层群众创造的,具有地域、民族或群体特征,并对社会群体施加广泛影响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称,其中包括人们的行为模式、风俗习惯以及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等等。显然,中国与俄罗斯在社会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在精读课中有篇文章提到了俄罗斯的传统节日——Масленица(谢肉节,也叫送冬节)。这个节日既是俄罗斯的民族节日,又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年的谢肉节都没有一个具体固定的日期,它是由东正教节日——复活节向前推算8周,即封斋前一周计算得出的。由于在斋戒期教会禁止食肉和结婚,故人们在谢肉节期间举行各种宴饮活动,它也因此成为民间及教徒们的“狂欢节”。谢肉节这个名字本身就来自于教会,而送冬节则是源于民间。那么这些关于“谢肉节”的介绍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为学生洞悉俄罗斯的宗教文化及风俗习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材中曾经出现过АллаПугачёва的照片,这是一位曾经风靡整个俄罗斯的著名女歌手,如果对俄罗斯的现代社会文化缺乏了解的话,那么就无法回答“她是谁”的问题。

要提到历史文化在俄语教学中的作用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在精读课、文学课还是历史课上,倘若涉及如:ПётрⅠ,ЕкатеринаⅡ又或是 ЛевТолстой等,都不免要涉及俄罗斯的历史文化。

(二)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所在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具有独特性。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例如:中国的四合院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等。俄罗斯属欧洲国家,但它同时又地跨欧亚两洲,它呈现出了其他欧洲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格。例如:俄罗斯的教堂通常都是洋葱头式圆顶建筑,属于巴洛克风格,与欧洲许多国家建筑样式无异;然而民间建筑却与亚洲房屋样式大同小异;而俄式的别墅或乡间木屋却又具备了俄罗斯自己独特的风格,别墅或木屋都以小巧玲珑、陈设简单为主题,与中国的避暑休闲、豪华奢侈截然不同。别墅的玻璃窗外还有一层厚厚的木质不透明的窗体,这些木质窗体平时并不关闭,而是始终向外敞开着,在敞开的一面上绘制着精美的窗户图案,远远看去真像是一扇有着窗沿、窗框的玻璃窗一样。再如,在新版“东方”课本中有一篇关于圣彼得堡的课文,圣彼得堡这座坐落在105个岛屿上,由300多个桥梁连接而成的水上城市不正是具备了俄罗斯典型的地域文化特点吗?

(三)意识形态文化

意识形态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主要涉及人们宗教信仰、价值观、思维模式及政治、经济、教育等机制,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诠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中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因此,宗教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文谈到了宗教文化在俄罗斯的民族节日中被充分体现出来,但远不只于此,宗教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全民族的行为意识中,早已形成了它固有的意识形态文化。在中国被多数人接纳的是佛教,在欧美普遍信仰的是基督教,而俄罗斯的国教是东正教。不同的宗教信仰导致了两国在语言习惯中截然不同的崇尚与禁忌。例如:数字3在俄语中意味着充实、富足,最早在多神教的神话故事中曾经出现过“三个太阳”,“三匹马”(后来的三套马车)等与数字3有关的词语。之后又在东正教中出现了“三位一体”的上帝,即圣父、圣子和圣灵,这样,数字3被推崇到了俄罗斯文化的各个领域,例如在童话故事中国王有着3个儿子,需要翻过3座山,走过3个国家等等。俄罗斯人不喜欢数字13,如果13日正好是星期五那这一天便会认为是诸事不宜的“煞日”——黑色星期五“Чёрнаяпятница”,这是因为耶稣的受难日正是13号星期五。了解俄罗斯人的意识形态文化可以使学生在今后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注意尊重其民族的文化习惯,避免造成误会。

(四)文学背景

作者翻阅了不少研究“文化与教学”主题的论著,但其中都没有将“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而引入到教学中来,作者认为在把俄罗斯文化引入俄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地要将文学背景划入进来。《文化学词典》中概括了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而文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情感方式和成果,无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研究文化对俄语教学产生巨大影响时,无疑地,文化已参与其中。俄罗斯可谓文学大国:世界瞩目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俄罗斯文学的“太阳”——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伟大的文学家—玛克西姆·高尔基等文学巨人构成了俄罗斯文学领域的巨幅画面。

二、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一)适合性原则

所谓适合性,应该从教学内容的适度筛选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运用两方面入手。首先,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占据着俄罗斯社会主流文化的位置,至于俄罗斯社会中存在的吸毒者亚文化群、同性恋者亚文化群、犯罪分子亚文化群等实属少数现象,同时它更算不上是俄罗斯民族所独有的特点,完全不具备文化代表性。另外,在俄语教学中引入的俄罗斯文化应该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师应始终围绕着导入文化为俄语教学服务这一原则进行内容筛选。

其次,教师在文化导入时应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文章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当教学过程中涉及宗教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文化内容时,可采用讨论法;当涉及实事焦点或者与学生切身相关的,如中俄就业形势等问题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将意见归纳成几种类型;当涉及艺术、绘画、诗歌、故事等较直观接受的内容时,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电影,下载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原文朗读等。

这种适合性原则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轻松、更牢固地掌握俄语语言知识,了解俄罗斯文化,最终实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学习目标。

(二)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应该围绕导入内容既符合教学内容,同时又能适应今后大学生就业要求及当今社会对俄语人才需求这一主线开展工作。例如,不少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翻译或者中俄贸易公司职员等职位,那么在教学中遇到相关主题时导入俄罗斯的社交礼仪、祝酒词、饮食文化等内容就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同时也可避免由于缺乏文化知识而导致在这些重要场合闹出不必要的笑话。

(三)层层递进原则

层层递进原则就是指导入文化内容时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及领悟能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文化导入。此外,在贯彻该原则时还应该注意导入内容本身的层次性和一致性,在选择内容时应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避免将教学内容安排得过于零散。

三、俄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俄语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即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不熟识的,像习俗、典故、谚语等文化内容进行直接讲解,例如:俄罗斯人在交谈中避免问对方的年龄与收入,对孩子与家庭的话题却津津乐道;当受到对方的夸奖时,很少会有人直接回答“谢谢”,而是往往用与本意不相符的话语来回答,如:“Какаякрасиваяпричёскаувас!”“Дачтовы!Раньшепричёскабылалучше!”这里应向学生指出,这样的回答并不真的代表说话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它只是源于俄罗斯人的意识中早已植入的“谦虚是美德,夸奖也许会带来不吉利的后果”的想法。

(二)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将中俄语言文化因素的差异和语用差异进行对比的方法。通过两国文化的对比可以使学生在俄语语言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化知识,更加直观地体会到俄罗斯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摔打盘子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不吉祥的行为,而在俄罗斯却被认为是吉祥如意的象征。“Медведь”(熊)在汉语语言习惯中,人们常将其与“体态笨重、动作不灵活、愚笨”联系在一起,可它在俄语中却意味着“忠厚与力量”,它作为俄罗斯人最喜爱的动物之一常常出现在动画片和童话故事里。

(三)实践法

实践法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身临其境地参与到语言文化中来。如:精读课上讲到“青蛙公主”这篇童话故事时,作者令学生将其排演成话剧,每个人分饰一个角色,邀请其他年级的学生观看。不难发现,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在掌握了基本词汇、语法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扮演中,准确细致地模仿着俄罗斯人的语音、语调,更加注重内容中的每个文化细节,将故事情节表演得淋漓尽致。此外,在课堂上如涉及经济用语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谈判现场,提醒学生注意俄罗斯人在重要场合的社交礼仪等等。这样远比教师泛泛地讲解或学生贫乏无味地阅读要记忆深刻得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

(四)开展专题讲座

开展专题讲座指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定期为学生举办一些有关俄罗斯文化现象、文化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这种讲座可以利用选修课,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方式进行。文化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拓宽视野、丰富俄语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讲座前应在内容筛选、资料搜集、讲授方式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文化知识训练。

G40-054

A

1001-6201(2011)05-0228-03

2011-02-20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俄语系)

[责任编辑:何宏俭]

猜你喜欢

俄语俄罗斯语言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我有我语言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