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阅读+集中阅读”模式探讨

2011-03-21

外国语文 2011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效率语言

黄 嫱

(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04)

“自由阅读+集中阅读”模式探讨

黄 嫱

(天津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04)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大量探究阅读技巧及策略的同时,英语阅读教学忽略了最基本的量的因素。该研究力图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采用“自由阅读+集中阅读”模式,试图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自由阅读;集中阅读;阅读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先进科技研究的语言多为英语,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作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机构,大学,特别是外国语大学,越来越重视对其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近年来,很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诸多有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理论。比如,有学者借鉴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为新的知识只能与现有的知识框架结构联系起来进行认识,有能力的读者在阅读篇章时激活框架结构中的知识帮助解码。这种背景经验形成了一种既定的图式,影响着以后知识和体验获得和处理的方式。[1]也有学者认为 THIEVES(Title,Headings,Introduction,Every first sentence in a paragraph,Visuals and vocabulary,End-of-chapter questions,and Summary)英语阅读策略综合了多种有效的英语阅读技巧,是一个容易掌握和理解的策略,可用于阅读各种文体的英语文章。[2]

更多的学者提出了应对学生阅读能力较低的方法和技巧。如:除了常用的略读、寻读、细读等阅读方法,有人认为利用构词法等猜测词意、根据语法知识正确理解句意、抓文章主旨与大意等等会较为有效。更有人认为,阅读材料应形式多变,且能迎合学生的兴趣。如要注重阅读材料的趣味性、难易度等。

阅读模式研究也不断变化:从Gough的信息加工模式、Smith和 Goodman的语言心理模式到Rumelhart的交互模式。这足以证明阅读模式的研究是阅读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3]

笔者也认为,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能简单地依赖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而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改革,以提高阅读效率。安徽大学李永芳亦认为“评价一个读者阅读能力的标准应是其阅读的流畅程度及其理解的准确性”[4]。

所谓阅读效率,指读者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量,即每分钟所读的有效字数,用ew/m(efficient words per minute)作计量单位。美国Edward Fry博士最早提出的阅读效率法,即:阅读速度×理解率 =阅读效率[5]。例如,某个学生每分钟读100个词,理解率为70%,那么他的阅读效率便是70ew/m,即:每分钟他能有效地读懂70个词所包含的信息量。阅读效率将阅读速度与获取信息量的阅读理解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故此评估方法将作为此实验中衡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与否的标尺。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的要求,二级阅读速度(针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指:“能阅读难度相当于Thirty-Nine Steeps(简写本)的浅显材料以及Reader’s Digest,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120个单词,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情节或论点。”(《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及采样班级(英语学院04级17班)所处年级(一年级下学期,即第二学期),笔者制定出下列评分标准:

合格:70 wm×70%=49ew/m

良好:100 wm ×70% =70 ew/m

优秀:120 wm ×70% =84 ew/m

根据此评分标准,并根据我校学生的现状,我们对采样班级学生进行了改变阅读模式、提高阅读效率的实验。首先,我们打破了以往泛读课只讲授教材内容的模式,提出了“自由阅读+集中阅读”的教学模式,即在课上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补充大量课外阅读材料,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抽出1/4的时间答疑解惑,并用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该实验旨在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强制阅读(集中阅读)。学生在不得不读的情况下,大量阅读相关材料,获取语言信息。此外,有效地弥补阅读教材信息量不足的事实。

笔者认为,文学是语言最具象的表现,大量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会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提高其阅读能力,而且能增加英语语言的输入、渗透。基于此观点,课外阅读材料多选自文学作品,特别是名著。所选内容由易到难。如王尔德的 The Selfish Giant、欧亨利的 Springtime A La Carte、Richard Connell的 The Most Dangerous Game、Washington Irving的 Rip Van Winkle、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节选等。此类阅读材料的阅读目的是全面理解,即获取材料传递的基本信息。对阅读材料的全面理解被认为是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阅读目的,因为全面理解需要读者具备:“very rapid and automatic processing of words,strong skills in forming a general meaning representation of main ideas,and efficient coordination of many processes under very limited time constraints.”[6]

试验方法:

1.提前一个星期下发阅读材料,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课外阅读,并记下阅读全文所需时间;

2.课上老师根据材料内容提问,或请学生简要总结某个段落的内容等形式检测学生的理解程度;

3.根据学生理解程度和所需时间计算出阅读效率;

4.记录学生每次的阅读效率,进行比较,以计算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与否(材料难易度也作为一个比较参数)。

试验结果:经过一个学期的试验,笔者对采样班级(共24人)的阅读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是大多数学生(18人)的阅读效率为50% -70%,即合格或良好;少数学生(6人)阅读效率为80% -90%,为优秀。但通过与学生入学时英语成绩与英语应用水平比较后,笔者发现,学生的阅读效率在该模式下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实验结论:该结果表明,这种阅读模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阅读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在大量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同时,忽略了英语阅读中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即阅读量。英语阅读在英语专业教学中被称为泛读。“泛”不仅指代内容、题材应涉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还应包括阅读量。没有量的积累作基础,提高阅读能力及阅读效率几乎成为空谈。

Stanovich早就提出了阅读速度与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阅读能力越强的读者读得越多,学得越多,理解力越强;而那些阅读能力差的读者会读得很慢,所以他们必定读得少。没有大量的阅读练习,他们根本无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7]张滨江教授也曾在其“从阅读心理机制谈英语阅读训练”中谈道:“从我们目前的教学看,阅读量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的十分重要的因素。没有足够的量,很难保证一定的质。”[8]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杨立民教授也曾说过,他的学生在基础阶段(大学一、二年级)阅读100本英文作品(含简写本),这足以证明大量的阅读才能不断地刺激学生英语信息的输入,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其次,非语言因素,这里指对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折射出许多文化内涵,蕴含着民族思维方式。Claire Kramsch指出:“文化意识已经成为教育本身的目标之一,如果我们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实践,那么文化就变成语言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9]因此,不了解阅读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很难理解文章所传递的信息。例如:在许多英语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而《圣经》则是基督教的法典。久而久之,许多《圣经》中的表达便融入了英语语言。如:“They met each other at the party and soon became David and Jonathan.”David和Jonathan是《圣经》中两个彼此承诺“不管发生什么,永远是朋友”的人物。如果学生不了解此背景知识,那这么简单的句子对他们而言也是很难读懂的。同样,《罗马神话》、《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莎翁作品等,在英语阅读中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因为作品中的语言越来越多地进入到英语语言中。如:Pandora’s box、Achilles heel、Shylock(夏洛克)等。此外,不同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也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谈及文化,不同的学者赋予了它不同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给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萨丕尔(E.Sapir)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所作的和所想的一切。纽马克(Newmark)的定义是:“使用某个特定语言作为其表达工具的某个特定社会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形式。”[10]

不管上述哪个定义更为准确,文化的涵盖面之广可以略见一斑。且文化和语言息息相关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化密切相关,那么“英语国家文化”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英语阅读课程。我们的“英语国家文化”课程目的是帮助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概况,如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笔者粗略看了一下课程教学内容,发觉其涵盖面同样非常广。以第一册为例,第一册主要是不列颠历史及个别地区基本情况、北爱冲突、英国政府、政治、经济、文学、体育、节日庆典、教育、社会、外交和传媒等。与上述文化定义比较后,笔者唐突地认为该课程似乎缺少了些约定俗成的、包含在文化范畴内的、对英语语言起着很大作用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的缺失应该由阅读课补充,还是文化课补充?

鉴于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总体培养目标只有一个,即:“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那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所有课程都应该以此为总体目标?那么课程设置是否可以相辅相成?

总之,经过“自由阅读+集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笔者认为,提高阅读效率,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应该不仅仅注重阅读方法与技巧,而应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学生英语阅读量,拓展学生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等方面着手,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英语综合水平。

[1]李萍,周继青.运用构思图式理论 提高英语阅读效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45.

[2]李祖祥,唐湘桃.Thieves英语阅读策略及其运用技巧[J].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05.

[3]李小曼,张和.英语阅读理论研究五十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5):139-141.

[4]李永芳.阅读效率——评估阅读能力的尺度[J].外语界,1995(2).

[5]Fry,Edward.Teaching Faster Reading,a Manual[M].London:Cambridge Univ.Press,1963.

[6]William Grabe and Fredricka L.Stoller.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M].Beijing: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14.

[7]叶碧慧.英语阅读速度与理解率的实证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05(6):93-96.

[8]张滨江.从阅读心理机制谈英语阅读训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创刊号),1993:12-17.

[9]刘书林.走出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误区[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2).

[10]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校:冯 革

A Study on the“Free Reading+Focused Reading”Mode

HUANG Qiang

Improving the students’reading ability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Nowadays,research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discussing reading strategies and reading skills,while,at the same time,the amount of English input is ignored.This paper intends to probe into the“free reading+focused reading”mod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free reading;focused reading;reading efficiency

H319

A

1674-6414(2011)01-0125-03

2010-11-30

黄嫱,天津外国语学院应用外语教学中心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澳大利亚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效率语言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语言是刀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我有我语言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