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休闲教育

2011-03-20李智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时代大学生信息

李智

(中国矿业大学 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E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休闲教育

李智

(中国矿业大学 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E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休闲越来越成为大众休闲的常态,有助于增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多样性和全面性,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参与休闲活动的积极性。但网络信息的传播对大学树立正确的休闲观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参与网络休闲活动的环境趋向复杂化。在E时代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休闲教育,必须通过弘扬网络休闲的人文精神、完善制度、培养个体的主体意识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休闲观起到积极作用。

E时代 高校休闲教育 优势 挑战 实现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迎来了E时代,以数字化、高速化、交互性和开放性为主要特点的网络媒体已经渗入人民生活的每个角落。具有高文化层次群体的大学生是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群体。网络正在积极地改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和休闲方式,特别是大学生的休闲方式受网络的影响更为深刻。如何在高校里开展大学生休闲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的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生活方式,以应对E时代带来的挑战,是当前高校休闲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休闲教育

对于休闲,马惠娣女士说:“一般意义上的休闲是指两个方面:一是解除体力上的疲劳,恢复生理的平衡;二是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成为一种精神上的驿站。她是完成社会必要劳动之后自我支配的时间,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人的生命状态的一种形式。”[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于光远、马惠娣、成思危等学者的推动下,休闲研究在我国开始起步,休闲教育理论的研究也逐渐热了起来。所谓休闲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人的鉴赏力、兴趣、技能,以及创造休闲机会的能力,使人能以一种合适的、有益的方式去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实现“成为人”的过程,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达到教育“育人化”的功能。

随着E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休闲生活的主要场地之一,高校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休闲教育活动,使网络成为开展休闲教育的新阵地。

二、E时代对开展高校休闲教育的特殊优势

在E时代,网络信息的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亿计的人们每天在E时代里工作、娱乐、休闲和生活。离开了它,小至个人,大至国家,生活的方式和工作节奏将会发生混乱。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7330万,互联网的普及率为35%,在网络用户的构成中,青年占绝大多数,其中大学生网民是使用最活跃的群体之一。[2]作为一种大众媒体,网络的文化传承和教育,以及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休闲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1.快捷性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网络作为一种大众媒体,是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其在生产发行、信息制作和传播速度等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快捷性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在传播过程融合了快捷性、连续性、多样性、交互性等多重特点,借助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可以把网络上的文化、休闲和娱乐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大学生,使其能够及时、便捷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休闲娱乐活动方式,确保积极的休闲观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另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前沿的休闲理论、休闲方式,以及相关的休闲娱乐文化信息。

2.多样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要确保对大学生的休闲教育收到实效,必须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网络的特点更好地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休闲活动的积极性。一般来讲,网络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特点,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信息聚集在一起,更加体现了内容多样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这些都为开展大学生休闲教育提供了全方位、大容量的丰富素材,使得休闲教育更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高校教育者可以将休闲理论、休闲技能和休闲文化知识等内容上传至网络,配以富有感染力的多媒体形式,吸引大学生关注、浏览、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从中了解相关知识,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掌握与休闲相关的知识,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了解休闲知识、参与休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休闲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3.交互性推进了教育的针对性。开展休闲教育要遵守“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原则,所以提高针对性是确保休闲教育达到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E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交互性的特点为教育者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网络信息的传播多是在彼此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的,因此网络信息交互性的传播强化了人际间的交往和联系。一方面,教师通过网络的交往,可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休闲观念、生活方式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休闲教育引导。比如,通过网络论坛、BBS、博客和QQ群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 “如何有效利用个人闲暇时间”、“如何参与休闲活动”、“如何提高休闲技能”等问题的自由讨论活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主动通过网络将自己想法,以及面临的现实问题及时上传,教师可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的提问,并认真回答,这种避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可以使师生毫不掩饰地表达自我,双方敞开心扉地交流,确保休闲教育的效果。

4.开放性确保了覆盖的全面性。网络是开放的,开放的网络必将改变休闲教育的时空,使受教育的人数、时间、地点和范围不再受到限制。E时代的交流不受时空的限制,教育者可以将休闲教育的内容输入校园网,一改以往课堂呆板、硬灌输的旧模式,开发休闲教育的网络模式。另外,还可以联合校外相关教师、学者成立“网络休闲教育中心”,让更多的学生通过网络接受到相关休闲知识,从而确保休闲教育覆盖的全面性。

三、E时代对开展高校休闲教育带来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高校学生带来精神愉悦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

1.网络信息的不可控性使得休闲教育趋于复杂化。据调查统计,对于大学生来说,网络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排序为:休闲娱乐、沟通工具、信息渠道、生活助手。他们对互联网的休闲娱乐功能的使用超过任何其他功能。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信息的传播逐步脱离国家、政府、学校和家庭的控制,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接受教育的方式,他们通过网络所获得的休闲方式和休闲理念可能与教师或家长灌输的思想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这就给开展休闲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性,使得高校开展休闲教育趋于复杂化。

2.网络的虚拟化使得休闲的个体容易异化。在虚拟化的网络空间中,个体由于无法真正实现休闲的目的而被异化。网络中的休闲信息比较零散,这些片段化的信息只能给人比较肤浅的认识。休闲的个体在网络中比较容易陷入无意识的自由状态,不愿意对片段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另外,网络中海量的信息容易使人陷入选择的困境,往往受控于信息点击率的高低,自己主动选择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起作用,对信息的筛选也比较迷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的自由是被异化的自由。[3]

3.网络休闲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网络既给大学生的现代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又给他们带来了危害。首先,网络休闲会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对我国的意识形态的渗透,易使大学生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崇拜,导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扭曲。其次,过度的网络休闲会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萎缩。过度的网络休闲容易导致对网络的依赖,使得大学生对正常的现实社会交往失去兴趣,正常的人际关系渐渐疏远。最后,过度的网络休闲易导致“网络成瘾”、“网络孤独症”等。这些负面的影响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问题,也为网络休闲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四、E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休闲教育的实现路径

E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正确的休闲观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使大学生休闲环境趋于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休闲教育的有效开展。要解决这一难题,不能对网络进行回避或遏制,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合理引导的原则,开展积极有效的休闲教育,才能趋利避害。因此,在E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休闲教育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占领舆论制高点,弘扬网络休闲的人文精神。E时代网络信息的特点决定了高校在开展休闲教育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积极弘扬网络休闲的人文精神。一方面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有效监控和引导,广泛采集与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的休闲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要构建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网络休闲平台。网络休闲应具备适应人性、满足人性和关怀人性的品质,要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使网络休闲真正成为心理交流和缓解压力的平台。

2.加强制度建设,引领网络休闲的道德规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5]在网络休闲中,人的道德规范处于虚拟的网络活动中,道德主体的自律性行为成为网络休闲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在网络休闲中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特别是在面对多重文化背景、多种文化观念时主体道德的价值取向。这样,网络休闲活动中的人才是网络中的道德人,网络休闲活动才是真正体现休闲本质内涵的休闲活动。

3.强化网络休闲教育,培养网络休闲个体的主体性意识。人应该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体,而不应该成为网络的俘虏。网络休闲倡导网络中人的自由自觉性的活动,是以追求休闲为目的,以彰显人的主体性价值为依托以虚拟的网络空间为平台展开的交往活动。[5]高校教育者应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引导理念,培养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休闲价值观,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明确人在网络休闲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创造性,不做无节制的“网虫”。

[1]于光远,马惠娣.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64).http://www.cnnic.cn/research/zx/qwfb/201104/ t20110408_20604.html.

[3][5]王岩.论网络休闲中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失位与归位[J].江汉论坛,2007,(1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中国矿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07B029)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时代大学生信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