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艺”之花别样红——幼儿科学教育在艺术领域中的渗透

2011-03-20吴建平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沙沙沙科学探究

吴建平

(南通市新桥幼儿园,江苏 南通 226007)

在大力倡导课程改革的今天,综合课程、渗透式课程已成为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受到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努力做到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以网络主题活动、渗透式活动等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在于培植幼儿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在获取科学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情感和态度。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艺术的形象性、开放性、愉悦功能,以及表现手段的多样性,更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热情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帮助幼儿形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发现科学之花在艺术领域中开得正艳丽。

一、以文为媒培育科学之情

文学作品从多重角度艺术地反映着现实生活,让人们感受真善美的情感。儿童文学作品更是以其唯美、生动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眸,润泽着幼小的心灵。不仅如此,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也会涉及科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以隐含的方式渗透在作品中,为孩子们所喜闻乐见,并从中增长见识,丰富经验。如“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以毛毛虫每天吃不同量的食物为线索,说明了毛毛不断地长大,从虫—茧—蝴蝶的蜕变过程,孩子们在欣赏故事情节的同时,了解到一个美丽生命的诞生经历。在学习作品时,我们让幼儿扮演毛毛虫吃食物、套上白丝袋体验“作茧自缚”、表演破茧而出振翅起舞的花蝴蝶,融科学于文学活动中,真可谓润物“巧”无声,孩子们自然地萌发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再如在《春雨》(下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花儿乐得张嘴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鱼池里/鱼儿乐得摇尾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苗儿乐得往上拔)这首诗歌里,我们能感受到雨水在动植物生长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诗歌给一般的自然常识赋予更多的情感色彩,使春雨润物变得诗情化,让幼儿在理解掌握诗歌的过程中获取科学经验。从孩子们的诗歌仿编中(下雨点/沙沙沙/落在小草上/小草乐得直点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树叶上/树叶乐得来舞蹈/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菜园里/菜苗乐得伸伸腰),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丝毫不比成人逊色,他们运用艺术化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认识,加深了对春天的感受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幼儿的科学情趣适合儿童学习特点,好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进幼儿对科学现象的了解和观察的兴趣,而且能丰富幼儿的语言素材,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以乐为绳体验科学之趣

音乐对儿童的愉悦功能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幼儿对音乐的表现是建立在充分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如在学习《摇篮曲》这一音乐活动中,老师充分运用调动幼儿已有经验,鼓励幼儿思考自然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并将他们唱出来。活动开始让幼儿欣赏歌曲“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接着启发幼儿想象:“还有谁是摇篮,会摇什么宝宝睡觉呢?”在轻柔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讲述并用画笔表达自己的想法:“风儿是摇篮,摇着树宝宝,树叶轻轻唱,树宝宝睡着了;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最后让幼儿拿着自己的画跟着音乐的旋律演唱歌曲,在这个活动中,老师运用艺术的方式引导幼儿迁移科学经验,感受科学现象的有趣,表达对事物的理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音乐游戏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概念,是科学与音乐渗透的重要形式之一。例如:在小班认识“荤菜、蔬菜”的科学综合活动中,老师以合唱歌曲《办家家》导入活动、“今天娃娃家要请客,娃娃家的爸爸妈妈们,你们准备给客人吃什么小菜呢?”当幼儿说出菜名时,老师一一出示图片,然后播放两首不同风格的乐曲,请幼儿根据音乐的旋律“切荤菜”、“切蔬菜”,孩子们用重重的、缓慢的音乐表示在用力地切荤菜,而轻轻的、快快的音乐表示在切蔬菜,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活动中学会了区别荤菜和蔬菜,在归类中形成了荤蔬菜的概念。

音乐活动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音乐创作的源泉来自生活,很多的音乐作品能隐隐地体现着科学现象的多姿多彩,当音乐活动涉及科学内容时,老师要适当加以提示,以促进幼儿经验的迁移,鼓励幼儿讲述已有的科学经验,运用音乐手段表现科学经验。

三、以画为桥感受科学之美

幼儿总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除了语言描述以外,图画、符号便是他们常用来表达科学认识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细致、深刻的生活感受,在头脑中留下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如在春天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带领幼儿去观察、写生,加深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天草长莺飞,百花绽放,一派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获得对动、植物的大量春季特征的认识。当孩子们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特征时,可谓思路开阔,敢想敢画,画面丰富生动。

学会观察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方法。观察的内容很广泛,如散步时,我们指导幼儿观察路旁的建筑,人们的活动,周围环境的变化,平时定期组织幼儿观察种植园地中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每一过程的特征,并用画图的形式记录,每天记观察日记等。这些都有助于幼儿随时随地地观察感受到的自然之美、科学之美,养成对事物留心看一看的习惯。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会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在“神7!我为你骄傲”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相关图片、观看“神7飞天”录像、设计未来的宇宙飞船、想象表达“我是小小飞行员”等,将幼儿绘画作品布置成主题墙,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萌发了从小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此外,还可以用美术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如在玩色游戏中,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和多变,培养对色彩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探索美、创造美的愿望。将科学教育渗透在美术活动中是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以做为梯探究科学之奇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他们总是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新的科学观强调幼儿学科学不是机械地接受现成的科学概念与经验,而是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究,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的环境,使幼儿在动手动脑、与客观事物的真实接触中建构科学经验,获得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幼儿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一缕清风、一粒种子会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一只蚂蚁、一头小猪会让幼儿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和人一样需要美好祥和的环境;一张纸、一块木、一滴水等会让幼儿知道世界是物质的,一切都会变……因此,科学的奥秘会被幼儿在“做一做”、“玩一玩”和亲历探究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材料,更新科学区域活动内容,如:在探索平衡现象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钢丝架、纸卡小人、回形针、橡皮泥,塑料夹、纸质小雨伞等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如何能让小人稳稳地站在钢丝架上,当孩子们操作发现了辅助材料的作用时,禁不住为自己的“金点子”鼓起掌来,还不断地让小人更换着“道具”在钢丝上表演。

总之,把科学教育的内容渗透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艺术手段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与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情感,值得老师进一步学习探索。

猜你喜欢

沙沙沙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雨点,沙沙沙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春雨沙沙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春雨沙沙沙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