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个有心的“寻宝”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教材的独特价值

2011-03-20杜娟娣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寻宝课文教材

杜娟娣

(上虞市春晖中学,浙江 上虞 312300)

一、背景——语文教材,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1.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语文教材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从高一到高三的各次大型考试中,很少直接涉及教材内容本身。我对本地区2011学年各年级全市期末统考试卷,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高一学期末统考中(总分100分),课内字词3分,默写7分,文言文10分;高二学期末统考中(总分150分),古诗文默写6分;高三高考中(浙江卷,总分150分),古诗文默写6分。从中可以看出,语文教材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分量是微乎其微的。

2.在教学主体——学生的意识中,语文教材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学生对教材的重视程度如何,是由考试这根指挥棒所决定的。学习语言类的知识必须背诵,但是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背诵的目的主要是应对考试的默写。一旦默写的考题里没有出现背诵的文章,学生就会失落和质疑:学习这些课文有什么用,考试又不会考到。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课堂效率下降,课后作业随意,对所学课文遗忘快。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会考复习中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几乎是张冠李戴,令人哭笑不得。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于漪老师说:“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我认为,应该将两位大师的思想融合起来,体现语文教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应该是除了通过教材学习知识点的内涵、学习方法以外,还要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思想、情感去感悟自然、感悟社会、感悟人生,并通过这些感悟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和审美意趣,进而形成认识、表达、审美等语文能力。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语文教材的独特价值,有效利用教材,做有心的“寻宝”人。

二、有效利用语文教材的方式和途径

1.用教材中人物(作者或主人公)的思想、精神激励和感染学生。

教材文本中,许多作品的作者不仅是中外著名的作家、诗人,而且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学者。与他们的作品倾心“交谈”,既可使学生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原则,又可使学生在“对话”中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接受他们的生活思想,获得人生启示。从作品的人物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坚毅,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放,李密“生当殒首,死当结草”的忠君爱国……

我在班级中开辟了“我学习的榜样”语文角。根据教材中课文的学习进程,在每个月末会让学生轮流推荐“我学习的榜样”,当然这些榜样都是所学课文中的人物(作者或主人公)。先是在班级中进行口头的交流推荐,然后请相应的学生将文字编辑整理,张贴在教室后面的“语文角”上。每一个作者都拥有深厚的人文情怀,每一篇文章都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些经典之作中徜徉,与这些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仿佛经历一次次精神的碰撞、交融和洗礼,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情趣和品格,促使学生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2.用教材中的语言和技巧作为学生写作的泉眼。

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查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查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宝藏,只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

首先,引用课本原话或仿写课本语言,扮靓写作语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模仿和借鉴课文语言,将有助于快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还要引用课文名句,点缀作文。如《我的四季》是一篇哲理散文:“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有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文中这些哲理性语句,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用以扮靓自己的作文。仿拟段落、句式,打造语言亮点。我在讲食指的《相信未来》时就让学生模仿诗歌中的前两个小节的句式“当……当……我依然……”进行了仿写训练,再比如《十八岁及其他》中有这样的句式:“十八岁使我想起了……使我想起了……”也可以进行仿写训练。

其次,以课本为依托,丰富表达技巧。我们在讲授课文的时候不妨把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作为一个重点,教学生学会借鉴名家名篇的表达技巧应用在自己的习作中。比如在学老舍的《想北平》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做到“以小见大”,以及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在学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手法及如何选取典型景物,避实就虚。而柯灵的《乡土情结》一文则可让学生学会如何很好地活用诗句,增强文章的内涵及文采性。

3.用诵读教材中的美文来强化学生的语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情趣。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 读熟了 常常可以顺口背出

, ,来,也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的教材都是经过作家精心思考和仔细推敲的佳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有着启智育人的巨大作用。我们要让学生应通过朗读吟诵,使课文活生生地感染学生,做到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一字未宜思,语语悟其神。在朗读中比较推敲,不但能更好地读出文章的味道,而且能让学生在对文章滋味的体味中领会文章语言的内在意蕴,使思维活动更加活跃,对语言的美感认识更为深刻,同时培养语意感知能力。

每学期初,我都会从所教课文中挑选出一部分语言比较优美或语言表达形式比较丰富的文章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早读时间进行诵读感悟。在不断地诵读中,学生既感受到了教材语言的优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又强化了语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每学年一次的“美文朗诵比赛”和主题演讲比赛中,我都能感受到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在写作中,学生相应的语言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结语

把语文教材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等结合起来,一方面教材的价值会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对教材的知识会有更深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到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教材是一座矿藏,它拥有无尽的资源。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欣赏它,用敏锐的眼光去发掘它,用科学的眼光去运用它。“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语文教材不仅仅是例子”。我们要让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和学习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让语文教材的独特价值得以更完美地彰显。

[1]尹文,张孝记.如何从课本中挖掘写作素材.

猜你喜欢

寻宝课文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寻宝
寻宝大行动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