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今和歌集》所体现的日本人的无常观

2011-03-20张媛媛

文教资料 2011年28期
关键词:和歌南通樱花

张媛媛 单 澄

(1南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 日语系;2南通职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日本人把樱花尊为民间国花,不仅仅是因为对它的妩媚娇艳的喜爱,更为重要的是欣赏它那刹那芳华瞬间寂灭的短暂绚烂。在被称为日本人心灵的镜子、心灵之花的《古今和歌集》中樱花更是受到了歌人们的青睐。在《古今和歌集》中咏诵樱花的和歌数量压倒性地超过了梅花(《万叶集》以吟咏梅花为主)。在吟咏樱花的和歌当中,人们更是醉心于表达对飘落樱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据调查,在“樱花歌中,咏叹凋落樱花的占到一半之多,而赞美盛开樱花的仅为13%”。如此对落樱有感,恐怕与它代表的短暂与无常之美不无关系。在日本人看来,纷纷凋落的樱花即是一种无常之美的体现,开时轰轰烈烈、落时似毅然决然之状正代表着一种他们所欣赏的审美价值。在樱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正是印证了和辻哲郎所说的樱花“突然、匆匆地绚烂绽放”且“不执拗地眷恋枝头”,而是“同时匆匆地、恬淡地凋落”的特点,用来象征季风气候风土里生长的日本人的气质“非常贴切”。①这正反映了他的樱花观:“樱花就是日本人,日本人就是樱花。”

日本人之所以会产生对落樱有感,产生“无常感”,与其受地理环境和佛教的影响等原因密不可分,接下来就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

一、地理环境

日本是岛屿国家,南北狭长,几乎囊括了从亚热带到亚寒带的所有气候。在纷繁复杂的气象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当属台风,与此同时,暴雨、洪水、旱魃与之相伴随而来。又由于处于环太平洋火山的地震带上,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更是频繁发生。简而言之,日本人对于脚下的这块土地,一方面,由于受到无限的恩惠而深深地为之陶醉,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常常加以赞美,把它比做“慈爱的母亲”。另一方面,对于还扮演着挥舞着惩罚皮鞭的“严厉的父亲”这一角色心生敬畏,为了适应性格多变的“父亲”养成了敏锐的性格,时时担心自然灾害将毁灭一切美好的东西,一种无常之感油然而生,并且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

二、佛教的影响

佛教是否影响了日本人的无常观,日本的学者进行过激烈的讨论。著名民俗学者堀一郎氏认为产生日本人这种“无常”之感佛教的影响不能忽视。在佛教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人是信奉神道教的,凡是与日本的风土相关的都是日本人崇拜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道教就是多神教,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日本人信奉“八百万神”。日本在公元6世纪开始接受佛教思想,特别是12、13世纪禅宗的传入对日本人的心理,以及对待人生态度的转变施加了极大的影响。在当时宣传儒教思想的汉诗、书籍传到日本之后受到了贵族文人们的喜爱,可是由于汉字繁琐,加之读懂真正含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儒教的“教化”“诗的功用”等理论对于统治者来说没有多大的用途,几乎没有被采用。相反,佛教却在日本深深扎下根来。因此,在当时由于思想理论的匮乏,佛教在日本取得了主导权。随着佛教的传入,无常思想得以形成。所以,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无常思想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在《古今和歌集》中吟咏落樱的和歌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古今和歌集》中最能够体现无常之感的就是吟咏落樱的和歌。

(1)世の中に絶えて桜のなかりせば春の心はのどけからまし(古今·春上·53·在原業平)

(2)春霞たなびく山の桜花移ろはむとや色かわりゆく(古今·春下·69·読人知らず)

(3)残りなく散るぞめでたき桜花ありて世の中はての憂ければ(古今·春下·71·読人知らず)

(4)ひさかたの光のどけき春の日に静心なく花の散るらむ(古今·春下·84·紀友則)

通过以上和歌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表现无常之感时,都是深陷悲哀、慨叹、感伤的感情漩涡中难以自拔。因此,我们可以得知日本人的无常观虽是受到了佛教无常观的影响,但在和歌中仅仅表现了感伤的一面。正如龟井胜一郎氏所说,佛教的无常观在和歌中,仅仅接受了感伤的无常感,这种不彻底性要归结于对佛教的片面追求。这一点与中国的古典文学所表现出的无常观大不相同。首先,在文学领域,中国原有的无常思想与佛教的无常观产生关联是在4世纪以后的事情。那以前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所感叹的无常是与佛教无关的。②《楚辞》就把人生作为短暂、无常的存在来吟咏。如下: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兴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可以这样说,在我国《楚辞》是描写人生无常文学的先锋。那么,比它早几个世纪的《诗经》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唐风·蟋蟀》(第一章))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秦风·车邻》(第二章))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乐酒今夕,君子维宴。 (《小雅·頍弁》(第三章))

前两首诗只是对年华的失去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在这些句子当中完全感受不到伴随着无常的那种悲哀。在《小雅·頍弁》中关于从中抽出的末章这一节,《毛诗》序介绍是诸公诽谤幽王,以及周王朝即将倾覆时期创作的。由此,我们不难得知,文人们在酒宴上唱和的这一章,与其说是对世事无常的悲哀,倒不如说是正因如此就更应该及时享乐来得确切。到了2世纪末3世纪初,民间的无名诗人创作的古诗、古歌流行起来。《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基调就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到了魏晋时期,感叹忧伤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悲哀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寡欢而愁殷”。至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更是激发出对人生的执著,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如此地颓废,但在这悲观、消极的感叹背后,却深藏着对人生、命运、生活的无限留恋、热爱。

综上所述,日本的古典文学中的无常思想与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日本人的无常思想源于佛教,它用佛教的思想来解释无常,认为人生无常是无常世界本身造成的,其次,这种无常又伴随着深深的悲哀。所以,日本人有“崇死”情结。

注释:

①和辻哲郎.風土——人間学的考察.岩波書店,1994:164.

②家永三郎.日本文化史.岩波書店,1984:235.

[1]鈴木修次.中国文学と日本文学.東京書籍株式会社,1988.

[2]小林智昭.無常感の文学.1965.

[3]大岡信.古今和歌集の世界.日本古典詩歌2.岩波書店,1999.

1.本文系2011年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级课题。

2.南通2011年度经济与社会发展热点研究课题: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南通江海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为借鉴(C-11-1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和歌南通樱花
毛南和歌
赏樱花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樱花
樱花站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On e at a Time
一抹樱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