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遗书《辅行诀》小补泻汤数术思想研究*

2011-03-01梁永林李金田李应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故用组方五脏

刘 稼,梁永林,李金田,李应存

数术,也写作术数,是中国古代学科分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在现存的最早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1]中,班固把当时皇室所藏图书分为六大类,即六艺、诸子、兵书、诗赋、数术、方技六者,而在其中的数术类图书中,又包括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个小类。数[2],指的是宇宙空间一切物象生长衰亡变化的时间、数量,这便是古人所说的“物生有象,象生有数”。术,《说文》:“術,邑中道也。”引申为方法、技术、技巧等,指的是如何求解宇宙空间一切物象生长衰亡变化与时间、数量关系的方法,这便是古人所说的“乘除推阐,务究造化之源”。数术,是指用易理、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数理来推断宇宙空间一切物象生长衰亡变化和发展趋向的方法。如果不读数术有关书籍,便无从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了。《四库全书总目》在评述术数要旨时说:“不出乎阴阳五行、生克制化。”指出研究数术的原则在于阴阳平衡、五行制化,即“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3]。20 世纪初,敦煌藏经洞被世人发现,藏经洞中所收藏的各种敦煌卷子得以重见天日,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中古历史研究的面貌。敦煌卷子虽然以佛经为主,但是数术材料也十分丰富,有许多珍贵的数术文献,如《周公解梦书》、《白泽精怪图》、《神龟推走失法》等。据统计,与数术有关的敦煌卷子达数百卷之多,它们是研究中国中古时期数术文化的一个重要宝库。本文拟对敦煌遗书中《辅行诀》小补泻汤的数术思想进行研究。

1 《辅行诀》诸药之精五行互藏

《辅行诀》五脏病证方组方法则的独特之处是以五行互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如“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五味变化之用”,提出了中药的五味分类也含有五脏互藏理论。如“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生姜为火,附子为土,细辛为金,干姜为水。味咸皆属火,丹皮为之主。大黄为土,葶苈子为金,泽泻为水,旋覆花为木。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金,茯苓为水,薯蓣为木,炙甘草为火。味酸皆属金,麦门冬为之主。枳实为水,芍药为木,萸肉为火,五味子为土。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术为土,竹叶为金。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4](图 1、2)”理论上的依据[5],见《素问·宣明五气论》、《素问·藏气法时论》、《灵枢·五味论》、《灵枢·九针论》、《甲乙经·卷六第九》、《太素·卷二·调食》。食物各有五味,药物亦各有五味,五味之生化补泻,实为确有,非为虚论。此25味药物依其气味之生克制化关系而运用之,疗五脏之虚实,若影随形,立竿见影。《辅行诀》大方小方的理论依据“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其泻以酸”,是《素问·至真要大论》引用的《大要》[5]。《大要》久佚但可以推知,《大要》早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也成为《辅行诀》的重要参考文献。

图1 五行五味互藏示意图

2 《辅行诀》五脏病证方组方的数术思想

小五脏补泻病证方的组方模式主要运用《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七十五难》:“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宋·徐大升《五行相生相克宜忌》:“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及五行相克的数术思想(五脏的体、用及体味、用味药见图2、3)。

2.1 小泻五脏方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中医理论对五味及其五行归属关系的论述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味酸,其类草木……其味苦,其类火……其味甘,其类土……其味辛,其类金……其味咸,其类水。”《素问·宣明五气》:“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此外,在《素问·五脏生成》、《灵枢·五味论》中均有相关的论述。可见,传统的这种归属关系是应用推演络绎的方法将五味归属于五行,其对应关系是味酸属木、味苦属火、味甘属土、味辛属金、味咸属水。而在《辅行诀》里根据五味的功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素问·脏气法时论》),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五味的五行依次归属为辛属木、咸属火、甘属土、酸属金、苦属水来运用[6]。如《辅行诀》的小泻五脏方之小泻肝汤:芍药、枳实、生姜。《辅行诀》:“肝德在散……酸泻之”,即肝属木,酸属金,金克木,本脏体味酸对应体味药芍药能泻肝,故用之;又“虚则补其母”,在加强肝体力量的同时还可以补其母。我们知道,水能生木,所以同时补其母同味肾酸,枳实为肾之酸金,故用之。又“实则泻其子”,在泻肝的同时还可以泻其子。我们知道木能生火,所以同时泻其子用味心辛,生姜为火之辛木,故用之。它位通同于此(图 4)。

图2 诸药之精五行互藏示意图

图3 汤液经法图

2.2 小泻五脏方

小泻五脏方

2.2 小补五脏方

如《辅行诀》的小补五脏方之小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薯蓣。《辅行诀》:“肝德在散,以辛补之”,即肝属木,辛属木,本脏肝之用味为辛,其对应的用味药桂能补肝,故用之;又“虚则补其母”,为了加强肝用的力量,在加强肝用的同时,还可以补其母。水能生木,所以同时补其母同味肾辛,干姜为肾之辛木,故用之。我们知道“土得木而达”,木病及土,“虚则受,盛则传”,为了防止传变,首先需补益本脏肝木内之克脏脾土,《辅行诀》:“脾德在缓,以甘补之”,薯蓣为肝木内之土,故用之。同时,木病又会影响中央脾土,我们知道金克木,为了防止传变,可以中央脾土之金来制约之,五味子为脾之金酸,故用之。它位通于此(图5)。

图4 小泻肝汤

小补五脏方

图5 小补肝汤图

3 小结

通过对《辅行诀》小五脏补泻病证方的组方模式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小五脏补泻方的组方蕴含着深刻的数术思想,秘藏着统一的运算模式。只要我们熟记“诸药之精五行互藏”之位,就可以根据这一数术模式进行推理,而不用死记硬背。此数术思想正如《辅行诀》:“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今对其“尽要之妙”进行研究,此图所蕴含的规律可谓豁然开朗。今通过对《辅行诀》与《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比较,发现《伤寒论》、《金匮要略》与其内容有相近、编写体例和结构有相似之处[7]。加之文献考证[5]认为,其组方思想源于《汤液经法》,因此对《辅行诀》小补泻汤数术思想进行研究,将对深化《伤寒论》运用数术思想开展组方研究奠定了基础。

[1] 刘国忠.中国古代数术研究综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3):133.

[2] 李阳波.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79.

[3] 赵知易.知易术数学——开启术数之门[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9:73.

[4] 衣之镖,衣玉品,赵怀舟.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62-64.

[5] 钱超尘.仲景论广《伊尹汤液》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15(3):27-32.

[6] 梁永林,李生财,贾育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味的五行归属辨识[J].中医药学刊,2002,20(4):491-492.

[7] 侯中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与《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文献比较研究[J].河南中医,2009,29(12):1241-1243.

猜你喜欢

故用组方五脏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完形乐园趣多多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部颁标准中治疗风温中成药的组方规律
高考英语全国卷中邀请信写作导练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五脏神”学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