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2011-02-21沈秀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曹操课件历史

沈秀萍

(南通市虹桥二中,江苏 南通 226001)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沈秀萍

(南通市虹桥二中,江苏 南通 226001)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封建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内容主要包括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形成三个部分,部分之间因果关系明确,脉络清晰,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而且教学主题鲜明。

【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本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合作式、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本课确定的教学思路是:由电视剧《三国鼎立》的片头曲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走进历史;通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探究历史;本课侧重于最后的“评说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由此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了近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时空概念,初步掌握了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阅读理解和通过一些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口头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知识的迁移能力,并能够进行一定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初步学会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胜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抓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设身处地、史实辨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历史感悟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再现,激发兴趣,走进历史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

师:你知道哪些与“三国”有关的历史人物?

生:踊跃抢答。

教师点评: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是真实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是真实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等,而不是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人物。

设计意图:选择《三国演义》片头引入新课,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走进历史,并思考真实历史与文艺作品的区别。

二、合作学习,探究历史,理解历史

师:(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以曹操的著名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说明战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也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生: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

设计意图:引用曹操诗句引导学生想象北方黄河流域的凄凉景象,有助于学生真正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性。

师:谁能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的潮流,结束这种混战局面呢?

生:略。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曹操像)简介曹操,指明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北方实力雄厚的军阀。

生:看课件示意图作答。

师:曹操要统一北方,首先得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为此,实力相对较弱的曹操是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的呢?(课件显示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三段史料)

生:阅读、讨论、归纳曹操的三项措施:①挟天子以令诸侯;②唯才是举;③屯田。

教师点评:由此可见,曹操不愧是一位政治家。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段史料的阅读概括,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师:官渡之战是曹袁之间的一次决战。(课件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请学生根据示意图上的提示简单介绍官渡之战的经过。

生:(填写表格并记忆)官渡之战的交战时间、交战双方、战役特点及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官渡之战的概括,进一步培养学生用一定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师:组织学生朗读许攸来降的小字,思考: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生:讨论。

小结:袁绍与曹操对人才的不同态度。

点评:许攸献计,曹操立刻亲率大军火烧乌巢,足见曹操作为军事家的果断。

设计意图:通过对曹操胜利原因的探究,使学生领会人才的重要性和个人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过渡:官渡之战以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踌躇满志的曹操以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龟虽寿》)组织学生朗读后提问:此时曹操还有什么“壮心不已”?

生:曹操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师:介绍南方与他相抗衡的两股势力:刘备和孙权。引出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请学生讲“三顾茅庐”的故事。

生:积极发言,互相补充。

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行思考: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生:①先自由回答。

②再根据多媒体显示的诸葛亮的“隆中对”及“隆中对”描绘的三分天下的形势图进行讨论

点评: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设计意图:通过对当时天下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

师: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孙刘组成五万人的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与曹军展开了一场决战。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播放录像《赤壁之战:火烧赤壁》)

生:根据录像小结赤壁之战的时间、双方、特点、结果。(填写表格并记忆)

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赤壁之战中曹操在军事实力上居绝对优势,为什么反而会失败?(提示学生:从作战双方去找原因)

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在会与不会的激烈争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点评:我们应从曹操身上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生:骄兵必败。

师: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多媒体课件动态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组织学生按地理方位自制三国鼎立局面简图。

生:按要求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整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梳理知识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初步养成学生结合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

师: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而讲,是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需特别指出的是:曹操死后,历史才进入了三国鼎立时期。

史实辨析:(课件显示)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生:略。

师: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胸怀统一全国的大志,都致力于发展经济、壮大实力,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多媒体课件显示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生: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师: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

生:吴国。

师: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和大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如今少数台独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总结: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三、课堂评说,升华主题,感悟历史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区分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1.评说曹操

师:京剧舞台上白脸的曹操。百家讲坛易中天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是能臣?是奸雄?我们该如何客观地评价他?

生:畅所欲言。

师:多媒体显示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多媒体显示鲁迅对曹操的评价,组织学生朗读,肯定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生:重新评价曹操。

点评:受文艺作品的影响,我们对历史上的曹操有太多的误解,这对曹操是不公平的,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客观、公正,要看主流,用历史的眼光进行科学的评价。

2.区别周瑜与诸葛亮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年轻的周瑜、拖着长胡须的诸葛亮)引导学生比较周瑜与诸葛亮,从年龄、性格、才能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周瑜。

师:联想语文课本中杜牧的《赤壁》,思考杜牧诗中有何欠缺?

生:略。

师:(多媒体播放音频资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组织学生跟读,引导学生从中想象周瑜——一代年轻儒将的风采。

设计意图:通过评说历史人物,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即把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用社会发展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点评: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往往不同,文艺作品为了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往往要进行虚构。所以,我们不能把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人物。

四、课堂回味,回味历史,感悟今朝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本课的感悟。

反思与点评纪录

(1)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学生求索意识。七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应尽量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

(2)巧设问题,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3)关注学生间的合作,教师适时指导,使师生、生生互动进入良性状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4)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教学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引导、鼓励他们在这样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上充分发挥才能。

(5)本课主要亮点在“评说历史人物”部分,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沈秀萍(1968-),女,江苏南通人,中学一级教师,历史学学士。

李雪虹)

猜你喜欢

曹操课件历史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新历史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课件综述——《识字三》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