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最佳情境 提高课堂效益

2011-02-21刘克庆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引例创设情境

刘克庆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江苏 南京 211800)

创设最佳情境 提高课堂效益

刘克庆

(南京市浦口区第三中学,江苏 南京 211800)

新的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因此,结合数学课程,充分利用并挖掘身边的数学素材,创设数学学习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搜集获取相关信息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恰恰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因此创设最佳问题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

课程标准;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仅要学生“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强调引导学生“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更要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具体运用”。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和各地区数学课程目标的一个显著特点,美国NCTM数学课程标准把“问题解决”作为目标之一,而且把“具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作为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并强调让学生面对具体的情境“做”数学,认为人们是在一些具体有目的活动中,收集、发现和创造知识的,这个活动过程不同于掌握概念和程序。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恰恰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直接有效的途径,它能够促进学生自由地、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思考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后的成就感,因此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现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情境,应切合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创设情境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节课,从这一课开始,就意味着将把学生从数的领域,领入代数式的世界,这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观念、方法产生一次质的飞跃;同时用字母表示数又是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之基础,如果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就无法进一步学习整式、分式、方程等一些代数式问题和与代数式相关的问题,更不能将实际问题化归为代数方法来解决。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图形和回忆小学里学过的一些与字母表示数有关的内容入手,让学生从学习中感悟到用字母表示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好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代数式的兴趣;同时通过数学实验室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探索其中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并用字母表示数来简明地进行描述,经历一个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教学的内容大多数以实际生活和学生学过的一些与字母表示数有关的内容为问题情境呈现出来,给学生以亲切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圆满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应充分使用好每章节前的引例

深刻地把握新教材,揣摩编者的意图,充分利用好每章节前的引例,做好“文章”,创设佳境,将学生带入其具体的情境之中。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势必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充分利用课本中每个章节前的引例,将引例付之于现实的情境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体验、推理、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例如负数的引入,课文采用了知识竞赛的计分,这一引例,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借助电脑播放出竞赛的计分办法,并用动画设计出四个小组得分的表格,将学生带入真实有趣的情境之中,然后让学生来统计各小组的得分,当学生统计到第四小组得分时发现了问题,这一组答对了2题得20分,答错了3题扣30分,结果该小组不仅未得到分,反而被倒扣10分,这里出现了比“零”还小的数,如何表示呢?还可以用小学学过的数来表示吗?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之中感受到小学阶段所学的数不够用的事实,体验到负数的存在及实际意义,学生很自然地体会到了负数的真正含义。又如《10万有多大》中的100万步有多长?100万本数学书有多高?100万粒大米有多重?100万元需要多大的皮箱?等几组实际活动,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操作简单,简便易行,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亲手操作,将学生置之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到100万究竟有多大。这是空洞说教很难达到的,课本中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引例还很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课本中的引例,导演策划出一幕幕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场景,让学生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三、创设情境,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从“已知区”进入“最近发展区”最终达到“未知区”,这样循环往复,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螺旋式上升。怎样把学生从“已知区”引入到“最近发展区”,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而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将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入课堂。如在《日历中的方程》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预先准备一本旧挂历,从中任意撕取几张,分发到每个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对天天见到的日历仔细观察。师: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从横行上看,后面的日期依次比前面一个日期大“1”,从竖列上看,下面的日期依次比上面一个日期大“7”,师:如果用X表示某行或某列中的这个数,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把这一行或这一列中的其他数表示出来吗?(谁来试一试?);如果从日历的某一列中取出相邻的四个数的和是54,你能列出方程,求出这四个数吗?(学生研究讨论);这四个数的和是59可能吗?为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将学生置身于日历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出其间的内在规律,感受可以用方程解决日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然后再继续追问,师:如果用3×3的方框任意框住日历中的九个数,这9个数之间又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探索其中的规律,解决其他类似于日历中的方程问题。这样通过亲自观察,亲身感受,身临其境,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你能摸到红球吗”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设置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摸球,体验模到红球的可能性,感受到可能性事件也有大小之分,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获得了新知。

四、创设情境,应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功能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原始、有趣等非逻辑化的情境资源,把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带入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如教学《乘方》一节,其中细胞分裂,可借助电脑动画,制作出细胞分裂的其实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细胞的分裂产生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联想,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开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进入思维的最佳状态,内心激起探求奥秘的波澜,有力地推动思维的进一步深入,通过不断反复的演示,并把细胞的分裂过程进行定格处理,动静结合,化虚为实,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问题就自然得到解决。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模型、幻灯、录像以及计算机等把抽象和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如数的乘方,把细胞的分裂做成动漫的形式,把轨迹做成动画的形式来教学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乐意学数学,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中去。

五、创设情境,应寻找学生身边的实例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经验,“同化”和“顺应”出当前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意义上建构,因此我们可以跳出课本的束缚,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作为创设问题的情境,甚至可以走出课堂。例如教学设计《打折销售》一课的教学时,我预先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去商场、商店进行市场调查;或走访有关专业人士,了解相关知识,分工合作并明确调查时任务:弄清成本、进货价、销售价、利润、利润率、打折等概念的内涵,并了解这些量之间的关系。调查后,各小组汇总,写出调查报告,以便课堂进行汇报交流。通过随后的家长反馈和课堂的市场调查汇报来看,这一调查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调查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不仅从调查活动中搞清了销售问题中的几个基本量的内涵和几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学习打折销售问题做了坚实的铺垫,而且促进了学生对市场营销有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活动中,学生还弄清了“毛利润”、“净利润”的概念,有一组学生甚至还走访了中盛商场的王总经理,在那里他们还了解到了销售中为了“增加人气指数”、“尽快减少库存”、“积极推销新产品”、“拉动市场经济”等而进行的“打折销售”活动的内涵,学到了课堂里面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社会实践。学生喜欢学习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又是他们所熟悉数学知识,这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应该创设一定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应用与发展,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学习用一个平面截一个几何体得到的截面是什么图形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用土豆或菜萝卜做几个正方体然后用菜刀亲自去切,让学生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如,学习日历中的方程,就可以布置学生每人带一张日历,然后用正方形方框框四个数,看看其中的四个数有什么规律,(横看、竖看、沿对角线看)然后,再用正方形方框框住九个数,看看其中的九个数有什么规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意识。

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因此,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组成学习小组,走向社会去调查,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张华伟)

猜你喜欢

引例创设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定积分概念教学案例和思考
一道高考解析几何选择题的解法探究
一个三角形面积公式s—1/2|x1y2—x2y1|的证明与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