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5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综述

2011-02-10魏清琳李菊莲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患侧

范 娥,魏清琳,李菊莲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近5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综述

范 娥,魏清琳,李菊莲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是治疗本病的方法之一,在临床中已被广泛推广及应用,并得到了国内外医者的认同,但因其各人的操作方法不同,并在临床中存在许多其他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因此,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仍存在着许多争议。为了解现状,为临床针灸医师治疗本病提供常规的治疗方法,特将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及查阅,并进行综合分析介绍。

针灸;周围性面瘫;综述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如口眼㖞斜、额纹消失、眼裂增宽、闭眼不能、流涎、塞食等。目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颇多、思路各异,但疗效有好坏、疗程有长短,其主要原因与各人的操作方法、辨证施治及其他诸多因素有关,因此,针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仍存在着许多争议。故为了解现状,为临床针灸医师治疗本病提供常规的治疗方法,特将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如下。

1 针刺时机的选择

查阅文献后发现,周围性面瘫的病程基本分3期:急性期或发展期(1周内)、恢复期或静止期(发病2周~3月)、后遗症期或恢复期(发病3月以上),目前各医家针对面瘫的针刺时机的选择存在很大争议,即在急性期尤其在患侧能否针刺。一些医家认为本病初期局部存在水肿与压迫性缺血的恶性循环,故急性期不宜针刺,尤其在患侧。如杨连松等[1]、任红梅[2]均认为急性期患部不宜针刺,应远端取穴为主,且取穴宜少,手法宜轻,得气即止。邱晓虎等[3]以泻健侧补患侧,既不耗患侧正气,又能起治疗作用,同时又不延误时机。刘锦[4]也认为本病的最佳治疗时期为静止期,发展期不宜进行针刺治疗,尤其不宜强刺激或电针。祝恩智等[5]治疗时急性期取主穴风池,静止期取主穴合谷,施以捻转泻法;恢复期施以毛刺法。

还有一些医家提出本病在急性期可在患侧进行适当的刺激,但选穴要少,刺激要轻浅。如姜义飞等[6]根据廉玉麟治面瘫的经验,提出急性期风邪初发,强调所有配穴都应浅刺,以免引邪入里。李虹[7]在急性期取患侧地仓、颊车、阳白、攒竹穴,采用无痛快速浅刺法。刘洋等[8]主张发展期在阳白、四白、迎香、地仓、颊车、颧髎、翳风、合谷进行浅刺。奚向东[9]总结程子俊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后认为:急性期以少阳经穴为主,不取或尽量少取阳明经脉,以“通法”为主。在针刺的刺激量上,黄冬娥等[10]认为急性期宜远部取穴加局部浅针,恢复期重用透刺,后遗症期兼用透针和浅针。

还有部分医家则认为治疗本病的最佳时期是急性期,并应直接针刺患侧。如唐艳等[11]根据武连仲教授治疗面瘫的丰富经验,认为本病应局部取穴,不取远端,强调取穴少,取正经大穴,针感走窜,避免伤气耗血的治疗方法。杨怡等[12]主张尽早治疗,尽快减轻或消除水肿、缺血对神经的损害,尤其对高龄重患者、糖尿病患者、耳廓疱疹患者。郑晖等[13]检索出2001~2007年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文献1691篇,分析研究表明,针灸早期介入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并推荐使用电针或毫针剌结合灸法进行治疗。许凯声等[14]通过临床观察后指出针刺的最佳时机是急性期,指出此期针刺对面神经是一个良性剌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面神经恢复概率。吴美倩[15]在急性期采用针刺、TDP神灯照射,在静止期及恢复期配合电针治疗,结果愈显率为81.58%,总有效率为100%。粟胜勇等[16]在急性期用放血疗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达100%,认为早期治疗效果良好。

2 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各种针灸方法

2.1 传统针刺治疗

董风英等[17]针刺治疗本病,取主穴颊车、阳白、地仓、四白、下关、丝竹空、足三里等,随症选穴:如人中沟歪斜配水沟,耳后疼痛配风池。5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7%。周长斗等[18]取翳风、地仓、眼三针(睛明、上明、承泣),结果痊愈率为89.5%,并缩短治疗周期。廖炼炼[19]以透针剌为主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闭目,面部相邻腧穴采用透穴刺法,人中及承浆斜刺向患侧。治疗14天后结果总有效率为96.56%。陆斌等[20]运用盛氏面三针治疗,面部诸穴均取患侧,面瘫1位于地仓穴下1寸,向颊车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2相当于大迎穴,向颧髎穴透刺,进针2.5寸;面瘫3位于太阳穴下1寸,横透刺通过四白穴,进针1.5寸。结果表明运用盛氏面三针治疗面瘫疗效肯定,病程缩短,并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胡红筠等[21]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取患侧翳风、地仓透颊车、四白、阳白、完骨、合谷,余辨证配穴。针毕用艾条灸阳白、完骨、颊车、四白穴15 min。结果愈显率为80.0%,总有效率98.3%。

2.2 针药合用

孙月霞[22]针刺取患侧下关透地仓穴、阳白透鱼腰穴、攒竹透丝竹空穴、睛明、迎香、承浆、人中、双合谷、双三阴交和侧足三里等穴,中药用牵正散加减,结果总有效率达95.3%。于浩等[23]也针药合用治疗,针刺以传统针刺法,中药采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20次后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5.2%。认为针刺可疏通颜面经气、调和气血、通经活络,中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李家康等[24]针药并用治疗,针刺常规取穴,合谷穴采用捻转补泻,泻健侧,补患侧,余平补平泻法。中药内服组方以祛风通络药为主,治疗结果愈显率为97.37%,总有效率100%。

2.3 针刺为主的综合治疗

曾贤[25]采用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本病,常规针刺后,取患侧翳风、下关、颊车穴进行穴注,用药为维生素B12注射液1 ml,以上3穴交替注射,并在患侧配合TDP照射,总有效率达97.8%。陈明等[26]在常规取穴针刺的基础上,用生理盐水2 ml将腺苷钴铵0.5 mg溶解,注射风池穴,左右交替,最后总有效率达100%,认为本法对于促进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即髓鞘的修复效果最好。闰毓茜[27]采用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针刺按常规穴位及方法,针毕后,用梅花针叩刺阳白、颧髎、禾髎、地仓、颊车穴,叩至局部皮肤潮红、无渗血、稍觉疼痛为度,结果120例患者中愈显率为87.5%,总有效率100%。李培宏[28]针刺配合放血疗法,取穴:①阳白、四白、太阳;②迎香、下关;③颊车、大迎;④地仓、牵正、翳风、阳陵泉、对侧合谷。针刺:取第④组穴位,进针得气平补平泻,留针30 min,①、②、③组穴位轮流用三棱针点刺放血,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3个疗程后观察总有效率为96%。任红梅[2]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电针,电针采取断续波,认为电针断续波可刺激神经冲动,延迟病变肌肉的萎缩和变性。刘玉生等[29]采用电针加中药治疗面瘫,其中药为牵正散研末为散剂,有效率达97.8%。熊向武[30]采用电针配合艾条,电针取穴为地仓、四白、太阳、牵正,在电针治疗期间加用艾灸疗法,结果总有效率100%。黄莹[31]采用综合疗法,首先取患侧太阳、下关、颊车、地仓、健侧合谷进行针刺,针刺结束后以梅花针轻叩患侧面颊,再以艾条雀啄灸患侧,潮红为度,结果总有效率为95%。吴永刚[32]研究头穴透刺配合训练疗法治疗本病,结果总有效率92%,同时注重留针期间,让患者进行自主面肌训练,认为针刺和训练是神经损害恢复的康复训练手段之一。杨怡等[12]从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入手,结合中医病因病机,采用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125例,总有效率100%。

2.4 特殊方法及穴位治疗

2.4.1 火龙疗法 沈爱明[33]用火龙疗法治疗本病,具体操作如下:先令患者仰卧位,患侧面部向上,在患侧面部至耳后均匀涂以用僵蚕、白附子、全蝎等份共研细末并用加热黄酒适量调成的糊。再取湿热毛巾敷于患侧,在热毛巾上外敷相对较干的毛巾遮住头部其余部位,在敷药局部毛巾上均匀撒上95%酒精,点火,7~10 s后再盖湿毛巾以灭火,局部施以叩击法1 min,如此重复20次。运用本法治疗后痊愈率为71.3%,总有效率达96.27%。

2.4.2 针刺“面神经干”疗法 朱海玲[34]采用针灸面神经干治疗本病,取患侧完骨、翳风、面瘫干,面瘫干的具体取穴法如下:耳垂与面颊皮肤交际区直下约3 mm,以指甲上下刮动触及一直径为约3 mm且患者有酸胀感的绳索状物,即为面瘫干。病程半月以上患者,采用电针,选取连续疏波,强度以患者不觉疼痛为度,连续2周未见明显好转采用灸法,选用本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总有效率达99.2%。

2.4.3 针刺“面瘫穴”疗法 邵立原[35]针刺平衡针的“面瘫穴”治疗本病时总有效率达100%,认为平衡针法是通过传统医学的经络系统和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的信息反馈技术效应激发调动病人机体的内在抗病潜力,调整脏腑及营、卫、气、血,达到治疗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灸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之一,因其疗效肯定、操作方便、费用低廉等特点,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并在临床中普遍推广应用。但其在相关研究中仍存在着不足之处:①医家们对针刺时机的选择、针灸方法的选用上仍存在着诸多争议,尤其是针刺时机的选择;②根据现有的文献显示:机理探讨性的文章欠缺,而多偏重于手法、刺法的研究;③同时发现临床观察、临床研究类文章占得比重过大,而基础实验研究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即使仅有的实验研究提供的实验结果和理论依据,也并未能充分结合及指导临床,导致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存在脱节问题;④单因素单水平研究较多,缺少多因素多水平纵横交互作用的研究;⑤在治疗的过程及愈后生活中,缺乏心理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宣教。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广大同仁们共同努力,及时发现并补充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一套疗效好、重复性好、较规范的针灸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案,从而指导临床并取得较好疗效。

[1]杨连松,王京善,杨莎莎.分期针刺加TDP中频电治疗周围性面瘫28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9):611-612

[2]任红梅.分期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6):351

[3]邱晓虎,谢晓焜,谢昆.透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J].中国针灸,2006,26(4):287-288

[4]刘锦.浅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和治疗时机[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0):3-4

[5]祝恩智,杨忠影.分期针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3):352

[6]姜义飞,刘元平.廉玉麟治疗面瘫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20):644

[7]李虹.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18-19

[8]刘洋,孙慧丽,孙晶.多针浅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10):748-749

[9]奚向东.程子俊教授“通脱法”针治面瘫经验[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12):1

[10]黄冬娥,吴强,陈传红.吴炳煌教授针刺治疗面瘫经验撷要[J].中国针灸,2008,28(3):225-227

[11]唐艳,郑莉娟,殷丽莉.武连仲教授面瘫经验拾粹[J].中国针灸,2009(8):643-644

[12]杨怡,张伟,朱俊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不同针灸方法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6):452-454

[13]郑晖,李瑛,陈敏.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刺灸方法的循征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77-78

[14]许凯声,黄漫为,王琼梅.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3):169-171

[15]吴美倩.分期针刺治疗面瘫3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 (7):408

[16]粟胜勇,邓柏颖,张毅.放血疗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2例[J].中国针灸,2007,27(1):8

[17]董风英,盂庆金.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8(20):731

[18]周长斗,冯声旺.针刺眼三针对Bell麻痹疗效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7):489-491

[19]廖炼炼.透针剌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29例[J].广西中医药,2008,31(5):22

[20]陆斌,周俊灵.盛氏面三针治疗Bell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68

[21]胡红筠,刘锦丽,程锦华.针刺加艾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5):58

[22]孙月霞.针药合用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7,23(2):53

[23]于浩,周佐涛,林晓山.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优势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126

[24]李家康,焦杨,丁德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532例临床疗效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7):16-17

[25]曾贤.针灸加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35

[26]陈明,葛宝和,刘捷,等.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Bell麻痹3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9):808-810

[27]闰毓茜.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J].河北中医,2007,29(11):1022

[28]李培宏.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2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723

[29]刘玉生,欧阳应颐,尹勇.电针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6,26(4):259-260

[30]熊向武.电针配合艾条灸治疗面瘫108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1):452

[31]黄莹.针灸治疗面瘫109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11):74

[32]吴永刚.头穴透刺配合训练疗法治疗项固性面瘫25例[J].中国针灸,2009,29(12):959-960

[33]沈爱明.针灸加火龙疗法治疗面瘫80例[J].中国针灸,2007,27 (12):929-930

[34]朱海玲.针灸面神经干治疗周围性面瘫120例[J].中国针灸,2009,29(8):631-632

[35]邵立原.针刺“面瘫穴”治疗面神经麻痹110例[J].中国针灸,2009,29(9):738

Literature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n Recent 5 years

FAN E,WEI Qing-lin,LI Ju-lia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su College of TCM,Lanzhou730000,China)

Facial paralysis is a clinical common disease,and acupun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treatment for this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has been widely promoted and applied,and it gains the recogni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doctors,but because of different operations by different people,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affect its efficacy,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disputes on the issue in some treatments.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this disease is to provide regular treatment,especially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retrieval,assessment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during recent five years.

Acupuncture;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Review

R246.6

A

1005-0779(2011)12-0058-03

范娥(1981-),女,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疼痛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2011-04-21

猜你喜欢

面瘫面神经患侧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更 正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