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业忧思录——广州报人对报业新媒体的思考

2010-12-27尹伟欣

中国记者 2010年11期
关键词:平面媒体广州日报报业

□ 尹伟欣

论及新媒体,用得较多的往往是“抢滩”这个词,言外之意,还在跑马圈地的阶段。既然是新事物,处于探索中,摸着石头过河,就会有很多问题未解,比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归根结底,是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赢利模式。

当然,在众多问题中,至少有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是方向,即报业朝新媒体转型的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二是主体,即在发展壮大新媒体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弃报业这个安身立命的根本。

不能丢弃报纸固有优势

发展新媒体,主报不能伤筋动骨,这一点毫无疑义。

报纸的赢利模式是做好新闻内容,提升发行量,吸引广告。这种盈利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戴玉庆说:“我们的广告额之所以连续十几年在全国同行中保持比较靠前的水平,主要就是坚持了符合报业市场规律的盈利模式,这一点十分重要。”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提出向全媒体集团转型时,仍然强调继续发挥平面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将平面媒体的“信度”(公信力)优势、“深度”优势、“高度决定影响力”的“高度”优势,和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宽度”“速度”“互动度”相结合,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长杨兴锋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平面媒体仍然是集团的支柱和基础产业。一定要继续花力气经营好平面媒体,不能在强调转型时丢失甚至抛弃了我们固有的优势和传承。”

毕竟,平面媒体长期积累起来的优质内容生产优势、品牌优势、公信力优势,短时间内,新媒体不能匹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梁泉说:“报网融合不是割传统媒体的肉,而是在竞合中共同发展。”

在此前提下,各媒体因势利导,整合资源,做大蛋糕,积极推进媒体融合。 去年,南都报系围绕“南都,无处不在”的核心理念,推动自身由传统的信息供应商向以“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并重的现代综合信息运营商转型,将南都打造成涵盖报刊、网络、广播、视频、手机报纸、户外传播等多种形式的“全媒体”,以实现“媒体形态、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城市群和社会影响力”的“无处不在”。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梁泉介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新媒体路径具有两个特色。一是成立集团新媒体部,统筹集团的新媒体规划、管理、研发、投融资等业务,成为新媒体的孵化器;二是着重整合线上、线下两种资源。所谓线上就是网络等新媒体的板块,所谓线下就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六十年来积累的传统媒体的资源,具体包括内容、市场和人力资源的融合。

在大型商业门户网站广告大幅上升,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改变过去报网营销分离、各自为战的局面,采取了“报网打包、整合营销、立体传播”的策略。今年7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广东移动合作,推出了“亚运G3宣传大使评选”活动,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双重资源来办,收益也是报网按比例分成。仅此一项活动,集团实收近百万。类似整合营销活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去年以来已频频操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均比较理想。

连学费都不愿意交,以后就会非常被动

新媒体是个烧钱的活儿,投入大,产出小。纵览全国乃至全球,传统媒体进军新媒体市场获得成功的还很少,目前只是不断尝试。

2009年4月,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以1.5亿注册资金成立新媒体有限公司,全面布局新媒体发展。2010年6月,随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粤传媒的资产重组,集团新媒体业务整体注入上市公司。选择把新媒体业务整体注入股份公司,用梁泉的话说,“就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源。”

目前成功的新媒体公司主要是商业门户网站,而这些都是风险投资领域,传统媒体难以进行风险投资。新媒体投入较大,推入上市公司,能推动快速发展。

这些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一直在投资新媒体,但量有限,总的来说就是保持投入,控制成本。目的在于跟踪、探索新媒体发展路径,进而实现品牌延伸和资源整合。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应对新媒体,实行“十六字方针”——“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谨慎投入、重在探讨”。重在探讨指的就是探讨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

目前报业切入新媒体实践中,做得较多的是内容平移,以传统媒体内容移植的方式,在新的载体上整合资源,让阅读者有新的感受,如新闻内容上载iPad等。但远见者并不满足于此。杨兴锋说:“转型并非简单把平面媒体的内容、影响力延伸到网络等新媒体,而是对传统平面媒体运作模式进行一场革命、一次超越、一次新的创业。”

新快报社长李宜航持同样观点:“传统媒体仍然有发展壮大的空间和时间,数字媒体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也不可能消灭传统媒体。但传统媒体必须加快转型,形成新的媒体业态,才能走出新路、焕发生机。”

发展新媒体,难免铺摊子上项目,难免失败。杨兴锋认为,为了在平面媒体发展到达顶点之前,寻找新的替代品,实现新的增长点,这些都是值得的。“只在旁边看,连学费都不愿意交,以后就会显得非常被动。”

区域门户网站的商业价值

中国的新媒体是从互联网开始的。目前,新闻网站盈利情况仍不乐观,尤其是省一级报纸主办的新闻网站。

南方网2007年3月启动经营创新,2008年达到收支基本平衡,2009年开始盈利。南方网总经理杨云飞说:“今年比去年的情况应该更好。”南方网的优势在于抓住了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业务,为当地党政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方案起草、栏目设置到日常运营,通过一揽子打包、专业团队专人维护。

奥一网定位为深圳城市社区门户网站,让用户参与、获得服务,尤其是生活服务,今后要往电子商务的方向发展,使受众由看新闻转换为用资讯。

2008年,大洋网改版后,致力于建设广州本地强势的新闻资讯门户、互动社区门户和生活服务门户,实现“大洋网,融入你的生活!” 依托《广州日报》的强大品牌,大洋网正着力打造面向珠三角九大中心城市的大洋网媒群,同时重点建设汽车、房产、美食、健康、教育等一系列重点资讯频道,新闻和资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金羊网的新闻只能占全部内容的三分之一,把更多精力放在公益新闻上,构建网民参与、互动、求助的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公民新闻、服务新闻、商务新闻等。

从上可以得知,广州各大媒体网站不约而同地在打区域牌,走服务路线。

梁泉说:“我们已经用实践证明了区域门户网站的商业价值。很多广告比如房地产都是区域性质的。广告必须强调区域属性,区域网站贴近当地网民的生活需求,具有用户黏度,广告的千人成本较低,对客户具有较好的广告回报。”杨云飞说:“区域性门户网站贴近市民,距离市场资源较近,这是我们的优势。要让广告主认识到区域网站的独特影响力,正确认识、评估区域网站的价值。”

但是,广告主不一定看到了这一点。

于是,南方网、大洋网、金羊网等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网站,开始考虑广告联盟的方式,共同组织、参与重大广告活动,以此共同推动区域网站商业价值的提升。其目的是改变广告主的理念,使区域网站在常规的广告预算这块蛋糕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说地方资讯服务是报办网站实现盈利的路径,但这是否恰恰抹杀了网络无远弗届的魅力呢?在“产品汇聚与市场进一步分化”下,这种模式会不会走向式微?也许我们未必要破除新闻网站的地域限制,因为这正是其他门户网站所不能比拟的优势资源;这也说明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融合时,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元素来聚合广告资源。

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根本不值得争辩。但新媒体尤其是移动运营商的壮大,使得人们越来越怀疑做好内容还是不是王者之道。

杨兴锋说:“内容为王,渠道也为王,在新传播技术条件下,内容为王越来越靠不住。布局新媒体就是为了探索合适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大家都在摸索当中。哪一块商业模式比较成熟,就加大力气去做。” 杨云飞的说法同出一辙,“成功的企业也好,媒体也好,都是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为王。内容为王和渠道为王都不重要,他们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梁泉认为:“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关键取决于二者谁更强势。内容提供商实力更强,在利润谈判中就具有主动权;渠道运营商实力更强,内容为王就难以成立。不同的阶段,还会有不同的体现,实力有可能此消彼长,不可能一成不变。我更赞成品牌为王。”

黄斌说:“新媒体战略,根基还在于报纸本身,依靠的还是报纸的品牌影响力。必须坚定内容为主,我不赞成渠道为王。”随着新媒体自身的成熟和传统媒体应付能力的增强,“渠道”变得越来越多,要想在激烈的媒体战中脱颖而出,“内容”可能仍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法宝。

猜你喜欢

平面媒体广州日报报业
广州日报:打造媒体深度融合的地方范式
如是说
探究平面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
你是星期几的样子
党报微信公众号传播策略——以《人民日报》与《广州日报》为例
让平面媒体报道体育赛事“活”起来——以2016年世界单板滑雪锦标赛为例
浅析新媒体时代平面媒体新闻视觉化呈现的现状与趋势
简论基于微博环境的平面媒体新闻采写的若干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