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共识

2010-12-27

中国记者 2010年11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共识受众

本刊特约评论员

作者:张立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十年了!从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今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从建设到建成,一词之改,标志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新闻报道也承担起新的使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共识。

即将启程的“十二五”,中央部署侧重三个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共十项任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这三大方面、十项任务,就是今后五年最重要的主流新闻。与中央部署相衔接,各地、各部门也要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以上三大方面、十项任务,就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并且,它们还有自己的时刻表,比如,珠三角,国家发改委公布其“发展规划”:2012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三角,国务院批准其“区域规划”:2015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提前”“建成”……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的高频热词,及时深入报道其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新成就……就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共识。

新闻是公众话语,新闻把时代急需解决的问题凸显在探照灯下,把个别人和事通过报道转化成公共资源。报道蕴涵的知识、信念、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是要同受众分享的。新闻事先假定媒体和受众共享一个知识数据库,否则新闻无法理解;而每条获得受众认同的新闻,都是对这个数据库的持续更新。从这个角度看,新闻不仅记录历史,更在“生产现实”,最基本的“生产”就是与时代同步,每时每刻凝聚共识。

至少三个原因,使凝聚共识格外重要和紧迫:

一是“十二五”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国内各种“两难”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更加凸显,医疗、教育、社保等改革都进入关键阶段;国际货币战、贸易战刀光剑影,中国周边外交难题接踵而至。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更需凝聚共识:以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统领发展。

二是新媒体勃兴。人人有个麦克风,众声喧哗,新媒体把分殊化(分众化、分散化、去中心化)推向了极致,这暗含极大的危险。缺乏共识的“意见自由市场”,只会“真理越辩越昏”!健康社会总是永恒的双向运动:一边分殊化,一边中心化,两者永远在同时进行。愈是众声喧哗愈需要强化共识,总得对重要次要有些基本认同。

三是巨国规模。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开篇即强调一个“惊心动魄的事实”:翻看世界地图,全欧洲和南北美洲住着10多亿人,这10多亿人生活在大约50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而10多亿中国人生活在一个国家里。这个惊心动魄的巨大时空统一体,假如只有两难选择、深层矛盾;假如只有众声喧哗、去中心化;13亿人有13亿个“真理”,还“越辩越昏”,给人混水摸鱼,中华民族将陷入万劫不复!

从学理上说,现代社会是靠三种力量整合的,一是制度,包括法律法规;二是组织,包括企事业社区;三是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新闻舆论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哲学、道德、宗教……都不如新闻舆论在凝聚共识方面的影响力。这么一个大中国,好大的一个家,凝聚共识到科学发展上不是轻松的事,而接受这项挑战,承担好这项使命,笔下有雷声,日照大旗红,中国新闻界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共识受众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