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居民媒介素养教育刍议

2010-12-21姚道武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城市居民媒介素养

姚道武

摘要:信息化时代,城市化进程总是伴随着城市的信息化而展开的,这使得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机会广泛接触大众传媒,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日益加深。传媒的市场化运作,导致竞争日趋激烈,媒体为迎合受众,常常传播失范,这从客观上对接受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目前的事实是城市居民媒介素养缺失,必须设法对其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媒介认知能力、辨识能力、批判能力以及免疫力。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居民;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099-02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谐城市”、“文明城市”的建构成为城市化追求的目标,这对城市居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媒介素养则是信息化时代城市居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城市信息化使得城市居民有更多的机会广泛接触大众传媒。为此,如何正确应对日益普及的媒介,如何利用媒介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等等问题,也就摆在了每个城市居民的面前。探讨提高城市居民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城市化时代十分紧迫的课题。

一、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城市居民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在1992年和1993年分别对北京和厦门的受众观念进行调查,其中总结出这样一条重要结论:城镇受众要比农村受众有更高的媒介接受观念和媒介获知权利观念。此外,还总结出:年龄较轻的受众要比年龄较大的受众有更高的媒介接受观念和媒介获知权利观念;文化程度较高的受众要比文化程度较低的受众有更高的媒介接受观念和媒介获知权利观念;国家干部、科教文卫工作者的媒介接受观念和媒介获知权利观念最高[1]142-175。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年龄较轻的人涌向城市、定居城市,扩大了城市受众中的年轻群体;城市居民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城市居民中国家干部、科教文卫工作者等相对集中。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城市受众要比农村受众有更高的媒介接受观念和媒介获知权利观念。

上述的调查研究进一步发现:受众的媒介观念越积极,占有的媒介越多,媒介接触程度越高[2]142-175。这就要求城市居民必须具备一定的媒介素养,因为媒介接触程度越高,受其影响就越大,且通常情况下,媒介带给受众的影响不仅仅是积极的,有时也可能是负面的。拉扎斯菲尔德和罗伯特·默顿在其合著的《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中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地说来,如果不加适当地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传媒的市场化运作,导致竞争日趋激烈,某些媒体为了迎合受众,不顾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公开传播“三俗”作品,宣导非主流价值观等等。这些都对接受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目前一些城市居民媒介行为失范,媒介价值追求偏颇,“一味崇拜媒介着力宣扬的‘数码精英、IT高手,盲目追捧‘黑客过人的技术本领,而不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加以审视,实际已经形成了媒介道德的危机”[3]。这些无不说明不少城市居民的媒介素养缺失。

二、城市居民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内容

《新闻记者》杂志主编吕怡然先生认为:“在信息、网络时代,大众传媒已经与大众生活须臾不可分。大众对传媒的认识、对传媒的选择与接触,对传播内容的甄别与判断,对传媒的使用与运作,就直接关乎人们社会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关乎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4]这段话对城市居民的媒介素养教育有一定启发。

1.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和功能,提高媒介认知能力。信息社会里,认识媒介将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媒介提供的所有信息都是一定的媒介传播体制运动的结果,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有取舍的选择与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展示。“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介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常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是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5]127。

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追求真实与客观的解读标准,而是掌握多元信息的观点与评估信息、评估媒体及成员的态度,从而较完整和较客观地评价媒体的性质、功能和局限。

2.学习如何选择媒介和信息,提高媒介辨识能力。媒体市场化及其他复杂原因,导致大众传媒常传播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的信息,比如“三俗”化倾向。为了逐利,不少媒体一味地迎合市场,摒弃严肃与高雅,不讲社会责任,用庸俗代替通俗,用绯闻代替新闻。这种情况下,许多缺乏媒介素养的城市居民沉醉于低水平的媒介信息之中,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读。

正因为如此,台湾学者吴翠珍主张媒体素养教育应该是一种“优质公民”教育,其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公民两种能力:释放(liberating)和赋权(empowerment)。“释放”指的是个人在心智上能够穿透媒体所建构的迷障,不被媒体左右;“赋权”指的是个人有自主能力去分辨、选择、评估媒体及其内容,进而透过理性的思考与对话去影响,督促媒体改善内容,乃至培养公民制作创意的、良性的、教育的讯息[6]。这就启示我们媒介素养教育主要不在于告诉广大受众社会上发生了哪些事件,而在于帮助受众在信息爆炸的媒介环境中,迅速采集重点新闻和有用信息,引导受众解构隐藏在媒介信息背后的真实,进而督促媒体改善传播内容。

3.积极参与媒介活动,提高媒介批判能力。从防范到参与,是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道格拉斯·凯尔纳认为:获得一种对媒体的批判性的读解能力,是个人和公民应对诱惑性环境的一种重要资源,有助于个人获得一种与占主导地位的媒体和文化打交道的力量,从而提升个人面对媒体文化的自主权与文化教养[7]。香港的媒介教育者也倾向于认为,自己参与制作传媒内容,才是提高媒介鉴赏力、抵御不良传媒内容的最好方法,因为媒介内容当中隐涵着个人和社会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8]。

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大众对各种信息符号和媒介表征的分析能力与批判能力,建设性地利用大众媒介满足自己的需求,帮助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4.自觉抵制西方文化渗透,提高免疫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其对互联网信息的倾销和绝对“话语权”,强行推行西方价值观念、政治观念,意识形态。加之网络、手机等新媒介的异军突起,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对受众的接收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力,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西方文化的入侵。

可是,很多城市居民由于缺乏基本媒介素养,对外来的视觉传播产品表现为“好奇”,甚至“猎奇”,对西方的东西予以盲目认同,这样,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很容易在他们的“好奇”、“猎奇”中渗透到思想深处。因此,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城市居民对媒介信息的免疫力,变媒介消费的自发状态为自觉状态。

三、城市居民媒介素养教育主要途径

(一)政府主导

政府主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上引导;二是资金及人才上支持。如果政府能像重视城市建设一样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像抓“两基”及“素质教育”一样抓“媒介素养教育”,则媒介素养教育就可走向正常建设轨道,取得人们所期望的成绩。

(二)媒体宣导

在媒介上(比如都市报、电台、电视台的都市类栏目、网络城市论坛等等)开设媒介素养教育专栏,刊载、播放媒介素养方面的内容,有系统地帮助城市居民提高媒介素养。这方面,香港的做法值得借鉴。香港电台、电视部制作播放了相当一些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电视节目,如《点解儿童不宜》、十集电视系列节目《传媒万岁》等,帮助公众深入了解从媒介机构的运作流程、媒介产品的生产过程到媒介文化的意义和作用等内容。

(三)民间倡导

从国际经验看,西方媒介素养教育做得较早且做得较好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推行“草根”运动,从民间做起。在国内,台湾地区做得较好,如富邦文化基金会、公共电台文化基金会等,他们都建立了专业性网站。这些经验都启示我们目前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鼓励、引导成立媒介素养教育民间组织,发挥民间力量,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持续发展。

(四)教育辅导

城市信息化给城市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城市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提高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城市的快速发展改进了城市的办學条件,为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创造了条件。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了,还会带动父母,辐射四周。同时,城市是高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在高校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校园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可通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相关社会活动向校外辐射,影响更多的人群。另外,相关部门邀请高校、研究所的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及媒体单位资深媒体人到社区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媒介素养讲座,也是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民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目的是要通过教育指导城市居民正确理解、积极合理地运用大众传媒,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发展自我。帮助城市居民增进对各种传媒知识的认识,用批判的态度去接受及分析大众传媒的讯息。引领城市居民自觉提升媒介素养,做文明居民,为和谐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崇山,孙五三.媒介·人·现代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3]陈龙.媒介全球化与公众媒介素养结构的调整[J].现代传播,2004,(4).

[4]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1963/22065/2943630.html[EB/OL].人民网,2004-10-26.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张开.中国首届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综述[J].现代传播,2004,(6).

[7][美]道格拉斯·尔纳.丁宁,.媒体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8]陆晔.媒介素养教育中的社会控制机制[J].新闻大学,2006,(1).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城市居民媒介素养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城市居民社区自治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支出的因子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