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上海合作组织视角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0-12-21

学理论·下 2010年11期
关键词:边界问题

彭 沛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中印两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2005年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建立的第一个地区合作组织,在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个月后,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接受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为观察员国,即准成员国。印度如果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必将在安全、政治以及经贸等各方面对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边界问题

中图分类号:D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017-03

冷战结束以来,中印两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2005年两国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建立的第一个地区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得到广泛认可。在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仅仅两个月后的2005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接受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为其组织的观察员国,即准成员国。这意味着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只是时间问题。印度如果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必将在安全、政治以及经贸等各方面对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及其内涵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印度访问期间和印度总理辛格签署了两国联合声明,宣布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第一次提升到了战略合作关系的程度。

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不仅是两国领导人勇敢而富有远见的决策,符合中印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是冷战结束以来中印友好关系稳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1988年12月,印度总理拉甘地的访华,中印双方确定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原则,并且同意边界问题不应成为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障碍,从而结束了两国自1962年以来的长期僵持局面,并为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

冷战结束后,两极体系的瓦解使中印两国获得了更大的外交空间,而且中印两国都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都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这些有利因素促使中印两国关系在冷战结束后获得长足发展,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往来不断增加。1991年12月中国总理李鹏访问印度,恢复了中断数十年之久的高层互访。1993年拉奥总理访华,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协定》。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印期间,中印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等四项协议。尽管在1998年曾经因为印度以“中国威胁”为借口进行核试验而致使中印两国关系出现严重倒退。但是,这种倒退只是暂时的,两国关系很快就得以恢复。1999年6月,印外长辛格就访问了中国,从而打破了核试验风波后两国关系的僵局。2000年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访华,双方重申互不构成威胁并达成了“增加人员往来、开展经贸合作、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和配合、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等四项共识,中印关系逐步恢复。

进入21世纪,中印关系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2002年1月,朱鎔基总理访印。3月,印外长辛格乘中印首航班机访华。同年4月,中印外交部主管官员在新德里举行了首轮反恐磋商,中印首条商业直通航线开通。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明确了发展中印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的指导原则。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两国总理签署了联合声明,正式宣布中印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两国签署的《中印联合声明》可以看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际事务等诸多方面。中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中印双边关系,而是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双边层次。中印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点,比如中印都是能源进口大国,维护石油生命线对两国都很重要。此外两国也需要加强安全上的合作,如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等。中印达成战略合作,表明两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态度,来处理双边问题和地区问题,在亚洲地区形成一种良性互动,这对促进两国和平发展,维护地区稳定都能带来积极影响。其次,是地区层次。中印两国都是区域性大国,同时又在地区层面上有着复杂的现实利益重合与潜在的矛盾冲突。如何认识和处理两国在地区层面上的利益和冲突将是影响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能否真正建立的重要因素。作为在地区层次上有影响的两个大国和邻國,中印保持密切的沟通与协商有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在地区层次上的对话与合作是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最后,是全球层次。作为有着全球性影响的区域性大国,中国与印度在维护国际安全和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上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和主张。中印两国都主张国际关系的民主化,都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单极化,都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反对不平等、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等[1]。

二、印度若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对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积极影响

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建立的第一个地区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不仅得到广泛认可,而且开启了维护地区稳定的新型国家关系和合作模式的有益尝试。在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仅仅两个月后的2005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接受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为观察员国,即准成员国。从上海合作组织接纳新成员的相关规定以及印度目前各项指标综合权衡来看,印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只是时间问题。印度如果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必将会对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而言,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上海合作组织将为中印两国安全领域的合作提供更为有效的平台,共同谋求地区安全以促进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定发展。推动地区的安全合作曾经是上海合作组织诞生和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上海合作组织在安全合作方面不仅形成了定期的对话机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机制,而且正在逐步构成专门化、多层化的地区冲突预防机制。在协商解决地区总体安全与宏观发展战略的国家元首会晤机制的指导下,各国总理会晤、外交部长会晤、国防部长会晤、经贸部长会晤、安全与执法部门领导人会晤(“比什凯克小组”)、交通部长会晤以及文化部长和紧急状态救灾等部门领导人的会晤,多边、多级、多部门的磋商机制灵活、周密地协调着每一个特定领域中协商合作的不断加强[2]。

鉴于21世纪以来中亚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印双方已经充分认识到两国安全合作方面的必要性。在打击“三股势力”方面,中印双方存在共同的利益。印度的恐怖主义与中亚的“三股势力”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则受到“东突”的困扰。中印自2003年11月举行首次海上军事演习以来,安全领域的合作逐步加强。2007年,中印举行首次防务与安全磋商,实现海军舰队互访。2008年又在中国昆明举行两国陆军首度反恐联合训练。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后,该组织日益完善的安全合作机制将为中印两国安全领域的合作提供更为有效的平台,进行更多形式的交往和对话,共同谋求地区安全。

其次,上海合作组织将为中印两国的政治对话与合作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沟通渠道,增强互信,推进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政治合作是中印两国开展一切合作的基础,也是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点。自2005年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两国的高层互访不断。高层互访一定程度的推进了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但还远远不够。而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以来已进行多次首脑会晤、部长会晤和外长会晤,并把这种会晤制度化,并且设置了包括国家元首会议、政府首脑(总理)会议、外长会议、各部门领导人会议等会议机制和国家协调员理事会、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和反恐常设机构等作为组织的常设机构。在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后,该组织逐渐制度化的会晤机制和常设机构将为中印的政治互动创造一个有效载体,有利于双方协调立场,达成共识。在上海合作组织这个新的舞台上,中印将会有更多更便捷的沟通渠道加强政治对话与合作,从而增强互信,推进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

再次,上海合作组织将为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创造更多的机遇和便利,促进两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在众多的合作领域中,中印经贸合作关系发展得尤为突出。中印两国经济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印度总理辛格多次指出,经贸关系是中印两国全面关系的重要支柱。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印两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两国贸易额在持续增长。两国2008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518亿美元,同比增长34%,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胡锦涛2009年6月在叶卡捷琳堡会见印度总理辛格时,再次强调要深化中印经贸互利合作。双方继续挖掘潜力,鼓励相互投资,扩大工程承包合作,努力争取如期实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美元的目标。经贸合作一直是上海合作组织优先发展的方向之一。上海合作组织专门成立了经济部长会议,定期举行部长会议,为各成员国在经济方面的沟通与合作架起桥梁。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后,中印两国的经贸合作将会有更多的机遇和便利,促进两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有学者甚至认为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后,将会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共同市场,对周边产生难以想象的吸引力[3]。中印两国密切的经贸关系将为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尽管如果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将会在诸多领域促进中印关系的深入发展。但是,印度真正要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目前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就中印双边层面而言主要是三大障碍:边界问题、西藏问题和印巴冲突而中巴友好。这三大障碍不仅影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同时也迟滞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的进程。由此,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遵循上海五国机制模式,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推动和发展。

首先,借鉴上海五国机制的成功经验解决边界问题。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恶化的直接起因,也是长期困扰两国关系顺利发展的核心问题。边界问题不仅涉及到领土争端,更关系到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感情,因此最易引发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而导致冲突升级或关系恶化。为解决边界问题,中印进行了长期的边界谈判。谈判自1998年拉吉夫·甘地总理访华之后启动,到目前已进行13次会晤。这13轮特别代表的会晤达成中印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由此为公正合理地解决边界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这距离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仍有艰难的道路要走。

上海五国在政治高度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顺利解决了历史上从沙俄到苏联到新独立的俄、哈、吉、塔与中国的边界问题,时间跨度长,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小规模局部冲突,但只要坦诚相待,互谅互让,既尊重历史,又照顾现实,从大局全局出发,都能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与周边国家如缅甸、越南、老挝、不丹、巴基斯坦等国都遵循这一原则基本解决了边界问题,而且积累了丰富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4]。中印双方应当在互谅互让和相互调整的基础之上,借鉴上海五国机制的成功经验来解决边界问题。

其次,正视历史、加强对话,妥善解决西藏分歧。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西藏问题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二战后,独立的印度一方面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另一方面又收留达赖喇嘛,对达赖喇嘛在印度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在中印关系恶化年代,印度对达赖集团分裂中国的活动更是公开加以支持。即使是冷战结束中印关系逐步发展后,印度在西藏问题上仍然推行两面政策。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时,印方在中印宣言中明确表示“印方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并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对中国的政治活动”。但是,印方对自己的承诺没有完全做到。达赖的“流亡政府”在印领土上长期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企图分裂中国的活动。

西藏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可能做出让步[5]。印度只有正视历史,真正抛弃在西藏问题上的两面政策,同时中印双方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提供的各种会晤机制加强两国政府间的政治对话,逐渐化解分歧、增强信任。此外,中印双方还可以仿照边界问题,通过建立起面对面的双边政治谈判机制,通过政治谈判最终解决问题。

第三,抛弃冷战思维,正确认识中巴关系。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印度一部分人一直对中巴友好抱有很大的疑虑,认为是对印度进行“战略包围”。事实上,自中印关系正常化以来,中国就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向印方表明无意插手南亚地区的内部事务,更不愿卷入印巴冲突。如1996年江泽民主席在巴议会的演说中提议,印巴双方应当搁置历史遗留的問题,在相互一致的领域首先建立和发展关系;对1999年在克什米尔印巴控制线地区发生的卡吉尔冲突,中国也采取了中立的立场。中国对印巴两国采取的是并行不悖、分别发展关系的方针。中国在与印度不断发展关系的同时与巴基斯坦仍然保持着全天候伙伴关系,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印巴交恶、印巴关系紧张对中国来说没有任何好处。中国认为在印巴之间采取平衡、公允的态度更有利于促进印巴关系的正常化,从而对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起到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中印巴应该是一种良性的三角关系[6]。如果印度方面能抛弃冷战思维,正确认识中巴关系,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发展中印、印巴关系,中印巴三方就能真正实现三方共赢的局面。不仅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会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中巴关系会进一步深化,印巴关系也会有明显的改善。那么,印度、巴基斯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伟华.从多层次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合作性[J].南亚研究季刊,2005,(4).

[2]许涛.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安全合作进程与前景分析[J].国际观察,2006,(2).

[3]马振刚.稳步向前的上海合作组织[C].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103.

[4]王朝清.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印关系[J].怀化学院学报,2009,(9).

[5]多吉次仁.中印步入构建新型国家关系的新时代——浅谈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J].西藏科技,2007,(4).

[6]2009年年终盘点:前驻印度大使裴远颖谈中印关系[EB/OL].http://www.people.com.cn/2009-12-17.

猜你喜欢

边界问题
浅析中国处理边界问题的“搁置争议”理念
论智媒时代背景下的赛博文化
院前急救中“边界问题”探析
从亚洲世纪到全球治理:文化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中印就边界问题达成重要共识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边界问题的分析
中印边界问题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有关知识产权保护边界问题浅析
推动中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的诸因素
论中印关系发展与亚洲未来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