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国民休闲战略的宏观背景与战略意义✳

2010-11-27石培华冯凌

旅游研究与实践 2010年2期
关键词:国民消费旅游

石培华,冯凌

(1.中国旅游研究院,北京 100005;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经过 3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20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3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三。全国人均GDP首次跃上了 3 000美元台阶,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人均 GDP已经或正在跃上 6 000美元台阶,而此前几年,京、津、沪等大都市都已跃过 6 000美元大关,正在接近或超过 1万美元大关。这些变化说明中国目前处于由生存型、生产型社会向发展型、消费型社会过渡的新阶段,同时,这一历史性过渡带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发展”的一系列特点,尤其在当前国内外形势剧烈变动的格局下,中国的改革发展暴露出一系列转型中的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如何由偏重于国外市场转变为由国内市场为主、由投资需求拉动转变为由消费需求拉动为主;二是如何进一步扩大就业、缩小国民收入差距、降低因阶层分化导致的社会风险,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 30年的发展成果;三是如何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营造一个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制订和实施《国民休闲纲要》,改善国民休息、休闲和文化娱乐的环境,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进一步推动休闲产业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民生、提高国民福利,也能够提升国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存量,不仅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国内消费、扩大就业容量、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具有阶段性的现实意义,对于优化消费结构、提升产业结构、消化社会矛盾、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国际形象、建设和谐社会等更是具有一系列长远的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意义。

一、国民幸福工程

如何提升国民的幸福感,建设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社会成员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是目前摆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首要问题。积极健康的休闲,是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形式,是优化社会资本、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是创造幸福 GDP、打造更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对于满足发展的最终需求、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形成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具有终极意义。

第一,健康的休闲是快乐的直接源泉,制订并实施《国民休闲纲要》,利用积极的休闲活动缓解社会对财富不均的过度关注、放松大众身心压力,能够直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休闲与物质主义、效率主义等截然相反,研究表明,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与幸福感的正比关系会减弱[3]。据《望东方周刊》、《新世纪周刊》等调查表明,杭州、成都、武汉等休闲城市居民的幸福度最高[4,5]。

第二,制订《国民休闲纲要》,发展休闲经济,有利于调节国民收入分配,缩小社会贫富差距,间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度。休闲不仅是一项消费和快乐工程,也有利于缩小区域、城乡、阶层间贫富差距。近年来郊区游、西部游、生态游、乡村游等旅游休闲的兴起和发展,已经逐渐改变了欠发达区域产业结构状况,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了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制订《国民休闲纲要》,大力发展休闲事业和休闲文化,有助于提升社会风尚和社会认同感,对于培养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休闲可以培养人的生活情趣,提高生活的品位和格调,有助于提升社会风尚。而且,休闲活动的社会交往,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具公民性、信任性和更多集体关照的社会空间,有助于主流文化的培育和价值观的认同。

第四,发展休闲经济是人的解放程度的具体标志,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是发展的终极意义。休闲经济是“人性化”的经济,是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发展形态。当代意义上的休闲,是一种现代化的健康生活方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是人的解放程度的具体标志,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终极意义。

二、国民素质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国民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的科技知识和文化水平提升较慢。另一方面,虽然随着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发展进程中,一系列现代病、都市病、心理疾病呈爆发态势。

相对完善的物业服务法规体系是防范物业服务纠纷的重要保障,鄂州市行业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物业管理招投标办法》,通过招投标使物管企业树立“竞争主体”意识,以优质服务、高水平的管理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去获得市场份额。鄂州作为离武汉最近的中等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看好,具备吸引外地高资质物业公司进驻的条件。鄂州市在招商时,应把物业管理项目纳入招商项目库,积极向外界推荐鄂州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地高资质物业公司进驻鄂州。要制定新建项目物业服务用房配置有关规定,明确物业服务用房配置的比例和最小建筑面积,使物业服务用房的配置有规可依等。

第一,亚健康。据 2006北京国际健康论坛报告,我国人口中 15%属于健康,15%属于非健康,70%属于亚健康,亚健康人口超过9亿[6]。第二,过劳死。根据中国人才蓝皮书披露的数据,我国知识分子群体有70%的人走在“过劳死”的边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 2/3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7]。第三,精神疾病。目前,精神疾病已超过心血管病,跃居我国疾病患者的首位。2009年亚洲精神科学高峰会报告显示,我国有超过 2 600万人患有抑郁症[8]。第四,因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引起的肥胖、高血压等疾病。一项由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完成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 7.1%。此外,目前中国约 1.6亿人血脂异常,成人患病率为 18.6%;约有 1.6亿人患高血压[9]。

以上系列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由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长期紧张、焦虑以及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脑力劳动构成比例的逐步扩大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变化,国民健康状况将更为堪忧。

第一,制订《国民休闲纲要》,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对于提高国民身心健康水平具有直接的促进功效。首先,采取强有力的工休制度安排,解决危害日烈的过度劳动问题,选择劳闲均衡的和谐生活方式,切实保障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的休息、休闲权益。其次,利用休闲的健康价值,充分发挥休闲的放松、休息和健康功能,可实现身心协调,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和减少生活方式病的发生。据报道,人类60%-70%的疾病可以借助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休闲得以自愈。再次,通过休闲活动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沟通,使其感情更为紧密,社会性休闲活动可以避免个人自闭,与人群和社会更为和谐,减少抑郁等精神疾病的产生。最后,定期的康体休闲活动对于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减少颈椎病、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加肺活量等都具有直接的康复功能和显著疗效。

第二,引导积极健康的休闲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人力资本提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首先,休闲活动具有的文化传播、文化体验等教育功能,不仅能够让人的体力得到恢复,也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其次,通过休闲对身心的放松和社交功能,可以激发创新的灵感和智慧,产生新的知识、推动智力的再生产,历史上不少科技、文化成果正是在轻松的交流和思考中产生的。最后,科学健康的休闲行为,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爱好和专长,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国民就业工程

随着经济下行和部分企业停工、倒闭,我国出现了大量失业人群。据报道,在2008年春节期间,1.3亿外出农民工中约有2 000万失业返乡,预计2009年共有 2 500万农民工将面临就业压力。同时,2009年高校有600多万毕业生[11]。两波人群在就业市场上带来集中效应,将给我国就业形势以及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压力[10]。长远看,未来 30年我国还将有3亿左右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和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应对当前的就业困难,并着眼长远,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和经济形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

制订《国民休闲纲要》,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发挥新兴休闲经济的就业增量功能,对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困难,持续创造就业岗位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休闲产业是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发展的潜力大,吸纳就业的增量大。按照三次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第三产业吸收从业人员比重将迅速上升,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创造就业机会最为重要的领域。以美国为例,经济总量中服务业的比重是 80%,创造了 9 50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休闲产业是创造服务业岗位的龙头[12]。据著名的休闲研究学者杰弗瑞·戈比预测[12-13],随着休闲服务从标准化和集中化向个性化转变,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休闲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力的80%—85%。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及三大产业中的就业比重看,第三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休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第二,休闲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吸纳就业的规模巨大。休闲经济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旅游业、服务业、健身业、娱乐业等产业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岗位分布极其广泛。随着旅游休闲、康体休闲、休闲体育、休闲教育、休闲文化的需求增加,就业空间将十分广阔。仅以旅游业为例,2007年旅游及旅行行业在全球创造了超过 2.31亿个工作机会,位居各行业前列[14]。其中,中国旅游业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达6 000万以上,占全国就业总数的6%左右。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显示,旅游业每增加 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 5-7个间接就业岗位[15]。

第三,休闲产业可以创造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就业方式灵活、包容性强,对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具有针对性。休闲产业涉及领域广泛,人才的需求也十分多样,可以为男性和女性、全职和兼职以及不同层次的人才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而且,由于一些行业运营的季节性、时间性较强,岗位工作的弹性很大,能够以更灵活的就业形式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最关键的是,绝大部分休闲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和就业成本都比较低,可以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分流职工创造就业机会。

四、国民消费工程

改革开放 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当前世界经济局势下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过于依赖国外市场和出口导向;二是投资强劲、并形成路径依赖与消费弱、拉动力量小的矛盾;三是产业结构升级缓慢,重工化发展趋势明显,与向“轻型、服务型”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不符,并导致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

长远来看,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并未完全见底回升,发达国家经济体还存在大面积失业、消费疲软、企业债务关系和金融秩序混乱等系列问题,国外市场有可能进一步萎缩,出口的压力将随之进一步加大;其次,国内本轮经济回暖主要是由投资、尤其是政府投资拉动所致,主要是由“铁、公、基”等设施建设推动的“去库存化”过程,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最终消费并未向好转变,经济低水平扩张和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再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将继续推高本已过剩的流动性资本,目前通货膨胀苗头已现,在本轮经济刺激周期之后如果不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信心不能持续提振,将可能导致恶性的“经济滞涨”。

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是中央确定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针对性地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正确抉择,其中,制订和实施《国民休闲纲要》,推进休闲产业的大发展,应该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人均GDP已超过3 000美元,大众休闲消费的市场需求已经形成,只需适当引导就可引爆形成消费热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2009年4月在“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的问卷调查[16],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旅游出现出游意愿高和花费意愿高的双高特征。调查显示,参加本次宣传活动的城镇居民总体出游意愿达到95%。其中,64%的人选择出游1-2次/年,24%的人选择出游3-4次 /年。未来一年旅游花费意愿较高,64%的人选择花费500-2 999元,26%的人选择花费3 000元以上。计划时间一日为 9%,2-3日为35%,一周为42%,半个月为10%,一个月为4%。可见我国当前旅游消费已基本进入大众化阶段。

与住房、汽车等大宗、耐用型消费相比,旅游休闲消费是低成本消费,在经济困难时期更具市场基础,可迅速启动,率先走出经济低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休闲消费是温饱之后人人都需要、也可以消费的领域,老少均需,贫富皆可,城乡皆宜,而且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旅游休闲消费的潜力越来越大。在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09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 24.7%;实现旅游收入509.3亿元,增长 23.1%[17]。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对全国旅游经济的监测统计分析,除入境旅游同比下降约7%外,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14.5亿人次,同比增长 11%,国内旅游收入 7 400亿元,同比增长 10%,出境旅游人数共 3 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4%[12]。而且,从国内外历次经济困难时期的比较数据看,旅游、休闲与文娱等消费都未受较大影响。

休闲消费是最终消费,对扩大消费需求有直接拉动作用。所有休闲领域内的消费活动,包括旅游、体育、娱乐、文化活动等消费,都是直接满足居民需求的消费形式,是需求导向型消费,与生产过程的中间消费相比,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需求和消费意愿,不会产生产能过剩、效率损失等负面经济影响,且直接提升了居民福利。

积极的休闲消费也是学习型消费,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提升,成为引领经济恢复发展的引擎。休闲消费并非消极消费,尤其在经济困难时期,放松身心、积累学识和培训技能等积极的休闲形式成为首选,根据以往发展经验和经济周期规律,事实上正是由于在经济危机中人力资本结构的调整、更新和提升,创造新的科技、制度和经济模式,才能较快应对发展新趋势的要求,从而尽快走出危机、迎来繁荣。

休闲消费覆盖面宽、受众面广、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是综合性和多层次消费,对相关行业带动性强,可成为居民消费的主体。休闲产业涵盖了旅游、文化、体育、娱乐等多个方面。据分析,仅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就超过 110个,旅游消费对民航、公路、铁路、商业、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据统计,对住宿业的贡献率就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的贡献率超过 80%,对公路客运贡献率超过 60%,对文化娱乐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或接近 40%。

休闲消费是可重复性消费和可持续性消费,发展潜力巨大,并可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当前,我国居民年均出游率仅1次,而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年均国民出游已达 7-9次,相比之下,我国国民旅游消费潜力刚开始释放。国外发展表明,在靠消费驱动的经济模式中,休闲经济板块是发达国家第一大经济群体,如在美国,全美消费者用于休闲的花销超过 10 000亿美元,大约占全部消费支出的1/3,极大地刺激了经济的增长[13]。长远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将更加重视生活、生命质量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会把更多收入和时间用于旅游、健身、游戏、艺术、影视文化、教育等休闲活动,休闲消费的比重也将越来越大。因此,休闲消费不仅潜力巨大,而且是立足发展、面向未来的消费形式,可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第二,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发展。休闲经济广泛存在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之中,其中存在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主要是生产各类休闲所需产品的休闲物品业,休闲业重点与服务业紧密相关。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显示尚处于工业化中期,与发达经济体服务业占65%以上的比例还有较大差距,其中尤其是休闲产业还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美国人有 1/3的时间用于休闲活动,有 1/3收入用于休闲消费,有 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活动。因此,制订《国民休闲纲要》,大力发展休闲产业,对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优化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有助于优化、形成供需平衡与内外均衡的经济结构,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由投资向消费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转变、由粗放型生产发展向注重集约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发展转变,是中国经济下一步必需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建设一个供需平衡与内外均衡、健康稳定的大国经济的战略选择。制订《国民休闲纲要》,立足于扩大国内居民消费需求,可以缓解供需结构性矛盾,仅从旅游来看,国内游所创造的旅游收入占整体旅游收入的 70%。2008年底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 21.8万亿元,由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工休制度和时间条件所限、旅游休闲产品供给不足等原因,实际上休闲消费的巨大潜力远未释放。同时,由于休闲需求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其供给主要依赖于以市场行为为主的生活型服务行业,可以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此外,由于旅游休闲主要依托自然风光、人文古迹、民族风情、文博展馆等资源,与一、二产业相比几乎没有原料耗费,只要组织管理得当,休闲消费就可以成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消费。因此,发展休闲产业,充分发挥产业的替代效应,也有利于实现当前粗放型生产发展到集约型消费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变,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循环。

五、国家形象工程

当前我国所处的特殊时代环境,导致了中国国际形象频遭敏感性与脆弱性的打击。一方面,由于深感中国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对中国社会经济的不了解,国外一些媒体不断对中国进行负面报道,同时,由于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如劳动力相对过剩,在劳资谈判中议价能力较低,休息权益常得不到保障,我国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整体被卷入“血汗工厂”的舆论漩涡;另一方面,由于国民素质还有待提升,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制订《国民休闲纲要》,进一步落实《劳动法》等法规的公民休息权利,以健康、高雅的休闲活动提升国民素质,发挥旅游休闲“不宣而传”的传播功能,进一步改变国家形象,改变国民形象,改变政府执政形象,是中国和平崛起、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之一。

第一,制订《国民休闲纲要》,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提升我国的经济形象,消解国际贸易壁垒。虽然我国的《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都对工作时限、带薪休假等劳动者的休息权利作了相关规定,但在实施中往往难以执行。制订《国民休闲纲要》,通过科学的制度创新,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休息权。同时,也有利于塑造劳工权益得到充分保护的经济形象,部分缓解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问题。

第二,制订《国民休闲纲要》,发挥旅游休闲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交流、传播功能,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民形象。中国公民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和举止不当以及国内旅游市场中各种欺诈性商业行为让国民形象大为受损。大力发展旅游休闲,通过健康文明的旅游、文化和休闲活动,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社交、礼仪和文化修养,培育国民的人文精神和气质风度,规范市场秩序。同时,通过参与者直接的交流和传播,有助于在世界塑造大国公民的国民形象。

第三,制订《国民休闲纲要》,发展休闲产业,利用旅游休闲灵活、主动、多样、直接的传播形式,有助于树立休闲大国和文明大国的国际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美誉度和认同度。旅游休闲的开放性、实时性、近距离、全方位以及发展的规模性等特征,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国家形象。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借助旅游休闲等民间活动实现国家形象的渗透,如日本的观光立国计划。

[1] 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 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 [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jnggk f30n/.

[2] World Values Survey.World survey renks mations,reports happiness is im proving world wide[EB/OL].http://www.worldvaluessurvey.org/.

[3] 刘伟,蔡志洲.经济发展与幸福指数[J].经济导刊,2005,(8):84-87.

[5] 《新世纪周刊》调研组.“国人幸福指数”报告 [Z].新世纪周刊,2008-01-01.

[6] 中国人口信息网.我国亚健康人口超过 9亿[EB/OL].(2006-09-27)http://www.cpirc.org.cn/news/rkxw-gn-detail.asp?id=7357.

[7] 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M].北京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 魏铭言.我国 2600万人有抑郁症超一成将可能自杀 [N].新京报,2005-06-20.

[9] 卫生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联合课题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在京发布[J].营养学报,2004,26(6):417-420.

[10] 郑立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五大措施扶持农民工就业 [N].经济,2009-03-31.

[11] 徐小勇.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EB/OL].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cn/edu/news/2009/11-17/1967684.shtm l.

[12] 马惠娣.走向人文关怀的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13] 杰弗瑞·戈比.休闲研究译丛[M].马惠娣,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14]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中国 2007年旅游及旅行经济研究[EB/OL].http://www.wttc.org/cn/%E4%B8%AD%E6%96%87%E4%B8%BB%E9%A1%B5/index.php.

[15] 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卫生账户:理解旅游与策略设计》会议报告 [R].2005-10.

[16] 国家旅游局.2009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10年发展预测[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17] 国家旅游局.2009年春节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 [EB/OL].http://www.ctaweb.org/view.asp?id=A20091013113934419743.

猜你喜欢

国民消费旅游
中国民协在京召开《白胜文集》出版座谈会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莲 藕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旅游
信用消费有多爽?
新消费ABC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国民”与民意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