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手语》推广效果之探析

2010-10-24季筱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交流

季筱桅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中国手语》推广效果之探析

季筱桅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手语是聋人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推广手语是聋人回归主流、融入社会的前提之一。论文通过对国内近20年间关于《中国手语》推广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出目前我国唯一的一本聋人手语工具书《中国手语》的推广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析推广《中国手语》的可行性措施。

无障碍交流;中国手语;推广

一、缘起

手语是聋人交际的工具,它作为一种语言,在我国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20世纪90年代初期和中期相继出版了《中国手语》首集和续集,2001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中国聋人协会决定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组织进行全面修订,2003年出版了《中国手语》修订版,初步满足了广大聋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对规范和统一全国手语,促进聋人参与社会生活,提高文化素质,特别是普及听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以及开展中外手语的交流活动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作为国内唯一的一本聋人手语工具书,《中国手语》推广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中国手语仍然没有成为聋人的共同语言,甚至还形成了“学会学好《中国手语》顶多只能打50分”这样的片面观点,这让手语学习者的学习动力顷刻间化为乌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手语》的普及如此地举步维艰,又应该如何使《中国手语》的推广落到实处呢?笔者拟通过国内相关研究论文进行探析。

二、现状

《中国手语》推广的文献分析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文献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间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中国手语》推广的论文,了解其研究的基本情况。对于国内学术期刊论文的文献调查,笔者选择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版)检索工具作为调查对象。在检索方法上,笔者使用“中国手语推广”、“中国手语普及”、“中国手语规范”、“中国手语发展”等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再通过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经过整理去重和排除非相关性的学术论文之后,得到1990年至2009年的20年间,我国研究有关《中国手语》推广的学术论文共40篇。

从研究年度分布来看(见表1),1989年开始编辑以来一直到1993年,我国未见关于《中国手语》推广的研究论文,自1994年到1998年开始出现有关论文 (3篇),其后研究势头渐增,然而每年也仅有可数的几篇论文,没有达到高潮之势,这基本上符合我国《中国手语》推广与普及的实际情况。我国《中国手语》推广起步较晚,20年间共发文40篇。

从研究主题分布来看,国内关于《中国手语》推广的研究主题主要是中国手语推广 (16篇),中国手语发展(13篇)。从研究主题分布来看,国内有关《中国手语》推广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校聋生、聋校教师以及聋人工作者,研究内容主要是:现有词汇够不够,缺乏一些专业词汇,对偏僻词汇无法翻译;手语动作不够形象;手语不统一;相近手语易混淆;中国手语和地方手语有很大差别;中国手语没有合适的运用环境;手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手语对聋生语言形成的影响;手语和聋生思维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普及手语等等。

三、原因

随着对主题的进一步分析,可知《中国手语》推广的效果不佳。研究者们往往关注《中国手语》能不能推广,却很少关注怎么样推广以及推广得怎么样,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手语》的推广如此举步维艰,笔者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手语》存在不足。在学习《中国手语》这本书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产生一些困惑。他们发现一些手势动作图解不够准确,一些手势文字说明言未尽意,往往因为个人理解的不同而产生多种打法,却不知道哪种打法是正确的,最终只能跟着感觉打手语。在运用《中国手语》进行交流时,使用者也常常遇到一些尴尬。他们发现由于词汇量较少、专业词汇缺乏等原因,很多需要表达的意思无法通过中国手语表达出来,甚或即使使用中国手语表达出来了,却依然无法使交流双方沟通无障碍。因而,研究者们纷纷停下推广《中国手语》的脚步,开始探讨《中国手语》自身的不完善之处。

其次,推广《中国手语》力度不够。作为中国聋人的“普通话”,《中国手语》自首集、续集、修订版以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明确提出必须学习和使用《中国手语》的具体要求,也没有提及对设立权威学习机构和考核机制的思考。这对聋人和从事与手语相关工作的人员学习《中国手语》的动力有着较大的影响,尽管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对学习目的性和使用取向性不是很明确,也不太清楚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水平,因而学习气氛逐渐淡薄,观望气氛逐渐浓郁,要么等待兄弟学校或同行的办法再为实施,要么等待具体政策出台后再行贯彻,形不散而神散,推广《中国手语》之风戛然而止。

最后,部分手语工作者和聋人对《中国手语》不重视。聋人工作者由于工作情景的限制经常使用的是地方手语,聋人由于自身听力的损失从小使用的也是地方手语,在他们相对狭小的交流空间中,使用当地手语交流熟练而方便,对于学习和运用《中国手语》觉得麻烦并且用不着,认识不到《中国手语》在聋人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因而在心理与认识上产生了非正确性的思维,不把《中国手语》当做聋人的共同语言,在手语交流过程中,只要交流者使用中国手语,即使看得懂也装着看不懂,甚或对《中国手语》的推广会产生排斥情绪。再有,中国普及了义务教育,聋生也普遍接受了义务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聋人与健全人之间交流方式逐渐多样化,除了通过手语交流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交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聋健交流的最佳方式是“笔谈”。因而,对《中国手语》的推广在观念思想上也就更不够重视了。

四、措施

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手语是聋人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推广手语是聋人回归主流、融入社会的前提之一。怎样才能够有的放矢地使《中国手语》的推广落到实处呢?针对以上推广《中国手语》效果不佳的原因,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首先,需要成立全国性的手语研究机构来逐步完善《中国手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存在各种方言手语,对《中国手语》存在很大的争议。对于《中国手语》的不足之处需要成立专门的手语研究机构进行完善。手语研究机构不但可以随时探讨《中国手语》的现有词汇,组织聋人、专家、手语工作者和手语学习者等研究容易产生歧义的手语,慎重选择相对恰当的一种打法,而且可以密切关注《中国手语》的稀缺词汇,组织聋人、专家、手语工作者和行业工作者等研究新兴专业领域的手语,及时新增较为常用的一些手语。这样循序渐进的专业研究和修订使得手语逐渐归于统一,各地聋人与从事相关工作的听者会认同将“中国手语”作为统一标准的手语,在学习和运用“中国手语”的过程中会真正认识《中国手语》,进而从自身落实推广《中国手语》。

其次,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推广《中国手语》的宣传和监管力度。《中国手语》自首集、续集、修订版以来,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学习和使用《中国手语》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推广《中国手语》便不了了之。为了规范手语的使用,努力为聋人创造无障碍交流环境,国家相关部门需要设立权威的手语培训机构,将中国手语作为统一标准的手语,营造推广《中国手语》的宣传氛围,充分调动聋人和从事与手语相关工作的人员学习和使用《中国手语》的内驱力。同时,需要设立手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对聋人和从事与手语相关工作的人员学习和使用《中国手语》的情况进行监管,让不同类型的手语学习者,特别是聋人、教育工作人员、专职教学人员、聋人的直系亲属等,能够通过相应的测试等级考核,及时获知自身的手语水平,进一步激发学习手语的动力,于监管的无形中加强了推广《中国手语》的宣传力度。

最后,需要创设手语交流平台以促进《中国手语》的推广和运用。由于相当一部分手语工作者和聋人在观念上对《中国手语》推广的不重视,在行动上对《中国手语》运用的不接纳,因此,需要创设手语交流平台,引导他们认识到推广《中国手语》是聋人回归主流社会的前提之一,《中国手语》不仅有助于不同地区聋人相互之间、聋人与听人者间的交流,还有助于聋人融入到正常社会中来、走到世界中去。通过身边的手语角、电视里的手语节目、网上的手语资源、聋校的手语配套教材、公益的手语培训等等,让聋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把《中国手语》当作聋人的共同语言,让聋人与手语工作者感受到《中国手语》的方便,乐于运用《中国手语》进行交流,从而提高了《中国手语》推广的效率。

表1 1990-2009年我国《中国手语》推广论文年度分布统计表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就业部中国聋人协会.中国手语(修订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顾定倩.关于中国手语推广与研究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4).

H1

A

1673-0046(2010)11-0170-02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奇怪的手语图
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