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越铁路通车对文山地区的影响

2010-09-11何廷明

红河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滇越铁路洋货广南县

何廷明

(文山学院政史系,云南文山663000)

滇越铁路通车对文山地区的影响

何廷明

(文山学院政史系,云南文山663000)

滇越铁路通车后,“洋货”泛滥文山地区,境内棉花、蓝靛等种植业受到冲击,传统手工纺织业陷入瘫痪。但另一方面,滇越铁路通车又刺激着文山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文山地区;“洋货”输入;滇越铁路;冲击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从此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广大农村传统的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被融入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在农村,广大个体农民承受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承受着“洋货”输入后带来的种种冲击。地处云南东南部的文山地区,同样遭受着"洋货"的冲击。

1 “洋货”的输入与泛滥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输入中国的鸦片、洋纱、洋布、洋靛、洋油、洋火、洋皂、五金等,逐渐由中国的沿海地区向内地和边疆地区渗透。早期进入文山地区的“洋货”,主要通过滇桂交通线,即从北海至南宁,经百色、剥隘、广南至文山,由马帮运输进来,单程约需四十天左右,路途遥远,耗时长。由于马帮运输货量有限,这一时期,“洋货”暂且成为“稀罕货”。中法战争后,云南门户洞开,为“洋货”“入侵”云南打开了方便之门,但由于交通不便,仍然依靠马帮运输,货物的输入量小,此时洋货对文山市场的冲击仍然有限。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通车,“洋货”通过铁路从越南快速运输至蒙自、开远和昆明,又通过商贩或马帮深入到文山地区的每一个城乡角落,严重冲击着文山地区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因此,滇越铁路通车,成为文山地区经济遭受“洋货”直接冲击的真正开始。

据民国《马关县志》记载:“外货输入,以洋纱、煤油为大宗,洋布匹及丝杂货为次位。”[1]981民国《西畴县地志》载:“入口货以洋纱、洋油、丝杂货为大宗,”洋纱的进口数量,民国十年(1921年)为“千二百驮”,价值“三十万七千余元”;十二年为“千四百驮”,价值为“三十六万五千元”。西畴县治西洒,“较大商店有兴盛祥、宝盛号、广发洋、明发隆四家,均系贩卖洋纱、丝杂等项。”[2]民国七至十年,广南县每年进口洋纱“一千驮以至一千五百驮”,“每驮值银百元至一百二十元”。[3]10民国《丘北县志》载:“吾邑自咸、同以前,初无所谓洋货。光绪初,洋货始渐输入。洎越亡于法,于是,洋货充斥,近则商所售,售洋货;人所市,市洋货,数千年来之变迁未有甚于今日者。”[4]20由于大量输入“洋货”,各县以销售“洋货”盈利的大、小商店异军突起,不胜枚举,“洋货”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几至泛滥,再加上“洋货”价廉物美,土货很难与之匹敌,渐有被取代之势。

2 “洋货”输入的冲击

在“洋货”的倾销之下,文山地区城乡各民族的种植业(主要是棉花、蓝靛的种植)、家庭传统手工纺织业等首先遭到严重打击,使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蓝靛是瑶族喜爱种植并以之为生的染料,他们所产蓝靛,除了留下自用部分外,其余销售给境内的其他民族,甚至出口越南。民国《新编麻栗坡地志资料》载:瑶人“专以伐木种靛为业,每年造靛颇多,麻邑附近一带所需靛料,均唯此种民族是赖,故其靛业极为发达”,但因制靛方法老化,产量有限,质量不高,洋靛输入后,土产蓝靛很难以与洋靛匹敌。洋靛属批量生产,量大成本低,市场售价自然低,人们转而购买洋靛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是以近年洋靛输入,所受刺激颇大。夫优胜劣败,此为当然之理,若不速加改良,将日渐减色而终于消灭也。”[5]4蓝靛在广南的生产也很发达,据民国《广南县志》载:“在昔洋靛未倾销时,广南所用蓝靛为瑶人所制之土靛,当时靛塘甚多,产量亦颇可观,”并由教育局按靛塘收税,但“自洋靛倾销以来,土靛几为其排挤尽净,政府为保护土制靛业”,立即停止收税。[6]11《新纂云南通志》亦载:“云南自来染色,俱用土靛……至洋靛输入,土靛渐衰。”[7]84洋靛逐渐取代蓝靛,瑶族人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生活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壮族支系土僚人“种棉花纺线织布,以其方法陈旧,故其布粗陋不堪”,即便如此,其所产土布仍很受人们的青睐,“昔时销路颇广”,但自“民国纪元后,洋纱传入,其布业已大为减色,及至现在,几消灭殆尽矣”。[5]7可见,土布在“洋纱”的倾销下失去了市场竞争力,“洋纱”同样给土僚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威胁。

1913-1934年,广南县永利祥商号颜伊人、涌丰号曹俊侯集资500银元开办“民生工厂”,从昆明买来几台织机,“请来师傅,雇了十多个工人,织土布、毛巾、袜子等产品,”从蒙自雇马帮驮来五华纱、金城纱纺织,最初销路还是很不错的,“但禁不住机织布、洋布的倾销,前后办了三年多就关闭了。”[8]126

毕竟,机器纺织的“洋纱”均匀细腻,色泽好,比粗细不匀的土纱纺出的布来更受人们的喜爱,土纱自然甘拜“洋纱”下风,即便是象广南“民生工厂”那样使用洋纱纺织,但因属手工纺织,产量有限,不具备市场竞争实力,被“洋布”挤垮是完全可能的。《新纂云南通志》载:“入口货中,以棉纱、疋头、棉花为第一位,约占贸易总额百分之四十以上。”[9]109因此,“洋货”涌入后,其以机制和价廉的优势,迅速取代了本地的土货,即洋布进口,土布滞销;城乡妇女纺织,主要依靠洋纱,土纱被洋纱取代。另外,文山地区手工生产的土布曾经是出口越南的大宗商品之一,“中法战争后,越南成为法国商品的倾销地,大量法国洋纱、洋布充斥越南市场,使开化府纺织业受到沉重打击,土布产量日减,逐步在越南市场销声匿迹。”[10]278“洋布充斥越南市场”,严重影响了文山地区土布出口,使文山地区的棉花种植业和传统的手工纺织业受到了强烈冲击。据《续云南通志长编》记载,文山部分适宜种植棉花的县,民国四年前,产量可观,但之后就非常少了。详见下表1-表2。

表1 文山各县棉花产额一览表[11]297-299

表2 民国五至八年文山各县属棉花产额一览表[11]300

从表1可看出,民国四年文山各县棉花产量是很高的,富县(今文山州富宁县)、开化县(今文山县)的棉花还销往河口、蛮耗,由此出口越南。民国四年后,“棉花的产量较少,原料断难敷用。”[11]300洋纱的输入,严重打击了文山地区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很多农户放弃了棉花种植。据“民国四年棉业调查员报告”,文山适宜种植棉花的各县种植情况是:“富县宜棉地11200亩,已植9000亩;开化县1200亩,已植730余亩;丘北县995亩,已植180亩;马关县宜棉地340亩,未种;丘北县640亩,未种。”[11]304棉花的种植面积已大为减少,但市场的用棉量并未因此而减少。据“民国九年实业调查员报告,各地方官绅查报”的数据称,文山输入产自东京的洋棉100000斤,每百斤70元。[11]310富宁曾经是文山地区种植棉花最多、产量最高的县,但自洋纱输入后,种棉业大受影响。民国《富州县志》载:“富州种棉甚少,乡间纺织多用洋纱,购自两粤。”[12]57文山已由原来的棉花出口变成了进口,境内棉花种植业萧条,以至后来逐渐淡出农村经济生活。靠种植棉花获利或以其作为副业经营的农户,失去了生活的基础,不得不艰难地另谋生路。

另一方面,洋纱的输入,客观上又刺激了纺织业的发展。如马关县的“马白、仁和、八寨等地,初时自纺自织,以供本地衣著。现改用洋纱织造,织机逐年增加,出品等第亦颇整齐。”[13]5231932年以前,马关“全县约有织机八百架,年约产土布二十万匹,除本县自用外,有输往越南销售者。”[1]985到1937-1949年期间,马关县有织布机近2000台,[14]522织布量大增。人们为了获取洋纱,不断将自己纺织的布匹拿到市场上销售,于是出现了以纺织为生的固定纺织户。因此,纺织业的发展,又为另外一些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3 滇越铁路通车后的冲击

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大大改善了滇南的交通条件,极大地提高了货物的运输能力。滇越铁路通车后,给文山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与刺激并存。

首先,滇越铁路建成通车后,使滇东南的交通重心发生了改变。明清以来,滇桂线一直是云南及内地通往两广及沿海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之一,马帮、商旅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以北海为起点,由北海至省会之旅程,计北海至南宁十四日,南宁至百色十七日,百色至剥隘三日,剥隘至广南八日,广南至云南府十三日,共计五十四日。该路进出商业颇繁,百色尤为滇、黔土产品出口必经之要道”。[15]108因路途遥远,凡马帮途经的县、乡、镇,都有大小不等为马帮服务的客马栈,这些客马栈既方便了远走他乡的马帮,又从经营服务中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由此带动了沿途城镇经济的发展,如广南县城、剥隘等。在广南县城,城内西街、南街、小南街开设了为来往商贩服务的客马栈,“这些客马栈顾客多是从蒙自下百色,或从广西方向流入的外省客商,也有广南海子、八宝、珠琳、那洒等马帮,客马栈既招待旅客食宿,也有马厩关马,供给草料,还代商贩堆存货物。在那不通公路的情况下,主要依靠骡马驮运,这些客马栈确是疏通商旅往来和物资交流的一个主要行业。”[8]122滇越铁路通车以前,文山商号经销的工业产品,是由广西通过剥隘运销的。沿海的工业产品由上海运抵广西北海,广西商人和马帮运到剥隘,文山商人到剥隘交易后由马帮运到文山各地。滇桂交通线曾经在古代、近代文山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由文山到剥隘大约有460多公里的山路,按每天走30-40公里计算,单程需走12-15天的时间,[15]379一个回转需近一个月的时间,路程长,耗时多,成本高。铁路通车后,绝大多数商贩改由昆明、蒙自采办运销。昆明至蒙自主要靠火车运输,其中碧色寨到蒙自又用小火车转运,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蒙自到文山162公里,靠骡马驮运,单程4-5天即可到达,[15]379省时省费用。于是,交通重心发生转移,过往商旅、货物运输多取道滇越铁路,原滇桂线沿途城镇逐渐冷落,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喧嚣。民国《广南县志》载:“滇越铁路未修筑以前,广南为滇粤交通要道,滇越铁路通,而广南之路塞,市场冷落。”“自滇越铁道通,云南与省外、国外交通多假道于安南。”[16]1、6由于交通改道,原来滇桂一线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的马帮、商旅已大为减少,广南的交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昔日红火的滇桂线也因路程遥远逐渐为人们所淡忘。

其次,滇越铁路的修建及通车,部分地改善了滇东南的交通条件,客观上又刺激了文山地区经济的发展。在铁路修建之初,“地主和商人雇工在马关县古林箐、文山县老君山一带砍伐森林作枕木,用马帮驮运至蒙自、河口”[14]366出售赚钱。过去,文山到昆明有近500公里的山路,山高坡陡,河流湍急,单程需走13-14天的时间,货物的运输主要依靠马帮驮运,不仅耗时长,劳动强度大,而且运输数量极为有限,成本高,致使文山地区物价昂贵,经济发展缓慢。滇越铁路通车后,货物由昆明装上火车,1天到达蒙自,4天到达文山,仅需5-6天,比原来节约了一半以上的时间,缩短了里程,降低了成本,货物的运销量比过去大为增长。由文山销往昆明的货物,亦通过蒙自装上火车运输。商品流通速度的加快,极大地刺激着文山地区经济的发展。

滇越铁路虽然距离文山还有一段路程,但它也给文山地区尤其是临近的马关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民国《马关县志》载,滇越铁路通车后,“由县至省,交通遂称便利,文化进展,货物转输,颇有关系焉。”[1]172过去,“物品转输,惟恃马驮。因地无平原,路多崎岖,一切车辆均不能行;既无大水,更无舟楫,交通不便。故邑人多老死不出乡,能至省者,已甚稀罕。自滇越铁路通,旅行较便,渐有至京沪者,非如向之裹足不前也。”[1]196人们通过滇越铁路,走出大山,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因此,滇越铁路成为加强文山与内地联系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山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1](民国)张自明修,王富臣等纂.马关县志[M].民国21年(1932年),石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

[2](民国)西畴县地志[M].民国13年查报.

[3](民国)广南地志资料(下册)[Z].民国12年.

[4](民国)徐孝喆等纂.丘北县志(第三册)[Z].1926年石印本.

[5](民国)陈钟书等修,邓昌麒纂.新编麻栗坡地志资料(中卷)[M].辛酉孟冬文山吴明铣签署.

[6](民国)广南县志(第8册)[M].1965年云南大学借云南省图书馆藏广南县志稿本传钞.

[7]牛鸿斌等点校.新纂云南通志(七)卷142《工业考·染色业》[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8]戴启林.民国时期广南县城商业简述(1912-1949年) [A].广南县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Z].

[9]牛鸿斌等点校.新纂云南通志(七)卷144《商业考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10]李燕.试论清代文山地区与越南的贸易[M].云南大学历史系.史学论丛(第七辑)[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

[11]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下册)卷六十九《农业一》[M].昆明: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印刷厂,1986.

[12](民国)陈肇基原纂,杨磊,农应忠点辑.富州县志点注及资料辑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13]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下册)卷七十三《手工业》[M].昆明: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印刷厂,1986.

[14]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第二卷)[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15]陆韧.云南对外交通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16](民国)广南县志(第7册)[M].1965年云南大学借云南省图书馆藏广南县志稿本传钞.

[责任编辑 自正发]

IThe Influence of the Open Traffic of D ian-Vietnam Ra ilway on W enshan D istrict

HE Ting-m ing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s&History ofWenshan University,YunnanWenshan 663000,China)

After the open traffic of Dian-Vietnam railway,foreign goods overflowed in Wenshan district and greatly struck the cotton and indigo cropping,and the traditional rural cotton textile industrywas paralyzed.However, the open traffic of the railway also stimulated the commer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ofWenshan district.

Wenshan district;foreign goods import;Dian-Vietnam Rail way

book=8,ebook=169

F531

A

1008-9128(2010)04-0001-04

2010-06-12

何廷明(1965-),男,云南马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毛泽东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滇越铁路洋货广南县
广南县耕地质量现状与保护对策
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滇越铁路档案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滇越铁路文化融入主题客栈的设计研究
滇越铁路云南段研究述评①
别追捧洋货了,国内有这些好配饰
抗日战争时期的滇越铁路
地理环境对广南县饮食文化的影响
广南县总工会:“贷免扶补”工作成效显著
洋货的前世今生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