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0-09-05廖胜男邝翠红

化学教与学 2010年8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人格化学

廖胜男 邝翠红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强调在教育中开发人的潜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并最终促进社会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的思维会更开放、更灵活,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拥有积极人格特征的个体会表现出更高的创造性,注意力更广泛,形成综合的认知背景[1]。从这两方面来看,如果能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及人格特征,这些情绪和特征将内化为个体的主观能动力,激发和挖掘自身的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一、调动积极情绪的教学策略

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许多研究者曾给出过不同的描述,孟昭兰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2]。

1.娱乐活动引起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能增强认知的灵活性,更新和扩展认知地图。换言之,积极情绪能让学生更易于吸收新知识,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将生涩的化学知识串联成快乐轻松的娱乐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强化知识。

(1)游戏导课,快乐驱动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中学生思维活跃,爱玩好动,因此我们让他们在玩中学。从游戏中领略学习的乐趣,以快乐的心情深入学习。

[教学案例]讲元素周期律时,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数学游戏,找规律填数字 2、3、4、4、6、8、6、9、12、8、 、 。 提示如右图:

学生分别从横向和纵向的排列中找到规律,得出答案为12、16。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寻找元素周期表中的奥秘。这样的导课不仅能让课堂充满乐趣,还能吸引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产生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指向。

(2)诗歌怡情,欢快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诗词,激起学生的热情,在快乐的情绪中轻松记忆。

如在乙醇这一节教学的最后部分,利用自创的乙醇诗来帮助学生记忆:与水互溶远飘香,电离水比乙醇强;钠粒投入放氢气,氧化成醛铜帮忙。

2.探究活动燃起积极情绪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我们通过探究活动燃起学生的积极情绪,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从而主动建构知识。

(1)结合史料,潜移默化

我们知道化学知识体系是由科学家们一步步完善的。由此引导学生解析史料,让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归纳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产生我也可以做科学家的自豪感和学习新知识的激情。

[教学案例]在“海水中富集的元素——氯”这一节中,运用科学史料“氯气的发现和确认”。通过舍勒、盖·吕萨克、泰纳及戴维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一步步归纳整理出氯气的理化性质,将知识系统化。

(2)实验探究,发展能力

成功的满足感来源于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心情。这种情绪将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乐于深入探讨现象的本质,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教学案例]在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通过讲述生活实例“夏天,食物放在冰箱里能保存几天,但放在外面则很快变坏”,引导学生猜想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让学生大胆假设,设计并完成实验,得出结论。最后教师补充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微观本质。整个探究过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

二、塑造积极人格特征的教学策略

积极人格特征主要是指,对个体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加以激发和强化,且当激发和强化使某种现实能力或潜在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积极人格征也就形成了[3]。1999年Hill son和Marie通过问卷研究认为积极人格特征中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一是正性的利己特征,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感觉到成功或者是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二是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关系的发展并对现有的关系表示满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从两方面发展学生的积极人格特征。

1.正性利己特征的发展

正性利己的特征发展中,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为学生构建适宜的学习环境,提升他们的勇气、责任感等积极人格特征。

(1)鼓励质疑,敢想敢做

对于学生提出教学内容方面的质疑,不要以自己为中心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请学生进行修正,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培养他们不惧权威的勇气。

[教学案例]在“化学键”这一节中钠与氯气的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钠在空气中易氧化,对实验产生污染。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一味的解释,要承认这一实验的不足,然后让学生思考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价。这不仅使学生思维更加敏锐,更让他们增加自信、敢想敢做。

(2)联系实际,责任倍增

化学本身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科学,学生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就失去了意义。加入生活中的事实,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把双刃剑,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如:近几年来的“红心”鸭蛋、漂白银耳、“瘦肉精”猪肉事件以及震惊中国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学习了相关的化学知识以后,让学生明白科学要用在正途上帮助社会发展。

2.与人积极关系的发展

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一特征,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得到提高。在学生集体活动时应该淡化老师这一角色,强调每一学生在小组中的活动意义,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成员意识,团队意识等积极人格特征。

(1)角色交替,换位思考

在活动中,安排学生轮流做组长,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又能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而且,担任组长的过程就是领导力培养的过程。

[教学案例]针对食品添加剂,垃圾的分类回收,合金的应用、矿泉水的利弊等问题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社会调查、角色扮演或辩论赛。学生希望在自己组织活动时得到同学的支持,就要在当组员时积极配合组长的工作;同样因为有了做组员的心态,担任组长时就会更亲和,更公正。这种角色转换的方式,让学生对积极人际关系有更深的体会。

(2)面对竞争,团结一致

活动中,每一小组之间必定有所竞争,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带动小组中的每位成员群策群力,获得成功后,又会大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在竞争与合作中进行良性循环。

[教学案例]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赛,题目为“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每个人都分有自己的任务,不参加比赛的组员也要负责找资料,出主意,最后不论输赢都会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1] Isen A M.A role of neuropsychology in understanding the facilitate influence of positive affect on social behavior and cognitive process.In: C R Synder, S J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NY:Oxford, 2002.528~540

[2] 郭小艳,王振宏.积极情绪的概念、功能与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5):810~815

[3] 李金珍等.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 2003,11(3):321~327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人格化学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