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2010-08-15何锦林舒海霞林绍霞

食品工程 2010年4期
关键词:预警食品体系

罗 艳 谭 红 何锦林 舒海霞 林绍霞 罗 明

(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贵阳 550002)

·食品安全·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罗 艳**谭 红 何锦林 舒海霞 林绍霞 罗 明

(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贵阳 550002)

食品安全预警就是将食品安全风险在萌芽状态时就掌握其动态并进行准确的预警提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主动预防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通过阐述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现状,分析了还存在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不高、监管体制混乱、法制建设不完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在借鉴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的经验后,对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提出加强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加快食品预警技术研究、加强沟通和发布机制等措施,以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现状;问题;对策Abstract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food safety can master the risk trends and warn beforehand to take some measures.By analyzing the actuality and problems of Chinese food safety system,we can get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food safety early warning system,such as enhancing the legal system of food safety,expediting the study of early warning technology,reinforcing the mechanism of communication and issue.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公众对食品食用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状况并不乐观,剧毒农药、添加剂的大量使用,工业污染、有害化学物质和微生物污染,食品生产者的不诚实行为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食品的安全性。食品安全问题所引起的灾难事件层出不穷,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使人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而且对国家保持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良好形象以及济发展产生了影响。人们在解决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预防和控制远远强于事后的处理,因此将风险预警相关理论引到食品安全研究中来,建立高效、动态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及时发现隐患,防止大规模的食物中毒,并尽快寻找可行的途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1 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预警是指专门针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的“预先告警”,是对食品可能产生的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或影响国家和地区、企业等进行决策时的预先警示,并在发生情况时能够实时有效控制。

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数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让政府和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逐渐提高,预警研究和预警系统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中建立专家咨询团队是关键,农业部、卫生部和质检总局等分别组建各自的专家咨询队伍,浙江省组建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专家库,2005年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联合组建了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在食品安全预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发的“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RARSFS) 于2007年正式推广应用,RARSFS实施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初步实现国家和省级监督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构建质检部门的动态监测和趋势预测网络。卫生部门于2007年也开始对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平台进行建设,成功发布了蓖麻籽、霉甘蔗、河豚鱼等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对消费者及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起到一定的效果。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的缺位,监管体系混乱难以协调作用,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未能覆盖食品安全供应链的全部等因素都严重危害我国的食品安全。

2.1 监测预警技术装备落后,制约预警体系的建立

由于基于风险的检测是食品安全预警工作的基础,食品检测的手段、仪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我国的检测机构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不能全面采用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没有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对一些新型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农药残留等缺乏研究与评估,而发达国家大都掌握了这一技术。早在10年前,中国就命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苏丹红,但令人尴尬的是,各个质检单位一直以本来根本不具备检测苏丹红的设备和能力。多残留方法检测农药残留技术落后,美国FDA (食品药品管理局)可以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300多种农药,加拿大可检测250多种农药,而我国尚缺乏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气质联用仪、等离子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还未能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上发挥作用。

例如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奶粉里添加的非法蛋白替代品三聚氰胺本应在原料检测和生产环节被检测出来的,但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检测设备却对此无能为力,要在原奶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必须要用进口的设备,而这种设备费用昂贵,许多企业根本没有。甚至就连三鹿集团这样的中国食品百强企业,也未能在检测技术上把住质量安全的关口,可以想见其他的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就更难做到了。

2.2 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难以形成完整的预警体系

按照有关规定,要开展药品、饮料、食品以及化妆品的生产和经营,不仅要经过卫生、工商、药监、质检等部门的生产经营认证许可,还要对企业的资质和从事生产经营的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因此任何一个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对我国的质量认证体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系产生恶劣的影响,同时还对卫生监督管理、质量检验、市场监督管理的政府职能产生疑虑,也说明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还需完善,力度还需加大,尤其是要治理“地方保护主义”。

我国食品安全多部门的管理体制,造成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与共享存在不协调性,不能形成完整的风险评估与监测预警体系,因此总是出现“市场抽检、媒体曝光、事后打击”的事后管理的被动局面,对食品安全的警示总是滞后于安全事件,而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2.3 对食品安全性的基础研究深度不够,水平较低

我国目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精力大多投入在调研允许使用的东西上,对于国家不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做得远远不够。对于很多非法添加剂往往没有对应的检测标准,最近食品安全领域出现的问题,恰恰大多出在不允许使用的东西上。例如相对于防腐剂、甜蜜素等可用但限制用量的添加剂来说,三聚氰胺等属于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理论上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所以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而且监管机构通常也不检测此类“不应该存在的东西”,监管缺失也就在所难免了。而这恰恰说明了对食品成分、添加剂检测这一领域的困局所在:非法有害的添加剂一经使用,再要从食品中检测出来,成本相当可观。类似在白酒中检测敌敌畏这种极端情况,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是很难实施的。在食品安全监管和分析测试中,不可能在所有食品中检测全部可能的有害物质。这就像在所有门上安装全套的安全检查设备一样不现实。因为,开展市场监管或第三方分析测试服务的检测机构不可能渗入到生产过程的全部细节。就连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2007年时也是在一一排除了多种可能导致肾衰的化学物质后才找到三聚氰胺的。在还没有一种广谱到可以包办一切的检测方法(实际上这一设想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出现前,提前介入,从原材料阶段开展分析测试就成为食品安全预警的重中之重。

2.4 投入不足,制约食品安全预警水平提高

食品安全管理所处的这种现状,与我国长期以来对食品安全的投入不足有关,因此,要达到更高层次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水平在我国还是件困难的事情。“十五”期间,科技部投资1.5亿元,设立“食品安全技术重大专项”,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项目,应该说我国政府已经对食品安全的研究有所重视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如联合利华公司每年投入食品安全的科研经费达10亿欧元。从其他统计数字也能说明这点,发达国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研究发展投入(R&D经费)占其销售额的2%~3%。而我国2006年农副食品加工业(大中型企业)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3%。这些都制约着食品质量安全关键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食品安全宏观管理的宏观预警和风险评估的微观预警体系建设滞后。

2.5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某些食品安全问题其实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在“红心蛋”的产地河北一带,当地人都不吃这种蛋。在山东荣城等多宝鱼产地,据说当地人到事发时已经至少3年没有人吃过此种鱼了。可以预见,随着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法律法规体系的更完善,这种阳光下的罪恶会越来越少。

3 国外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各国均很重视食品安全预警方面的研究,并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警报系统。如世界卫生组织(WHO) 于1996年建起“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系统”,并启动“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OARN),共有60多个国家和140多个技术合作伙伴参与,2002年WHO还建立了“化学事件预警及反应系统”,2006年进一步拓展该系统涉及其他环境卫生领域。

欧盟为了加强成员国之间食品安全问题信息通报和预警功能,建立了“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涵盖了25个欧盟成员国、欧洲经济区的挪威、冰岛、列支敦士登、欧盟委员会健康和消费者保护总署、食品安全管理局等系统,体现了欧洲食品安全高科技大系统的现代预警特征。

美国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可以利用全国性的电信系统将全国各级食品安全系统和媒体联系起来,组成巨大网络发布紧急食品风险警告,还在2000年参与Food Net网络活动,保障和强化了美国食品安全的紧急反应能力。

结合我国国情来看,要建立长效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必须加大科研力度,开展预警技术、检测技术的攻关,为建立预警体系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4 对策

4.1 完善以预警机制为基础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食品安全是一个“从田野到餐桌”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我国目前食品管理机构分散,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预警机制,做到职责分工明确,行动统一协调有力。并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中的预警机制建设,使食品安全预警工作具有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4.2 加强食品预警信息交流和发布机制建设

管理部门应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收集、管理、发布制度和监测抽检预警网络系统,向消费者和有关部门快速通报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4.3 引入先进的预警技术和方法,发展我国风险

评估技术

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风险分析原则,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为了评价我国食品安全性,并为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需要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点进行主动监测,获得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动态规律,包括本底水平和我国食品安全危害的区域分布、时间动态和污染水平,建立我国主要食品中重要危害物监测基本数据库,对食品供应链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到销售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溯源。

4.4 加强食品安全预警科研技术力量

组织科研力量全面分析研究食 品安全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体系保障措施,研究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手册,为建立质检系统各部门之间的长效工作机制,快速高效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提供保障和工作基础。

5 结 论

食品安全预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生产者、消费者的共同努力。需要提高对食品安全预警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推进我国食品安全预警工作的开展。

[1]黄晓娟,刘北林.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5):621-624.

[2]唐晓纯.食品安全预警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4-15.

[3]李聪,黄逸民.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10.

[4]杨艳涛.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0):9-12.

[5]王颖,刘清珺.从三聚氰胺事件看食品安全预警工作[J].科技智囊,2008(11):42-44.

[6]钟耀广,刘长江.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农产食品科技,2008,2(1):3-5.

[7]许芸芸.从食品安全问题看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J].科教文汇,2007(3)3:143.

[8]梁成彪,杨林,闫庆博,等.2008年欧盟RASFF通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分析[J].标准科学,2009(3):93-96.

[9]许建军,周若兰.美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8,3(3):47-49.

[10]司腾飞,王震琰.浅谈构建科学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体系[J].时代经贸,2008,9(6):113.

Actuality,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Food Safety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China

LUOYan**TANHongHE Jin-lin SHUHai-xiaLINShao-xiaLUOMing
(Guizhou research center ofphysical test and chemical analysis,Guiyang 550002,China)

food safety;early warning system;actuality;problem;countermeasure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08]2033号)资助

**罗艳,女,1981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实习员。

2010-09-29

猜你喜欢

预警食品体系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食品造假必严惩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预警个啥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