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在预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作用和地位

2010-08-15文春丽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输液病情医生

文春丽

(潜江市江汉油田总医院,湖北 潜江433124)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等,还包括患者的心理反应、精神作用。一般认为,护理只是发药、打针、清理衣被,其实不然,护理在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病情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首先是护理发现的,如果护理在用药前后做好解释工作,认真观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价、早控制,可最大限度地控制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护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测作用,对用药安全、减少和避免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患者的心理因素

1.1 对医生不放心 人在生病时最渴望了解用药知识,就诊时自然希望遇到一个资深医生,能针对性地给自已合理用药,遇到年轻的医生就表示怀疑,尤其对一些爱多开药、开贵药的医生不放心,担心他们为了利益忘了医德。

1.2 对护理人员不信任 有些患者对医院临床各环节产生怀疑,尤其是对护理怀疑,怀疑护理在配药时加错药或少加药,会不会把其它患者的药给自己用,或者将自己的药给其他患者用了,等等。

1.3 对所用药物怀疑 有不少患者看见或听说某人出现了过敏或其它毒副反应,就对输液打针不放心,甚至产生恐惧,对某些药不敢用,有些患者拒绝用药或要求换别的厂家生产的药,如:有不少患者问这药会不会过敏,有没有副作用,药拿在手里疑虑重重。

1.4 对自己病情的盲目肯定 有些患者病情很重,但自己不相信,觉得医生小题大做,认为医生故意给其开“回扣”药获取利益,与医生治疗不配合,导致病情加重或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有些患者病情较轻,又自以为重,要求输液,因为口服药副作用较多,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这些均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1.5 对药物生产厂家不信任 药物不良反应(ad

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由于生产厂家不断增多,不同剂型、不同品种接连上市,药物的毒副反应也有所增多,护理人员身居临床第一线,往往第一时间接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特别是输液患者不良反应来得快而凶猛,如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晕针等都使护理人员忙于应对,慎之又慎。再者输液患者集中,若有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就会引起骚动,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和医院的声誉。

2 护理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作用

2.1 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医生根据病情处方,但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药物毒副反应观察和对患者解释药物潜在的副作用,因为个体差异和用药剂量不一。患者入院后不是口服药就是静脉输液给药治疗。如今,护理要求非常严格,要亲自见患者服药到口,输液需要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前,用药中,护理在患者用药前解释,用药中护理,用药后观察,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护理日夜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既是各种药物治疗的实施者,也是用药前后的监督者。护理人员参与患者用药的全过程,最能了解患者的主观和客观反应及病情变化,现在提倡人性化服务,尤其应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心理疏导,减轻和避免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产生的心理压力,这是人性化服务的最好体现。护理往往第一时间接触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可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医师及临床药师提供重要临床情况及诊疗依据。护理直接面对患者,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发现问题及早解决。因此护理应积极主动承担起用药咨询服务,认真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消除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的心理,提高治疗效果。

2.2 做好药学咨询、监测 有时护理人员在工作上过分依赖医师,表现为只按医嘱执行,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缺乏应有的主动性。目前各种新药层出不穷,更需要护理认真学习,了解新药的性质及作用机制。虽然药学服务不是护理的专长,但是护理是使用药物的操作者、观察者和监测者,有责任有义务做好药学服务,使临床用药服务质量提升。护理要协助医师实施对患者的治疗,协助医师对有不良反应的药品的使用过程进行地及时干预,以减轻不良反应。并协助搜集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新药没有注明的不良反应,为新药临床评价提供信息,同时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程度采取积极必要的措施。护理在接待患者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负责,注意力集中,用药时严格三查七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应一一耐心解释,不能推诿,消除不信任和怀疑态度。做事有条不紊,患者心理负担也会减轻,如:曾有一患者输液,刚刚开始患者就说,自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眼,而检测其生命体征都正常,患者叫着喊着快拔针,并说这药有问题。护理针对平时患者莫名恐惧的表现对其进行安抚,迅速使患者平静下来。经了解这患者是在打针前听说某种药曾使人致死,从而产生精神负面反应,护理对他做了心理指导及解释后,恐慌心理随之消失。

2.3 消除患者对药物毒副反应的过份担忧 很多患者不了解药物性质和个体差异,盲目认为副作用和过敏可致死,产生恐惧心理,所以护理在用药过程中,遇到很多患者持怀疑态度,顾虑重重,延误了用药治疗的最佳时机,影响了治疗效果。虽说每种药都有说明书,但有些患者看见那么多不良反应后很害怕,有的拒绝用药,原因是由于这些患者对待事物缺乏辩证的相对的观点,认识上存在着绝对化。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除了做好自己的护理工作外,应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药理知识,根据病情因势利导。要明确告诉患者药物发生副反应极少,我们的机体本身就是个解毒机,要多饮水,以处排毒,饮水排毒还可减轻机体负担。我们耐心给患者解释,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打动患者,很多患者都消除了顾虑,满意接受了治疗。所以说护理人员是患者不可或缺的“用药辅导员”一点儿也不过分。因此护理在重视心理护理的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药理知识,扩展知识面。

2.4 消除患者对病情用药的盲目肯定 书店内、市场上有很多“家庭医生”等书,为一些知识份子添了不少健康知识。患病后到药店买药,自己配药,有些甚至多种药物不合理的搭配,没有专业医生指导用药,导致中毒或严重的不良后果。最后还怪厂家生产的药有问题。看病用药却不是一日之功。患病应到正规医院,用药应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药。特别是许多特殊药物,如降糖药、降压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某些药物的治疗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十分接近,长期服用易蓄积中毒,同时有效的治疗效果,又可降低和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2.5 密切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护理人员的职责不只是“三查七对”,只要按照医嘱严格操作即完成任务,这样的基本工作并不能保证最大的疗效与最小的风险,在医疗工作团队中,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而且能够最先观察与评估药物作用,必要时可及时干预。护理人员可及时发现、纠正医生、药师的错误,护理人员是防止用药差错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就要求在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细致耐心,做到了解病情和检查结果,以便判断治疗效果和警惕ADR,对于肝肾功能损害、服用多种药物、怀孕、老年人,尤其年龄超过85岁者、婴幼儿及体重过低者,使用治疗指数小,曾经有不良胎反应史等,有发生ADR危险因素高的人群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观察尤为重要。护理工作者在给药时要做到心中有数,应该仔细阅读医嘱,若有不清楚的地方,须与医生及时核对;核对患者姓名后,仔细阅读药物说明,核对药物名称、给药剂量和途径,落实各项准备工作。若护理人员不清楚患者用药原因,不要给患者用药,应咨询清楚。不能持“想当然”或者“好像是”的思想给患者用药。重视用药护理,发现不良反应,必须以最快最高信息指数通知医师和药师,及时控制不良反应的扩展。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观察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应加强护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发现新的、特殊的、重大的药品不良反应,以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输液病情医生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最美医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