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女性尿失禁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0-08-15闫晓燕曹长英刁爱新李清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次者尿液心理健康

闫晓燕,曹长英,刁爱新,李清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山东 枣庄 277000)

尿失禁是指尿道括约肌松驰而尿液控制不住从膀胱流出。尿失禁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国外研究结果报告难于启齿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并能引起精神抑郁、孤独、自尊感下降、心理障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1]。随着人们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但是,目前国内尿失禁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尤其是抑郁、自尊感等方面。为此我们对老年女性的尿失禁状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65~78岁老年女性368例,其中65~70岁193例,70~75岁133例,75~78岁42例,平均年龄76.3岁。

1.2 方法 采取尿失禁症状自评量表。以Jackson的“Bristol Female Urinary symptoms Questionnaire”为依据,进行修改和补充,共20个项目5级评分。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尿失禁症状严重。信度Cronbach’s相关系数为0.91,信度较好。

1.3 尿失禁诊断标准 1)尿失禁尿液不自主排出。2)急迫性尿失禁,没赶到卫生间尿液就排出。3)压力性尿失禁,咳嗽、打喷嚏、运动时尿液不自主地排出。

2 结果

老年女性的尿失禁发病数为197例(53.5%),其中压力性尿失禁115例(58.4%),混合型尿失禁74例(37.5%),急迫性尿失禁8例(4.1%),平均患病年限4.6年。曾去医院诊治尿失禁11例(5.6%),未去医院治疗的186例(94.4%)。

平均分数为35.5分,伴有尿频者7.1%,排尿时下腹痛者45.2%,睡眠时尿失禁者15.7%。尿失禁次数:每周1次者84.8%,每周2~3次者11.2%,每天1次以上者4.0%。每次尿失禁量为几滴者84.3%,浸湿内衣者15.7%。尿失禁时采取的主要措施:更换内衣者66.5%,垫小卫生巾者26.9%。排尿时有烧灼感者45.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尿失禁的类型依次为压力性、混合型、急迫性尿失禁,且大部分症状轻微,这与何本鸿[2]的研究结果一致。

尿失禁发病率很高,但就诊率低,本次调查发现94.4%尿失禁女性从未行诊治,其主要原因是认为尿失禁不是病,相信会自然好转。由此看出绝大多数患者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也未进行相关知识的咨询,说明尿失禁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教育不够。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在社区进行尿失禁健康教育,改变人们对尿失禁的认识。

针对尿失禁女性的负性情绪,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关心和照顾,让她们了解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使其放下思想包袱,从而放松紧张情绪,保持情绪稳定,激发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1)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应开展以患者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讲解尿失禁发病原因、病情进展、危险因素及心理与疾病康复关系等知识,提高老年女性对尿失禁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使她们及时就医。同时,指导她们每次尿失禁后均进行会阴皮肤护理,使之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潮湿,减少下尿路感染,减轻由此所造成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运动等有效的功能锻炼,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的关系、支持非常重要,有研究报告指出抑郁与低水平的社会支持有关。因此,要经常与尿失禁女性家属联系,加强沟通,让家属了解家庭对尿失禁康复训练和改善抑郁的重要性,并帮助患者争取社会支持,动员患者家属及亲朋好友多给患者提供心理及物质上的援助。另一方面,组织小组活动,创造病友间交流经验的机会,鼓励她们在抗病过程中互帮互助,生活中相互照顾,精神上互相鼓励,从而消除自卑感。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3.

[2]何本鸿,龚艳丽.利川市老年女性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J].医学新知杂志,2006,16(6):358-359.

猜你喜欢

次者尿液心理健康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人与食材
人与食材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跟踪导练(三)
无偿献血人群的中医体质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