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治疗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010-08-15郭彦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阿莫西林茯苓盆腔炎

郭彦平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30)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所致,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工作。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理想的方案,为此,我们以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0例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满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妇产科门诊、住院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年龄22~52岁,病程1~4年。对照组30例,年龄21~50岁,病程1~5年。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苏应宽主编《新编实用妇科学》[1],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中医诊断标准[3]:湿热蕴结证: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低热起伏。次症:行经腹痛加重,月经多有块,月经淋漓不净,神疲乏力,舌脉黄腻,脉弦数滑。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慢性盆腔炎和中医诊断湿热蕴结证辨证标准者。2)年龄18~50岁的妇女。3)观察前15 d内未服用上述病症为主要适应证的中西药物,未采用过针对上述病症的其他治疗方法。4)愿作为受试对象,接受观察药物剂型,保证完成疗程。

1.4 排除标准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2)伴有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复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3)存在肿瘤及癌前病变者,或宫颈炎由滴虫、霉菌、细菌、病毒所致者。4)慢性阑尾炎所致下腹痛;子宫内膜息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宫外孕、外伤等所致的阴道不规则出血。5)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都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定者。6)中医辩证非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者。

1.5 实验方法

1.5.1 实验组 予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加外敷止痛散每日1~2次,每次30际上min。1.5.2 对照组 予阿莫西林胶囊(0.25 g/粒,国药准字号H23023294,),每次2粒,3次/d,口服。15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愈者继续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判断结果。就诊时开始服药,服药前后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查。

1.6 疗效观察

1.6.1 病情记分标准及病情程度分级 按《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标准制订:子宫活动受限、压痛,记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记5分;子宫一侧或两侧增厚、压痛,记5分;下腹腰部酸痛下坠,记3分;带下增多,记l分;低热,记1分;经期腹痛,记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

1.6.2 疗效标准制定同样按上述标准制定 痊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减轻,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积分降低小于1/3。

1.7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二项分布检验及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显效率7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1例,显效8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30%,总有效率93.3%。(注:显效率:两组比较P<0.01;总有效率:两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后舌、脉象改善情况的比较 实验组:舌黄腻、脉弦滑改善27例,无改善3例,有效率90.0%;对照组:舌黄腻、脉弦滑改善19例,无改善11例,有效率63.3%,两组比较,治疗后舌脉象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实验组:恶心呕吐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总数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7%;对照组:恶心呕吐16例,腹泻3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总数2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3 讨论

目前,意外受孕或人工流产率增高,慢性盆腔炎发病率也随之增高。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引起慢性盆腔炎的菌群复杂,主要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厌氧菌[5]。阿莫西林胶囊在临床慢性盆腔炎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长期炎症刺激易引发周围组织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所以疗效不理想,易于复发且容易耐药。随着人们对祖国医学的重视,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日益增多。

根据中医理论,慢性盆腔炎属于“症瘕”、“带下”、“痛经”、“不孕”等范畴。辨证:湿热兼瘀血停滞下焦。治则:清热利湿佐以活血化瘀。桂枝茯苓胶囊能清热除湿,活血解毒,攻邪而不伤正,行气益气,强腰通络,扶正而不留邪,对改善下腹疼痛,白带量多都有明显疗效。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桂枝茯苓胶囊能促进组织再生与修复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广泛的抗菌、杀病毒作用。本研究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的总显效率为73.3%,对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患者舌脉象的中医症候疗效的改善的有效率为90%,均优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且口服桂枝茯苓胶囊不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优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因此,中药治疗湿热蕴结证慢性盆腔炎,与阿莫西林胶囊比较,无论是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或者中医证候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成药服用安全方便,副作用小,深受患者欢迎,值得推广应用。

[1]苏应宽.新编实用妇科学[M].第2版,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9:567-57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2.

[3]马定璋.中医妇科学[M].第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2.

[5]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M].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12.

猜你喜欢

阿莫西林茯苓盆腔炎
Antihepatofibrotic effect of Guizhifuling pill (桂枝茯苓丸)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fibrosis in mice
健脾安神话茯苓
茯苓健脾 孩子健康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探讨果胶铋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2∶1)有关物质的测定
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溶出度对比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