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实践教学中护理纠纷的防范

2010-08-15曹鸿敏曾祖华陈鹏珍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纠纷老师

曹鸿敏,曾祖华,陈鹏珍,罗 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四川 南充 637000)

临床实践教学中护理纠纷的防范

曹鸿敏,曾祖华,陈鹏珍,罗 风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四川 南充 637000)

文章从带教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了临床教学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带教老师和学生的法律意识、明确自身职责等防范护理纠纷的措施。

临床教学;护理纠纷;防范;法律意识

护理临床实践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和护理技术操作等的教学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常常会用法律来衡量护理行为和后果,以此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护理纠纷。如何规范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以及护理人员的执业行为,有效防范护理纠纷,这是护理临床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临床护理教学中引起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

1.1 临床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淡薄,往往意识不到带教也有可能侵犯患者的权利,甚至可引发护理纠纷。具体表现为:(1)在护理教学活动中未顾及患者当时的心情,未征得其同意,在床旁给实习生讲解病情,使患者感觉自己未受到尊重。(2)为学生示范操作时履行告之义务不够或未充分保护患者的隐私。(3)由于住院患者多,工作量大,带教老师忙于完成工作任务,对患者缺乏耐心和细心,使其感觉服务态度不好。(4)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不力,重点环节把关不严。(5)在实习中后期,学生对技术操作和医院的环境等已熟悉,带教老师放松监管,让其单独操作,但是他们的临床经验不足,有时处置问题不妥,如学生反复多次静脉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不满情绪,易出现纠纷。

1.2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涉及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知识较少,造成学生对护理与法律法规的关系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因此在实习中常常出现:(1)刚到病房实习时对医院环境和规章制度不熟悉,对患者履行告之不全面,容易被患者投诉,发生纠纷。(2)缺乏与患者交流的技巧,护患沟通效果不佳,信息不畅通,易导致患者误解。(3)对所分管的病人病情不熟悉,理论知识与临床结合不紧密,健康教育知识面较窄,解答问题不当,导致患者对学生的工作不满。(4)缺乏临床经验,技术操作不熟练,有时操作失败。(5)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管,擅自执行医嘱,为患者采取一些护理措施。上述行为往往易引起护理纠纷。

2 临床教学中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2.1 对带教老师的培训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关键:(1)提高带教老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学院、医院应定期举办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和和谐护患关系的专题讲座,如护患沟通的有效策略、护理风险与风险管理、护理核心制度及带教老师应遵守的规章制度等。让带教老师清楚,如果学生发生护理差错或事故,带教老师应负主要法律责任。(2)老师在带教的过程中,应以身作则,规范带教行为及执业行为。在示范操作前,应向学生说明患者知情同意权和护士告知义务的重要性,强调护理技术操作前必须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征得患者同意,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3)带教老师在让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技术操作时,一旦操作失败,应立即向患者和家属表示歉意,并由带教老师完成该项操作。离开患者后再与学生分析在操作中失败的原因和今后遇到类似问题解决的方法。(4)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应加强监管,做到放手不放眼,及时制止擅自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行为,做到既对学生负责,也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2.2 加强学生实习的岗前培训,特别是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合法的身份[1]。(1)进入病房前,选择培训课程内容,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核心制度、重要环节的应急预案等,采取集中讲授、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明确:只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监管下才能实施护理,如果脱离带教老师的监管和擅自行事并损害病人利益的,学生应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2]。(2)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临床路径,强调违反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对患者造成伤害,就够成了侵权违法行为。例如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能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护士使用热疗时,不遵守操作规程,可能会烫伤患者;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不严,发生抽错血、用错药等,就可能发生差错甚至事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3)要求学生多与分管病人接触,从入院到出院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全程负责,在此过程中经常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尊重患者的权利,特别是知情权、同意权。(4)训练学生的礼仪,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及仪表仪态,特别应注意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技巧和表达能力,如经常组织召开实习生工休座谈会、患者入院指导及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注意接待患者的方式及交流技巧,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以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5)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预防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应教育学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日常护理工作,懂得患者的心理、意愿、接受患者某些合理的意见和要求,视病人如亲人,具有耐心、爱心、责任感,努力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针对诸多患者的不同需求,给予相关的关怀和护理措施。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行为标准要有足够的认识,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6)要求学生做到不懂就问,对于没有把握的事项,应及时向带教老师请示汇报,不能擅自处理。对已发生的错误行为,学生应大胆承认错误,带教老师应采取个别交谈或小组专题讨论的形式,分析错误的原因,实施补救措施,使犯错学生及所有实习生牢记教训,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实习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让学生明确: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生命第一,责任重大,随时都有可能触及到法律法规,师生都应学法、知法、懂法,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只有牢固掌握了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才能有效防范护理纠纷的发生。

[1] 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法律法规教育对较少护生实习差错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172

[2]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9

1005-3697(2010)06-0612-02

G642.45

B

2010-09-10

(学术编辑:陈玉琴)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纠纷老师
署名先后引纠纷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老师,节日快乐!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老师的见面礼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