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2010-07-31瞿加庆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穿刺针开颅病死率

瞿加庆 ,张 俊

QU Jia-qing,ZHANG Jun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内二科,四川成都 610500)

高血压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疾病,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 10%~20%,早期病死率可高达49.4%,发病率也逐年升高[1]。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立体定向技术和神经导航技术的进步以及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为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拓展了空间。手术方式从当初的骨瓣开颅术、小骨窗开颅术发展到了微创血肿清除术。微创血肿清除术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成为目前国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手段。我院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YL-1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25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 10月至 2005年 3月,本科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技术治疗的 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组),同时将同期临床症状相近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 25例(内科组)作对比。全部患者经头颅 CT等相关检查确诊,并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 6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微创组男 20例,女 5例;年龄 40~81岁,中位年龄 62.5岁;出血量:25~40m l6例,41~60ml 15例,61ml以上4例;出血部位:脑叶 4例,基底核 18例,丘脑 3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sss评分):0~15分(轻度)1例,16~30分(中度)20例,重度 4例;23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发病到微创治疗时间 8小时至 7天。内科组男 18例,女 7例;年龄 49~79岁,中位年龄 61岁;出血量:25~40ml5例,41~60m l15例,61ml以上 5例;出血部位:脑叶 5例,基底核 17例,丘脑 3例;sss评分:0~15分(轻度)2例 ,16~30分 (中度)20例,重度 3例;22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发病到微创治疗时间 6小时至 5天。两组年龄、性别、出血量、出现部位及 sss评分,经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内科组:根据病情轻重及血肿大小静脉给予 20%甘露醇 125~250m l,q12~q8h,用时 5~10天,并用维生素 B、C等治疗,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微创术组:采用北京万特福公司生产的 YL-1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根据头颅 CT确定穿刺点,用手电钻带引穿刺针穿透颅骨及硬脑膜后,拔出钻头,插入针芯,将穿刺针推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拧上帽盖,接侧管用 5号注射器抽吸,首次抽吸全部出血量的 30%~60%,根据残血量用冲洗液等量交换,注入尿激酶 1~3万 U,反复冲洗血肿腔 1~2次 /天,注入尿激酶夹管 3~4小时后放开引流。根据病情复查头颅 CT,血肿基本被清除后,拔除穿刺针,本组 4~6天拔针。

1.3 疗效评判标准 治疗 30天后,按全国第 6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评定标准,分别对两组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分。

2 结果

微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内科组(88%vs 60%,χ2=7.71,P<0.01),病死率明显低于内科组(12%vs 40%,χ2=5.09,P<0.01),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n=25)

3 讨论

脑出血是危及生命的疾病,特别是急性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目前仍缺乏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无论是在解除血肿的机械压迫、终止源于血肿的脑水肿还是防止再出血方面,均较内科保守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从理论上讲是治疗脑出血的最好选择[2]。但普通的开颅术创伤大,对深部及重要功能区的血肿手术较困难,术后恢复较慢,病死率为 35%~59%不等[3]。内科保守治疗仅对小、中量出血有效[4]。外科开颅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损伤较大,患者耐受差,死亡率达 26%~65%[5]。锥颅碎吸术是在头颅 CT片简易定位基础上实行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因其碎吸范围小,尤其是大量出血患者效果不好,其死亡率仍达 20%左右[6]。针对以上不足,本科采用 YL-1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合并用尿激酶定时液化和冲洗血肿,引流排除积血。YL-1型微创穿刺术于[7]1994年研究完成,多年来国内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基本原理就是应用 YL-1型穿刺针,通过头颅CT准确定位,在电钻驱动下一次性进入血肿,应用多形侧孔、生化酶技术使血肿粉碎液化成液体经针腔排出体外。其最大的优点是应用液流正压粉碎血肿代替机械式碎吸血肿,使得治疗过程中仅受一次微小损伤,避免脑组织的再损伤和再出血。利用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溶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这种方法简单快捷,可快速建立清除血肿的硬通道(直径仅 4 mm)且固定于颅骨上,稳定性和密闭性均较好,冲洗针射出的液流呈雾状,使液体作用于血块的面积大、易于液化。本研究死亡率12%,均低于国内同类疾病的其他治疗方法。本组资料表明微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内科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内科治疗组,且微创术所需设备简单、创伤小,在局麻下即可进行,患者耐受好,效果较理想。由此可见,采用 YL-1型穿刺针进行清除急性颅内出血,手术方法简便,临床疗效好,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种新途经和治疗方法。但由于本研究的病例数较少,其确切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1]张彬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时展[J].医学综述,2007,12(4):288-299.

[2]唐洲平,王伟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现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8,3(1):5-7.

[3]宿跃田,刘超,陈哲慧.微创外科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1):123-127.

[4]刘策刚,陶进,许安定,等.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3(10):1029-1031.

[5]詹悠 .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4(1):86-88.

[6]许宏伟,何运桃,杨期东.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老年人重型脑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5):330-333.

[7]李迪,申平,李霜.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35(1):89-91.

猜你喜欢

穿刺针开颅病死率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