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2010-06-07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早搏窦性心阻滞剂

杨 洋 张 明 徐 萍

缺血性心脏病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越来越高,有时持续数天,一般不能自主转为窦性心率,西药β受体阻滞剂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但是以减慢心率为主的不良反应限制了该药的长期使用。吴以岭教授运用络病理论研制的治疗心率失常的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有益气活血、养阴通络的作用,治疗心率失常作用明显,且不良反应轻微。辽宁省沈阳市沈洲医院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失缺血性心律失常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90例,均选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沈洲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符合WHO 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45例,对照组应用(β受体阻滞剂)45例。治疗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67.6±4.9) 岁,室性早搏33 例,室上性早搏12例;对照组45 例,男32 例,女13 例,年龄(69.2±5.1) 岁,室性早搏30 例,室上性早搏15 例。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同样的抗缺血和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3粒,3次/d。对照组加服β受体阻滞剂1.25mg,2次/d,且维持该剂量,观察8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做12导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部放射线,治疗期间同时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离子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以百分数表示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变化情况比较(次/24h,±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变化情况比较(次/24h,±s)

组别 例数 时间 室性早搏 室上性早搏参松养心胶囊组 43 治疗前 6035±690 2012±355治疗后 969±386 260±190 β受体阻滞剂 39 治疗前 5986±526 2102±386治疗后 688±298 246±180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早搏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检测治疗前后的胸部放射线、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离子没有明显改变,其中5例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障碍,2例停止用药。对照组有3例在用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出现皮疹,此6例患者均停止用药。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导致人口减少的第一病症原因,临床多发、常见。目前以各种西药为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并且应用广泛、普遍。长久以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各种抗心律失药物除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外,其本身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不可避免。例如,盐酸美西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较为明显,用药后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痛、便秘等,限制其临床应用。盐酸普罗帕酮除头痛、头晕、闪耀等早期的不良反应以及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障碍外,还可以导致窦房性或房室性传导高度阻滞,另外该药的负性肌力作用也限制了其在心梗和心功不全患者中的应用[1]。胺碘酮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巨大:可引起或加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Q-Tc延长及窦性心动过缓。还有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及各类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引起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另外肺纤维化和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如甲亢等也是其主要不良反应[2]。β受体阻滞剂可造成心动过缓,出现过敏性皮疹,而且其应用受到肺部疾患的限制。中医认为“气主血、生脉”。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中医病理机制是气阴两虚而致血淤、进而瘀阻络脉[3]。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传导系统异常与气血两虚,脉络瘀阻密切相关,脉络瘀阻而致冠脉缺血、缺氧可以使络虚不荣。以生脉散为基础方的参松养心胶囊,加以桑寄生、黄连,可以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心脏自律性,改善心肌细胞代谢,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并延长传导系统乃至心房肌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阻断造成快速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机制-折返环,起到了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黄连以黄连素和黄连碱为主要成分,可以延长有效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抑制折返;增加钙离子跨膜内流。上述诸药联合应用可以起到补气活血、滋阴通脉,宁神养心的治作用[4-6]。本资料表明,结合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理论的传统中医理论证实了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中,参松养心胶囊疗效稳定确切,天然、无或低毒不良反应,且标本兼治,便于长期服用,且停药后疗效持久,其临床应用可以避免由应用西药引起的毒副作,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另辟蹊径。

[1] 郑峰,盛明生,王华.普罗帕酮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9(12):1115-1116.

[2] 贾博琪,鲁云兰.现代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56-260.

[3] 吴以岭.脉络2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其治疗探讨[J].疑难病杂志,2005,4(5):285-287.

[4] 吴以岭.洛病学[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81-283.

[5] 陈韵岱,吕树锦.循证医学问与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2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91-94.

猜你喜欢

早搏窦性心阻滞剂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重磅试验 CLARIFY:稳定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的长期获益收到质疑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黄永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验案